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在幫助吳鷹的眾多“好漢”中,首席運營官周韶寧更容易被人提及。
提到UT斯達康你會想到什么?當然是小靈通和大胡子吳鷹。但是在UT斯達康公司內部,大家談得更多的領導并不是吳鷹,而是公司首席運營官周韶寧,公司上下都習慣于直呼他的英文名字:Johnny。
客戶服務呼叫中心主管周翼1997年進公司,他比較直接的感受到公司的變化:“Johnny來之前,UT斯達康的管理模式與國有企業有差別,但還不完全像外資企業;Johnny來杭州后,管理、運營規范多了?!?/p>
寬帶、傳輸及交換事業部的產品經理張,在進公司前就被周韶寧吸引住了,“當時(1998年)我們那屆大學生來公司參觀,聽他講話。他說話具有煽動性,給人感覺這家公司非常有希望,肯定比其他大公司有競爭力。”27歲的張說,“現在聽他講話還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p>
被周韶寧吸引住的,遠不止周翼和張。UT斯達康中國公司6位副總裁,有4位是周韶寧最先聯系挖過來的。
樂振武本來是摩托羅拉中國公司的高管層人員,1997年偶然認識了周韶寧。當時的UT斯達康對于樂振武并不具備太大的吸引力。樂振武的一個朋友跟周韶寧熟,大家一起吃飯,“然后Johnny經常打電話邀請我來看看,看看就看到這里來了?!?/p>
1997年,周韶寧通過一些朋友知道了摩托羅拉中國公司移動電話事業部測試部經理楊守全,就打電話問他有沒有興趣過來。楊說找個周末聊聊,兩個人談了差不多半天時間,楊守全回去就忙著了結手頭的事務,然后加盟UT斯達康。
曾在法國阿爾卡特做到華人中少有的高管位置的吳季詠,則和周韶寧談了一夜。2001年在深圳,兩個人從晚上十點一直談到凌晨3點,第二天飛走之前,吳就決定了來UT斯達康。他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是“過來吧,我們同舟共濟,開創一番事業。”
今年剛剛從人力資源部經理升任副總裁的吳海寧,經歷也和他們大同小異。
這很容易給人一種印象,周韶寧口才出眾,舌綻蓮花,能夠僅憑言語打動人。但是UT斯達康上下眾口一詞:Johnny多數時候是一個很嚴肅的人。
他經常發火,甚至罵人。發火的時候很嚴厲、很激動,用手敲桌子,而且敲得很響;說話語速很快,聲音很大。很少主管沒有挨過他的批評。他本人是一個瘦小的南方人,走路很快,看人的時候眼神銳利。
在公司高管層里周韶寧也和人吵架,吵得最多的是和首席技術官黃曉慶。黃曉慶把這歸咎于兩個人都屬虎,大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勢。那么黃曉慶是怎么評價周韶寧的呢?“他是公司非常重要的棟梁,日常運營他一個人扛著,執行能力有目共睹?!?/p>
他的魅力從何而來?
一位清華大學的高才生剛剛問過類似問題。這是在9月10日,周韶寧結束了對他的面試后,他說,我覺得很奇怪,你們員工的待遇可能沒有別的公司高,大家還常年加班,三五年來都是如此,你們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
周韶寧說,很簡單,我從來沒有叫他們這么做。一個人如果他不是發自內心地愿意,三年五年下來你去逼他每天加班,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我也做不到。作為領導,應該有能力在團隊里面建立一種文化,讓每個人積極向上,你并不需要每天去壓他,就讓他發自內心的有把事情干好的熱情,就能把他的潛能發揮出來。
聽起來,這像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辭,但是周韶寧這么多年來,一直就是這么干的。
美國往事
1978年,“神童”周韶寧到復旦大學讀計算機專業,兩年里沒有見過計算機是什么樣子。兩年后,18歲的周韶寧背個包,一個人去了美國。
