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RS的經濟代價
亞洲經濟原來正受到各種不利因素的折磨:經濟疲軟揮之不去,全球資本支出下滑,人們對恐怖襲擊和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擔心等等,現在非典型性肺炎(SARS)的流行,對亞洲經濟造成沉重的打擊,沒有哪個亞洲的國家或地區可以幸免。
影響將是長期的
2003年4月初,香港有著97年歷史的世界上最大的服裝貿易商之一的利豐集團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由于國外客戶不敢涉足香港,利豐的管理層已經移師到美國和歐洲,并關閉了幾家在中國大陸的工廠。
伊拉克戰爭已經在過去的幾個月拖累了世界經濟,亞洲因為SARS的傳播面臨著新的經濟危機。
3月4日,香港報告了第一個因感染SARS死亡的病例,接著從新加坡到上海,旅游、觀光和零售業大幅度下降。亞洲經濟的支柱——貿易形勢比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更加嚴峻。
4月2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告,不要到香港和中國南部去旅行,數百個旅行團取消了。香港鷹君酒店的總經理尼戈爾·羅伯斯說,這家有487個房間的大酒店現在只有10%的入住率。中國大陸的病例持續增加,新加坡、泰國等國家的政府由于恐懼已經采取比較極端的政策:允許對所有旅客,即使是沒有病狀的旅客進行檢疫。
酒店老板Wichit Na-Ranong并沒有感染非典型性肺炎,酒店的客人和員工也沒有發現染病。他的珍珠度假村是一家擁有250間客房的四星級酒店,自3月份SARS流傳后,入住率已經下降了三成以上。為此,他已關閉了80間客房。“泰國的旅游業好像已經被隔離起來了”, Na-Ranong痛苦地說。
損失難以估量
要估量這場迄今波及4個洲的至少18個國家和地區、感染數以千計人的傳染病,對經濟究竟會造成多嚴重的損失,是一件棘手的工作。
目前醫學專家還在探討全球性傳染的危險性。而對經濟本身來說,只是恐懼這一因素已經足以造成對它的毀壞。亞洲最重要的兩個商業中心,香港和新加坡已接近癱瘓;在中國大陸,每年舉行一次的廣交會2002年內地制造業的交易額是170億美元,2003年只有一半;香港的手表商失去了12億美元的訂單,并且很可能不允許參加在瑞士舉行的鐘表交易會。經濟學家將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年度經濟增長預期降低了1.5個百分點。即使那些SARS感染程度較小的國家的經濟也難以幸免:日本到亞洲其他國家的航班減少了25%;印度的公司,從提供技術服務商到珠寶制造商都反映國外消費者取消了他們的訪問。韓國三星電子說,中國的銷售占三星去年收入的20%,為230億美元,而SARS使移動電話、電視和電器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的銷售遭受嚴重損失。
那些受到嚴重沖擊的公司可能10年都不能恢復。香港的許多豪華酒店已經關閉,香港國泰航空、新加坡航空公司、澳洲航空公司和其他受到沖擊的航空公司已經減少了40%的航班。國泰航空一天的損失是30億美元。數以千計的臺灣地區、大陸和香港的小制造商由于失去春季訂單,面臨破產。跨國公司盡管可以降低運營成本和通過網絡下訂單,但是前景也不樂觀,一家總部設在新加坡的美國跨國公司表示,由于戰爭和SARS,世界上任何一個買家都有了不履行承諾的理由,特別是那些大項目。
SARS正在侵襲著亞洲經濟的神經中樞,香港和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國際貿易和跨國制造業中心。去年機場每天的旅客人數分別達到3400萬和2900萬。大約200家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設在新加坡,還有6000家跨國公司在這里設有辦事處。4月10日新加坡政府宣布對來自發生疫情的國家的外國雇工實行10天的隔離。這使得頻繁的商業旅行變得不可能了,波士頓顧問集團在新加坡的主管Zafar Momin說:“我們不可能只是通過電話做生意,因為我們必須到地面上和人見面、做出判斷和看到對方的身體語言,10天的隔離簡直就是殺了我們。”但是新加坡政府表示這種控制將會延續相當長的時間。
