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耗時多、效率低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有識之士的憂慮。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就課堂教學本身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課堂結構要破除程式化
幾十年來,語文教學中的形式主義一直沒有得到根除。就拿課堂上的講讀教學來說,就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固定的模式:板書課題和解題、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朗讀課文、注音解詞、分析課文、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色、練習和布置作業。教學結構的程式化,大大削弱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我們應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思維規律,根據各個不同單元、各個篇目的不同情況來安排課堂結構。正如文章有不同的寫法,文章也有不同的教法。抓住文章特點采用不同教法,使學生感到教師在教學中新招迭出,趣味盎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大為高漲,學習效果就相應提高。
二、內容分析要摒棄刻板化
內容分析刻板化是造成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其結果,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疲憊不堪,效果甚差。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真正把“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育觀落實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因為只有做到精講,才能騰出較充分的時間進行雙基和能力訓練,才能做到課堂教學的低耗高效。語文教學中,教師講授的部分可大大精簡,特別要去掉套話、空話。
三、課堂節奏要避免拖沓化
課堂節奏的拖沓,造成了學生聽課精神疲乏,學生昏昏欲睡,聽課效果自然不佳。教學節奏避免了拖沓,做到了迭宕起伏,張弛有度,學生的學習情緒也就會有張有弛,樂此不疲。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做到合理調整、疏密有度、曲直多變,這樣就能有效地推進或者抑制教學過程中信息傳遞的密度、智力能力訓練的難度以及思維活動的緊張度,這樣,教學進程的跨度才會達到語文教學的低耗高效的目的。
四、切忌課堂語言貧乏化
課堂語言單調呆板、枯燥無味、平鋪直敘,也是語文課堂教學出現高耗低效局面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因為在那樣的課堂里,學生感到的不是藝術熏陶,愉快的求知,而是厭煩的嘮叨、乏味的煎熬。語文教師應注意講究課堂語言藝術,要注重教學用語的錘煉。因此,在教學中應做到,句子的生動優美、詞匯的豐富多彩、句法的錯落有致、句式的變化多端、語調的高低錯落、語速的節奏快慢、表述的親切自然、闡釋的準確凝練、思維的流暢嚴密
五、教學手段要擺脫簡陋化
隨著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教育現代化工程業已啟動。這為我們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供了極好的硬件、軟件環境,我們決不能停留在“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口耕筆錄上,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技提供的技術和現代化社會提供的條件,大力推廣電教手段,實行多媒體教學,積極利用電腦輔助語文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情趣,積極拓寬課堂教學的信息傳輸通道。這樣才會有效地豐富每個學生的感知,調動他們的視覺和聽覺注意,使他們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加快接受知識信息的反饋速度,提高單位信息獲取量,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文化藝術干部學校)
責任編輯/倪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