在美國周韶寧一邊學英語一邊讀大學一邊打工謀生。多年后他調侃說,自己沒有吳鷹身體壯,吳鷹到美國是在碼頭上做搬運工,他只能在飯店里洗盤子。
洗盤子的經歷刻骨銘心。每天晚上到飯店,五六個打工的學生,每人抽簽,一個人管幾張桌子,從整理臺面、倒水、倒酒、點菜、出菜、收盤子直到結賬都是一個人;收入主要是來自小費。一張桌子吃完了,如果不能盡快收好,新的客人進來,就不會坐在你的桌子上,你就少了一筆小費。周韶寧練得手腳麻利無比。
洗盤子供周韶寧讀完一個學士和兩個碩士學位,1985年7月,他進了著名的貝爾實驗室。進去之后,周韶寧很快成為有名的幾個勤奮人員之一。只要一件事沒有做完,他可以今天早上進去,做到明天早上,回家洗個澡,繼續做下去。
三個月后,公司有一個比較大的項目,到底有多大,周韶寧都不知道,他就向主管要求承擔這個責任。主管給了他這個機會。他做的時候發現,這是一個人做不了的,就找了十幾個人,大家一起很好的完成了任務。
過了幾年貝爾實驗室出現一個職位空缺。周韶寧就去申請這個職位,跟更高層主管說,給我機會讓我去面試一下。這是華人在貝爾實驗室很少做到的位置,主管沒有同意,也沒有拒絕。他就每天給主管打電話,大約堅持了兩個星期以上,可能被他的精神感動了,也可能是太煩了,就答應給半個小時面談。周韶寧又成功了。
后來他在這個位置上用九個月時間完成了一個無線項目,當年被美國《移動》雜志評為年度最佳產品,得到總統接見。
在貝爾實驗室周韶寧呆了11年。1996年,16年沒有回中國的周韶寧想回去看一下,也想出來創業了。后來遇到已經創辦UT斯達康的吳鷹,吳鷹對他說,一個人做太辛苦,大家一起來做吧。周韶寧答應了。
杭州創業
1997年周韶寧回國,到杭州擔任UT斯達康公司首席運營官。那時的杭州,跟美國優越的環境沒法比。周韶寧住在公司安排的一個酒店里面,晚上沒有熱水,沒有暖氣;冬天很冷;早上起來沒有車來接,踩著雪地跑到公司工作到晚上,回家再工作到兩三點,看著蟑螂在地上爬。
剛過來的時候,人也不熟,周韶寧到很多公司,都有人問你是誰呀,從來沒有見過。他知道,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樹立自己的威信。
周韶寧樹立威信的辦法是去做事。他到了工廠,就說沒人干的事我們來干。要拉線的時候,沒有電源,他自己趴在地上,把線拉了,把膠布貼上去。別人看著,慢慢也跟著趴在地上做事。其他事情他也親力親為,跟大家一起在第一線奮戰。時間一長,大家都說,這個人是來做事的。
慢慢有了威信后,周韶寧就開始著手規范公司的管理。當時有十幾家公司,都有散、亂的毛病,周韶寧沒有“打全面戰爭”,而是逐步解決。
當時,公司有個產品在美國研發,得在中國生產,周韶寧就抓住最重要的工廠進行整頓,他把所有精力放在把工廠運作起來,把生產體系、質量管理體系等各種體系都健全,保證生產出產品,保證有了訂單能發貨。
工廠搞起來后,他就開始建設服務體系。對于設備商,不像賣終端產品,東西銷售出去后,還得去安裝,幫客戶調試。不是訂單來了,工廠發完貨就萬事大吉。就這樣公司建立起一整套較完善的售后服務、工程服務體系。
然后他再去做銷售。1997年,他到山東去看市場,看產品裝在哪里,差點笑死了,設備安裝在一個農民家的前廳里,沒有空調,到處是灰塵。這樣的話,產品跟在美國使用肯定不一樣。美國使用的環境肯定有空調,控制在25-28度常溫,很干凈。他就提出,一定要把產品本地化,按當地的需求進行改造。他一個省一個省地去跑市場,幫助大家拿訂單。
前后花了兩三年,周韶寧逐步將那些散、亂的公司合并了,換了一大半領導。其間也有一些摩擦,但由于他完全出于公心,最后眾人也很服氣。
運營之魂
1997年底,小靈通在浙江余杭投入應用,吳鷹和周韶寧開始遭受冰火夾擊的煎熬。一方面是市場的蓬勃發展,一方面是幾乎每半年都會遇到政策“紅燈”,周韶寧開始還很堅強,不停給下屬打氣。只是有件事很讓他煩惱。
他煩惱的是,有段時間他招不到人了。UT斯達康的增長一直很快,幾乎一直處于人才緊缺狀態,招人成了每位主管的重要職責。周韶寧“獵人”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出差在機場候機時,常常兩眼四處掃瞄,看到長得比較舒服的,就主動上前打招呼。如果是搞IT的就多聊幾句,萬一是搞電信的,那就往深里聊,然后交換名片,暗自留心。日后一有合適位置,就去挖人。
