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語教學的含義
狹義的雙語教學可以解釋為一種教學方法,即通過本民族語言和一門外語的教與學,達到讓學生能用兩種語言進行學習、思考和交流,課程結束后達到精通母語,掌握一門外語的教學模式。廣義的雙語教學是一種教育模式,將在加強非外語學習的同時,開始在非外語課程中,用母語、外語兩種語言教學,以養成用外語思考的習慣。在我國雙語教學具體的是指除用漢語外,用一門外語作為課堂主要用語進行學科教學,目前絕大部分是用英語。它既包括用正確流利的英語進行講解,也包括使用英語教材、用英語板書、用英語布置作業、用英語命題考試等形式,但不絕對排除漢語,避免由于語言滯后造成學生的思維阻礙。
二、分階段的教學方式
1.第一階段采取英語滲透型的雙語教學方式,即在學科教學中滲透一定的英語。它采用中文版本教材,使用教師選編的英語教材作為同步教材。上課前教師要根據學生英語基礎及課程內容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預習,使得學生在上課前初步掌握單詞和通讀課文,保證在課堂教學時能用英語學習學科知識;上課時教師用英語介紹課文內容中出現的專業詞匯、常用詞組和短語以及它們派生出來的專業詞組等,目的使學生增加詞匯量,使學生多一些機會接觸英語,在既能聽懂又能掌握教學的內容基礎上達到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課后教師要求學生用英語回答中文教材的練習,使得學生能夠提高英語書面表達能力。
2.第二階段采取英語整合型的雙語教學,即在學科教學中將漢語和英語整合起來,不分主次,互為主體。這一階段教學是在教師有著一定的英語教學能力,學生有著相當的英語運用能力的前提下進行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科的日常教學,適時地將英語整合到教學活動之中,除了用漢語解釋一些概念、一般原理、分析解題思路與技巧外,對于一般內容的介紹,則全用英語,也可以請學生用英語來問答與討論一些簡單問題,進而提高學生英語運用和理解能力。
3.第三階段采取英語主導型的雙語教學,即在學科教學中以英語為主體,漢語為輔。這一階段對師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有相當的詞匯量、語法結構和英語背景知識,而且要有相當的學科功底,能同英語思維者一樣思考。師生在課堂上使用英語講課、回答問題的比例也越來越高。該階段也是較為自由和諧階段,雙語教學的魅力得以充分體現,學生在聽課時非常自然,課堂氣氛也更活躍,師生已經基本適應雙語教學的這一模式。
另外,探索不同學科開展雙語教學的最佳年級是實施好不同階段雙語教學的重要保證。不同的學科有其自身特點,如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必須在較大英語詞匯量基礎上進行雙語教學;而有的學科,如音樂、體育、美術等就不必如此。所以雙語教學不是所有學科都從一年級開始。
三、教材和校園環境建設
科學的教學方法必須有優秀的教材作保證。
1.引入國外原版教材,開設“綜合文科雙語教程”和“綜合理科雙語課程”,即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講授中學文科的綜合知識和中學理科的綜合知識??紤]到學生接受程度和可操作性,建議使用供英語非母語國家或地區的教材,如香港、新加坡的新版教材。雖然一些學科英語原版教材在編寫思想、體系結構、內容取舍、習題配置等多個方面與我們的教材有著重大的差異,但是它的好處在于能使我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一個角度了解境外同齡學生接受了怎樣的教育、接受學科教育的程度等。
2.對于一些學科很難找到符合境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就應該適當地編寫符合境內中學生使用的教材。編寫時既要遵循大綱、境內教材要求;突出重點、難點,覆蓋全部知識點,以適應升學考試的需要。又要有自己特色,補充境外教材中明顯不足。自己編寫雙語教材時要特別注意,既保持國內教材概念嚴謹、推理清晰的特點,尤其是教材中重要概念和理論闡述,基本上要保持原意翻譯。編寫時還要注意補充境外教材生動的比喻,生活中的實例優點。這有利于開拓學生視野和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3.營造校園英語環境。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活動場所,校園中應注重雙語教學氛圍的整體設計,如學校的各種標牌一律用中英文兩種文字書寫、一些通知用中英文對照書寫、開學典禮和班會中英文對譯、辦英語廣播和英語刊物等。同時要求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日常用語用簡單的英語進行交流,逐步讓英語成為校內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的主要語言。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第42中學)
責任編輯/周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