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數學,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無疑是教與學的兩個關鍵之所在。對教材的處理我認為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對教材的掌握應做到“熟”字
義務教育的初中教材,立志高遠,其內容是今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所必須的。新教材難易程度適中,面向的是全體初中生,精選了一些基本的代數、幾何知識,將部分與高中聯系緊密的知識點移到高中,刪去了一部分作用不大的內容。這樣就更加突出了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當中要進一步了解教材,理解好學習目的,明確書中數學思想的形成,以及概念、公式、法則、性質,定理理論的推理過程。這樣教學才會輕車熟路。
二、對《數學課程標準》的理解應做到“透”字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明了初中階段的培養方向。就《數學課程標準》中對于基礎知識、技巧和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要透徹地領會其含義。只有領會了《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才能明確所要實現的教學目的,這樣教學才會有“方向感”。
三、對于教學內容的講解做到“細”字
數學新教材圖文并茂、文字簡潔、語言流暢,起點低、坡度平緩,注重新與舊的聯系,出發點建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并通過復習鞏固掃清認知障礙,創設了一定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拾級而上。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講究一個“細”字,細到每個知識點在大綱中是如何要求,教學中如何實施,做到心中有數;細到每一課時中的應知應會,學生是否都已掌握,若能做到會事半功倍。
若對教材的處理做到“熟、透、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教師自身具有了這樣的素質,就會在引導學生學習和教育學生的方法上有自己的思路。
要讓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用處。學生有了我要學好數學的欲望,才會真正地去投入。在沒有學習之前教師應讓學生明確學好數學的幾個環節:
1.制定計劃。
2.課前預習。
3.認真聽講。
4.及時復習。
5.獨立作業。
6.解決疑難。
7.課外學習。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慈湖中學)
責任編輯/張燁
E-mail:hit79020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