“資產管理”是近年來人們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研究如何安排我國的資產管理工作,無論對我們的國家經濟建設還是人民生活,都具在重要的意義。基于我曾擔任信托法起草領導小組組長并為信托法的出臺和貫徹實施做了一些工作,我想就運用信托制度安排我國資產管理的意義,談一點個人意見和看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產的管理具有同計劃經濟完全不同的概念。國家和企業的資產不能無償調撥和分配,也不能無償使用;人民群眾的財產也不再只以一種形式,即“儲蓄”存在銀行,人們還持有股票、債券、房地產以及其他財產。目前,據統計和估計,我國國有固定資產約為10萬億元,人民儲蓄8萬億元,流通股值5萬億元,各種債券2萬億元。如此龐大的資產,都需要通過市場運用,求得保值和增值。因此,如何為資產的管理和市場運作提供更安全、服務更個性化的方式;如何拓寬投資渠道,為投資者提供各種各樣具,既保護投資者的僉權益,同時又繁榮資本市場,促進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于我們來說,是要在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允許的前提下,研究和實踐的新課題。
信托法的出臺和信托制度的確立,無疑又為我國的資產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種法律手段和工具。國外實踐證明,信托制度是當今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的財產管理制度,在人們的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信托制度是外來品,不少人對它陌生,加之以往,帶有“信托”字樣的經營機構,沒有從事真正的信托業務,影響了信托制度的正常發展。同時,東方人沒有讓別人為自己理財的習慣,財產一般愿意由自己親自管理,從而也影響了信托制度在我國的普及和認同。因此,加大信托制度的宣傳研究并將其具體運用到資產管理中去信托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方面,信托“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是委托代理、贈與等制度所不可替代的一種獨特的財產管理制度,運用這一制度進行資產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簡單地說,信托就是讓別人替自己管好財產。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信托制度的創設者設計了一系列的規則和要求:一是以信任為基礎,受托人一般要有良好的信譽。二是信托成立的前提,是委托人要將自有財產委托給受托人。信托依法成立后,該財產即從委托人、受托人以及受益的自有財產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運用的財產,僅服務于信托目的。三是受托人通常有嚴格的限制和要求,特別是營業信托的受托人,一般只能由具備理財知識和技能的專家或者機構擔任。四是受托人在管理信托財產時要履行謹慎義務。也就是說,受托人管理信托財產,要和管理自己的財產一樣盡心盡力。五是信托存續的連貫性。信托不因委托人的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而終止,也不因受托人的辭任而終止。
從以上信托制度要求的基本規則可以看出,信托制度有著與其他理財制度不同的特點和優點:一是安全性。信托制度以信任為前提,以信托合同為基礎;信托財產與其他自有財產相分離成為獨立的財產;信托財產的經營和管理由具有理財技能的專家進行,這樣就使信托財產的經營管理進入一個比較安全的架構中,便于防范風險。二是個別性。受托人可以為委托人量身定做信托產品,并按照委托人的意愿管理財產,這種要求因人而異,因財產而異,更多的是“一對一”的個性服務,因而更能從多方面滿足投資者或財產委托者的特殊要求,這種優點是其他投資方式不能比擬的。三是穩定性,信托事務不受當事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以及破產的影響,是投資者和當事人的利益得以充分維護。
另一方面,信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規范信托業務關系,滿足社會各方面對金融創新和拓展財產管理、資金融通、投資理財和社會公益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是一種靈活便利的金融工具,它可以廣泛應用在市場經濟的各個領域。在民事活動中,信托制度可用于財產托管、監護子女、贍養老人、執行遺囑和管理遺產等方面。在商務活動中,信托制度又可以用于財產信托、代辦證券投資、財務咨詢和中長期融資服務等方面。在社會公益活動中,信托制度還可以用于慈善事業和科教文化事業等方面。過去,我國的信托業務非常單一,很多信托品種有待開發。
總的看來,信托制度的建立,對發展我國的資產管理工作的意義是重大的。對國家來說,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為豐富多樣的財產管理的制度選擇。
今后,我們需要進一步普及信托法,推動我國資產管理工作的發展和繁榮。(作者單位:全國人大常委會)
(此文是作者在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中信國際研究所、《經濟導刊》雜志社共同主辦的“中國資產管理高級論壇”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