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設計
1.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特色是開發校本課程,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本節課是在課改的理念指導下,結合我鄉和我校的實際情況而構思的,它是建立在學生對家鄉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本節課在這一點上的優勢是統編教材無法比擬的。
2.教學背景分析
學生在上節課“可愛的家鄉”中,通過互相幫助,合作探究,對家鄉已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提出家鄉致富的設想,學生有備而來,為方案的形成提供可能,而且學生本身已經具備關于農村生活的直接或間接的零散生活經驗,這樣就能夠形成人人參與的局面;簽名分組,各組成員聚在一起研究討論,形成團結合作的局面;組與組之間分別形成自己的方案,又形成競爭的局面……這些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深層次地開掘學生的潛能。
3.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創新品質,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樹立愛家、愛校、愛國的道德情操。
4.課程資源開發
為了讓學生對團結鄉有一個全面的、全新的認識,我與美術教師一起合作,制作了團結鄉行政區域圖;為了激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增強學生對家鄉的責任感、對未來的信念,我與電教員、音樂教師、信息技術教師一起制作MTV《我熱戀的故鄉》、MTV《二十年后再相會》。
5.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
情境感染——激發引導——開掘升華——貫穿評價。地圖——電腦——實物展臺——大屏幕。
二、教學實錄
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請認真觀看,猜想一下這是一幅關于什么的地圖。(出示地圖。)
生A:這可能是俄羅斯各個加盟共和國分布示意圖。
生B:這可能是上海城區分布圖。
生C:這可能是伊拉克石油分布圖。
師:看來我們同學的意見產生了太大的分歧,但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它是我們團結鄉行政區域圖。(出示地圖名稱。)
(生詫異。)
師:沒想到吧!一直以來我們的同學只顧把視線放在世界各地,放在祖國比較繁華的大都市,卻冷落了生我們養我們的家鄉。上堂課,老師要求同學們在放學回家時認真、冷靜、客觀地審視一下自己的家鄉,你們看到什么了呢?下面,老師給同學們播一段MTV,過后,請同學們結合自己親眼所見和在MTV中看見的、聽見的,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播放MTV《我熱戀的故鄉》。)
師:這優美的旋律和真實的畫面我們就欣賞到這兒,那么誰來談一談?
生D:MTV畫面所顯示的和我的家鄉基本一樣。
師:噢!在這里找到了自己家鄉的影子,不錯,這是我們的攝像老師孫老師在各村采集的鏡頭,剪輯而成的一段MTV,旨在喚起同學們對家鄉的重新認識。
生E:(起身)歌中唱到——“我的故鄉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澀的井水……”以前,我只是想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找一份舒適的工作,就再也不回來了。我太自私了,我錯了。
師:你說你錯了,那么老師告訴你,你沒有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想出去體會一下,無可厚非,但無論你走多遠、多久,都不要忘了你的家鄉,能做到嗎?
生E:能!
生F:歌中唱到“一片貧瘠的土地上,收獲著微薄的希望”,但我認為,家鄉的希望不在土地,而在我們。
(眾生熱烈鼓掌。)
師:家鄉的希望在我們,這是老師最想聽到的心聲,因為我們是家鄉的未來和希望,是家鄉的主人。(出示課題。)
2.按村分組,討論方案
師:你們是家鄉的小主人,你了解你的家鄉嗎?簡單地測試一下。老師手里拿著標簽是各村的名稱,誰有把握在地圖上準確無誤地找到它們的位置。
生G:老師,我能!(貼標簽。)
師:貼對了,看來同學們對家鄉確實有一定了解,上堂課,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熱愛自己的家鄉,那么愛她,就應該……
生:(齊)建設她、保護她。
師:建設她,你們打算怎么做?老師幫你們想了一個主意,請同學們準備一支筆,在自己家鄉的位置上簽上自己的名字。(生簽名。)
師:在這張花花綠綠的地圖上,有我們班四十多名同學的簽名,簽名就意味著承諾,這是我們對家鄉美麗的明天所許下的諾言。為了幫助同學們實現自己的諾言,老師把你們按村分成若干個組。(出示組牌。)
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簽名的位置,按組就坐。(生重組就坐。)
師:人常說,人多力量大,現在各組成員就在一起研究一下,如何使我們的家鄉興旺發達,每組選一名組長組織討論,委派一個書記員,把你的設想和提供的材料進行組織、編輯,形成方案,15分鐘后,把你們的方案拿出來,讓我們來分享。記住,展示方案時,把你們的方案提綱交給我,我們在大屏幕上展示?,F在開始。(生討論。)
3.選派代表、展示方案
師:經過15分鐘的研究討論,我們的同學已經找到家鄉的致富之路,說出來聽聽,哪一組先來展示一下?
生A:老師,我們想先談一談。
師:請!
生A:我是來自康樂村的學生,我代表康樂黑龍組提出我們的設想方案。我們應當大力發展養殖業,如:興建養豬場、孵化場等,并在養殖業的基礎上發展加工業。
師:說得太好了,我真想立刻吃到你們生產的火腿腸,穿上你們設計的羽絨服。下面,哪個小組還想談談呢?
生B:我們組想談一談。
師:請!