但是1999年、2000年有段時間,周韶寧發現他招人的難度大多了。很多人都不看好小靈通的發展,自然不會進來。周韶寧就開始擔心,他覺得自己拉了一大幫子人進公司,靠的是共同干一番事業的許諾,現在怎么跟人家交代。
這個時候是吳鷹給了周韶寧精神上的支撐。吳鷹比周韶寧更樂觀、更自信,他一邊去做管理部門的工作,一邊做公司內部的思想工作。他的樂觀感染了周韶寧,周韶寧再去感染大家,UT斯達康終于挺過來了。
挺過來的UT斯達康開始爆發式增長,周韶寧開始給大家加壓。每年制定工作目標,周韶寧都提出“double”去年的銷售額,大家一開始都覺得做不到,但是周韶寧堅持。問題在哪里他就去哪里解決,幾乎所有的部門、所有的環節他都會介入。他對很多部門的工作細節,比主管都清楚。哪怕是采購一個小的部件,他都會告訴經辦人員到哪里進貨最便宜??蛻粲惺裁磫栴},他會親自答復。那幾年,UT斯達康平均年增長率達到70%以上。
他也對工作做得不好的主管發脾氣,甚至罵人。2003年UT斯達康花很大力氣做寬帶產品,周韶寧聽到幾個省區的客戶有一些投訴,就去問相關部門的老總,老總們給他的答復不太一樣。他就去找這些老總訓了一頓。他說,出了問題我們不怕,主要是怎樣把問題解決好,每個部門的老總都有責任和義務推動其他部門協商解決,而不是忙著推卸責任。他在UT樹立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只要是公司的問題,每個人都可以跨部門、跨層級去解決。
也有罵錯的時候。2002年有一次,工程部門出了點問題,周韶寧照例一通訓斥,主管覺得不公平,一拍桌子說不干啦,起身就走。周韶寧就去調查了一下,知道他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覺得錯怪了對方。那時已是晚上11點,周韶寧給當時人力資源部經理吳海寧打電話,問他知不知道那個主管的住處,然后連夜趕過去,向對方道歉。
盡管周韶寧經常訓人,他的威望卻出奇的高。2000年,小靈通用戶100萬都不到,周韶寧告訴員工,說小靈通會有3000萬用戶。公司外的人聽說后覺得他是瘋子,但是員工已經很信服周韶寧了,他們多次在他的帶領下完成了開始以為不可能的任務。2003年9月,小靈通發展到2500多萬用戶。
業界典范
大胡子吳鷹是個樂天派,朋友也多,整天在外面跑。每次吳鷹與周韶寧一起外出,首先就把周韶寧給介紹出去,一個勁地說他很能干。周韶寧“揭發”說,這樣抬高我,是為了讓我做更多的事。
作為UT斯達康中國公司總裁,吳鷹的權力比周韶寧大,但是吳鷹很善于放權。他認為,管理的藝術就在于,你找對人,然后去鼓勵他做好事情。
對于周韶寧,吳鷹非常放心,具體事情幾乎全部放手。公司與政府的溝通,以及品牌形象的樹立,主要是吳鷹在做,“因為我這個人比較不怵和人打交道?!惫救粘_\營,周韶寧事無巨細都在管。吳鷹開玩笑說,兩人的分工是“大事我管,小事他管。當然不是每天都發生大事,大多數時候不發生大事。所有主要的事情都是他做的?!?/p>
事實上,吳鷹和周韶寧每天都在溝通,電話非常多。大的業務、人事、戰略安排,包括其他高管成員,大家一起協商解決。公司年齡最大、資歷最深的副總裁滕拉強評價說,吳鷹舉重若輕,周韶寧事必躬親,“他們兩個人是很好的互補,堪稱業界典范。”
對于公司未來發展的最大挑戰,周韶寧與吳鷹的答案完全一樣:管理。兩個人都想將UT斯達康打造成為世界級通信企業,又都很清楚公司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周韶寧曾對吳鷹說,一旦我在管理上達不到世界級企業的要求,我會向你辭職。如果我盡心盡力去做了,內部管理還是上不去,留在這個位置我會很痛苦。
這就是周韶寧,永遠給自己和他人施壓以求做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