《遠東經濟評論》根據各國政府的聲明和美林、高盛、JP摩根、雷曼兄弟、摩根斯坦利、ING金融市場、BNP百富勤、標準普爾和全球經濟顧問咨詢公司9個金融機構的報告,分析了SARS對亞洲國家和地區2003年GDP增長或者經濟前景的影響。
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下調了對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期。新加坡總理吳作棟預計SARS將使今年GDP增長減少0.5至1個百分點,損失8.75億美元;泰國財政部長認為GDP增長為3.6%至4.1%,損失13億美元。一些外國經濟學家認為,中國今年的GDP增長將減少0.1至0.5個百分點。《遠東經濟評論》預期香港地區的GDP增長將減少1個百分點,損失達17億美元。
還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損失會更大。摩根坦斯利的首席經濟師謝國忠預計,SARS將使除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以外的遠東國家的實際GDP增長減少0.6%,至少是150億美元。
據花旗銀行的報告,去年香港用于健康保健的開支占預算的12%,GDP的2.7%。今年香港用于健康保健的開支將增加5%到10%,使財政赤字增加,對GDP的影響為0.2至0.3個百分點。
SARS將使亞洲地區今年實際GDP增長率減少0.6%,即損失150億美元。世界衛生組織則估計迄今SARS已造成全球經濟近300億美元的損失。
公共衛生部門非同尋常的防治措施和醫護教育項目,加上零售商、航空公司和旅游業受到的影響,SARS所帶來的最終經濟損失將是個天文數字。如果疫情繼續發展,檢疫控制等隔離措施將導致工廠關閉和貿易放緩,從而影響制造業,而制造業占亞洲地區(不包括日本)GDP的30%左右。
醫療保健和生物科技咨詢公司的首席執行長古林德·沙伊預計,疫情對亞洲的最終經濟損失將達到500億美元左右,全球損失將超過1500億美元。“這個數字很可能還是嚴重低估的。”他說。

高度依賴旅游經濟的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受創最重。波及效應還將打擊私人消費。泰國商會預計,SARS今年將給泰國旅游業造成500億—700億泰銖(約合11.6億—16.3億美元)的損失,而旅游業占泰國GDP的6%左右。
DBS Research的經濟學家Wong Chee Seng稱,馬來西亞的旅游業將損失約9.6億美元。而旅游業占馬來西亞GDP的7%以上。一些馬來西亞酒店的入住率已經下降到30%,而航班機票更是減少了40%。
隨著一些大型會議和展覽的取消,利潤豐厚的會展經濟也因此受到打擊。原本計劃4月初在北京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中國峰會也被迫取消。香港貿易發展局決定將每年4月份舉行的家具和禮品展覽會分為兩期舉行,一是4月,一是在7月底。往年的展覽會一般吸引8萬名與會者,而今年有大約3500家展商只選擇了7月的那一次,另有900家展商則完全取消了今年的參展計劃。
對香港經濟有六成推動力的私人消費大幅下降,香港的娛樂業和餐飲業生意猛降了80%。“我們以前從未經歷過這種局面”,蘭桂坊集團執行董事凱林·喬夫說。該公司在香港經營17家酒吧和餐館。
香港影院的票房也大受打擊。3月份的最后一個星期,票房收入猛降30%—55%。影院紛紛減少放映場次,分銷商將一些影片從復活節假期的放映計劃中撤了下來。卡拉OK廳也未能幸免,擁有150間歌房的香港最大歌廳V—MixKaraoke Box生意減少了3%——盡管管理層宣稱所有麥克風已經用紫外線和殺菌劑消過毒了。
國泰航空公司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危機。該公司已經停飛了184班航班,占其每周航班總數的37%。港龍航空也減少了136班航班,占運力的44%左右。
而香港的酒店業受損最嚴重。那些最好的酒店入住率甚至跌到10%以下,君悅酒店內有3家餐館已經關門,而一些貿易展覽會的取消,使香港的柏寧酒店的入住率降至30%以下。國際知名的文華東方酒店入住率已經跌破10%,管理層已經關閉了兩家餐館,減少了廣告開支,并臨時解雇了一些雇員。