生B:我是來自團結村的學生,我代表團結組。我們認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以及種樹是很好的出路。
師:你們組的視覺很敏銳,看見了農村潛在的下崗事實,很難得,而且能夠基于環保的理念提倡種樹,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生C:老師,我們想談談!(起身)我是來自天津村的學生,我代表天津組。在校本課當中學習到的特菜種植技術,在家鄉的土地上應當推廣。
師:你們組看到了我校的特菜所具有的潛在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提倡稿特菜種植,商品意識比較濃厚。
生D:老師,我們已經等半天了。
師:好!請到前面來。
生D:我是來自鳳鳴村的學生,我代表鳳鳴組。受外貿出口和日常吃零食的啟示,我們主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生熱烈鼓掌。)
師:聽到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就不難看出,你們的方案有多精彩!更可貴的是,你們在吃零食時能夠注意到它的原料、它的克數、它的價值,并能夠進行比較和周密的計算。看來,你們在不知不覺中對市場經濟已經有所了解。
生E:老師,我們組想談談。我是來自鋼鐵村的學生,我代表民強鋼鐵組。我們組認為,發展以鄉土、鄉情為主題的旅游業,并發展與其相關的其他產業,大有前景。
師:太浪漫了,別說城里人,連我這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都想去看一看,愿你們的渡假村早日落成。
師:還有哪組?
生F:老師我們組的方案跟別的組的有點像,我不想說了。
師:完全一樣嗎?
生F:不。
師:到前面來給大家展示一下,我們大家掌聲鼓勵一下。(生熱烈鼓掌。)
生H:我是來自永久村的學生,我代表永久組。我們認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興建鄉鎮企業;發展養殖業——養牛、羊、退耕還草;發展運輸業——利用團結鄉的公路、鐵路……將是致富的好道。
師:不是也有許多獨到之處嗎?尤其是你們認真地觀看了地圖,利用我們團結鄉公路、鐵路這一優勢,發展交通運輸,獨樹一幟。
4.學生小結,深談感受
師:同學們的設想和方案真是豐富多彩,讓我感受到了你們巨大的潛能,那么現在老師想問這樣一個問題,通過我們的地圖、我們播放的MTV、同學的設計方案,你有什么啟示或體會,用一分鐘的時間思考。
生I:我們國家正在向小康社會邁進,我們的家鄉還很落后,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人口素質不夠高。
生U:對!我也是這么想的,所以當前應該把提高勞動者素質放在首位,人常說“治貧先治愚”。
生R:我想,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努力學習、掌握技能,成為家鄉建設隊伍中的佼佼者。
生Y:我對其他同學的設想和方案都很敬佩,我特別欣賞民強鋼鐵組提出的發展旅游業的設想,像電視劇《劉老根》中的那樣,但我想,首先應該修路,有便利的交通才行。
師:看來我們民強鋼鐵的旅游方案,有人質疑了,他說有便利的交通才行。
生J: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建設家鄉,讓家鄉每天都上一個新臺階。
5.教師小結、布置作業
師:太好了!可能還有許多同學有很多體會,老師相信,同學們能說到做到。老師希望同學們在放學回家時,把我們這些美妙的設想和我們的家長談一談,討論一下它的可行性,預測一下,它在運行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下堂課,把你們的反饋信息拿出來,我們再在一起研究一下如何解決。
師:看見你們,老師對家鄉的未來充滿了信心,那么從現在開始,經過我們大家及父老鄉親的努力,多年以后家鄉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讓我們先睹為快。
6.暢想未來、強化感受
略。(播放MTV《二十年后再相會》。)
三、《我是家鄉的小主人》課后記
下課的鈴聲和著《二十年后再相會》那優美的旋律響起,我的學生仰著紅彤彤的小臉靜靜地、戀戀地、漸漸地離去,而留給我的卻是無法停止的思考。
如果說我選的這堂課《我是家鄉的小主人》是學科延伸型的校本課,是對學生進行愛家鄉的教育,這是由我個人的因素造成的。我常常想起我的媽媽,迎著風站在村口翹首企盼的樣子,從小學盼到中學,從中學盼到大學,終于,我回來了,我看見了,除了媽媽臉上的皺紋和頭上的白發在增多外,路還是那條路,房還是那間房,地還是那片地。當我的同學紛紛背起行囊奔向現代化的高速公路、花園式的居民小區而永不回頭時,我明白了,我想把我的感覺告訴給我的學生,讓你們來分享和承受。讓十幾歲的孩子承擔這么重的思想不知是不是一種罪過,但總之,我真的就這么做了,我從音樂老師那找到《我熱戀的故鄉》這首歌;請攝像老師根據這首歌去各個村采集真實的畫面;與信息技術老師一同制成MTV《我熱戀的故鄉》的課件。當這首MTV與同學們見面時,我想,我的目的達到了,學生們被感染了,他們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見自己的家鄉,和他們在電視上看見的其他地方真是不一樣,他們感受到了差異,感受到了距離,這正是我所需要的。這么處心積慮地設計,也許對學生有點不人道,但我是為這一片土地著想。我并不是要求所有學生都像我一樣,回到自己家鄉,所以,當一個學生說完:“我只想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找一份舒適的工作,就再也不回來了。我太自私了,我錯了?!蔽腋嬖V她:“你沒有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想出去體會一下,無可厚非,但無論你走多遠、多久,都不要忘了你的家鄉。”這是我自認為對學生最好的評語,我想,這也絲毫不會減少他們對家鄉的那份熱愛、那份責任。
應該承認,不是班里所有學生都能考上大學,至少現在就有一部分學生喪失信心,他們或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語文、數學、英語;或是不能完全接受生物、地理、歷史……但這些來自農村的孩子卻積累了許多關于農村生活的經驗,無論是哪一名,都能說出一大堆,于是我給了他們說話的機會,讓他們建立自信、發展創新,從各組討論的致富方案中,我想我的愿望又一次實現了,我真的是給不同的學生創設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他們在這個開放、寬松、平等的舞臺上合作、交流、競爭。遺憾的是,我想真正加入其中一組與其他組競爭的想法,被我自己否定了,我怕教師的參與會影響競爭的公平性,我一直在權衡其中的利弊。這時,我的耳邊又一次響起《二十年后再相會》那催人奮進的旋律:“年輕的心,向著太陽,把希望放飛……”
責任編輯/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