據香港餐館聯營協會統計,已有大約50家餐館臨時關門。如果SARS持續3個月,該協會預計香港的1萬家餐館中,將有三分之一左右被迫關門。這會對經濟造成極為沉重的打擊,去年香港市民和觀光在餐館消費為68億美元,占GDP的2%。
銀行界表示,如果疫情持續下去,香港將有越來越多的小企業破產。未來60天內將出現破產浪潮,這對香港銀行業是條壞消息,并將進一步打擊香港本已陷入泥潭的地產業。
(季紅摘編自《遠東經濟評論》、《財富》)
新階層與他們的財富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報告提出:“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十六大報告對中國的新階層作了描述。有可能在今后10年,“新階層”都是一個令人激動的話題。
新階層不設門檻,“英雄莫問出處”,不論家庭、出身、血統、學歷,只要聰明、塌實肯干、充滿雄心壯志,都能躋身新階層。
新階層一個很大的特點是積極追逐財富,卻決不會成為庸俗的葛朗臺,他們對財富的態度是坦然的,他們富有而不霸氣,殷實而不腐化,在花錢的過程中也處處體現出新階層的睿智和品位。

“財富”二字,讓無數人眼睛發亮,心跳加快。新階層自可傲視財富,且從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看看他們的領軍人物吧,上榜的富豪,就是中國最大的財富話題。
1999年,一位中文名叫胡潤的英國人推出了一份很粗糙的中國富豪排行榜,而且很順利地找到了買主——美國《福布斯》雜志。他連續4年為福布斯創制中國百富榜,盡管經歷了一年又一年的質疑,但中國百富榜卻越來越轟動。去年中國的百富榜出來后,在國外影響力很大,路透社、英國金融時報等十幾個國家的報紙、通訊社記者紛至沓來。外國記者不關心富豪叫什么名字,他們不對個人感興趣,他們注意的是這個人群。他們關注的是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一種趨勢,中國的財富流向何方?中國哪些行業最掙錢?為什么上榜的房地產老板多?富豪有幾個是十六大代表?他們的財富趣聞、財富背后的秘密……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社會學家李強教授說:“精英是社會學的一個專門的術語,原來是英文,叫ELITE,英文的含義是說處在非常頂尖的這么一小群,是非常有能力的群體。傳統的精英,更多的是指決策精英,基本上是政治精英。西方引入了市場經濟之后,出現了經濟精英,市場創造經濟精英,這個時候西方開始超過中國。1993年后,中共中央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看到中國人民的才智確實發揮出來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中國的經濟精英逐漸突出,但是中國的經濟精英畢竟出現的時間太短,不到20年的時間,而西方都在200年以上。”
新階層無疑是中國的經濟精英。中國是一個精英起巨大作用的社會,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對中國經濟巨大的推動作用。1999年中國經濟的世界排名為第7位,2000年前移至第6位,2001年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的份額為3.7%,國家實力蒸蒸日上。與此同時,截至2001年底,全國私營企業突破202萬戶,從業人員2.7億人;共創產值12316.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77.21億元,增長14.69%。截至2002年10月31日,中國工商銀行成為國內首家存款余額超過4萬億元的金融機構,其中居民儲蓄存款為22462億元,占了全部存款的56%。盛產高薪收入者的新階層,理所當然是居民儲蓄存款的主力軍。以正當收入為基礎形成的高收入階層,是國富與民強同步的必然結果。
(季紅摘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