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理所當然追求物流成本極小化,是第三方物流難解的宿命。明確易懂的經營理念、靈活個性化的戰略管理是破冰之道
在現代企業的營銷活動中,第三方物流的客戶原則上是商業交易活動中的賣方。換言之,第三方物流所收取的物流服務費用,是交易活動中賣方成本的一部分。因此,賣方理所當然希望“在可接受的物流服務水平下,追求物流成本極小化”。這一命題就形成了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宿命——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要突破這一經營困境,必須認真看待物流策略管理在物流運營中的統帥角色。
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擁有明確易懂的經營理念,并將之轉化為企業文化,使員工能感受到工作的價值,如此才足以吸引及留住優秀物流人才,為企業不斷注入活水。
市場經濟充分體現出企業優勝劣汰的本質,企業要善于應用靈活的戰略管理。環境無時不變,戰略須隨之調整,否則,就容易被競爭者侵入而淘汰出局。而物流戰略管理的最高指導原則首先就是成本效益,第三方物流必須根據作業基礎成本法(ABC法)核算其物流成本,以滿足客戶多元化的物流需求,為其服務提供個別訂價,使公司的營運產生合理的效益,否則就失去了企業存在的價值。
第三方物流最重要的就是滿足客戶的個性化服務,建立長期伙伴關系對雙方都有利。因此,戰略管理的目的在體現戰略規劃的雙贏原則。否則,物流系統集成所產生的效益將大打折扣,從而影響業者的盈利良機。
而最大的經濟利益體現在多元客戶的集成效益上,新客戶的加入或季節性的物流量變化,不斷地沖擊著系統(包含人員)的穩定性與慣性,因而很容易造成異常物流成本的支出,從而嚴重侵蝕著業者的獲利能力,這要求企業隨時保持企業運作的動態均衡。
在戰略執行中,往往容易忽視組織氣候的建設。傳統儲運企業的工作環境,向來給人臟亂、辛苦、流汗的不良印象,如何營造出整潔、省力、科技的全新組織氣氛,將成為物流企業是否已超越傳統儲運企業的審視標準。這一標準,牽系著客戶的信任與員工的信心,也牽動著客戶的價值判斷與員工的非貨幣所得。
專業的物流企業應根據自己的業態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低成本戰略或差異化戰略。同時,培養自身的核心能力,如時效力、正確力、培育力、信息力等,且不斷深化,才能確保滿足客戶的真正需求和潛在需求。第三方物流必須細分物流市場,解析各市場的特性,選擇符合自身相對優勢的市場切入,再求做大做強。除此之外,還須設計進入此一市場的行業障礙,如在戰略實施中,第三方物流必須充分掌握物流的本質,才能畢其功于一役。
物流的本質是實體與信息的結合:物流的一體兩面是實體流與信息流,兩者皆不可偏廢,其完美結合是目前第三方物流業者的當務之急。
物流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物流系統是理性的產物,而物流作業人員在物流中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人的感性與系統的理性結合,是確保物流運行順暢不二的法門。因此,優良企業文化的塑造、學習型組織的建制都是成功第三方物流企業不可或缺的。
物流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物流是綜合知識的產物,現場操作性又強,因此,物流中心的主管不僅要具備理論基礎,更要具備現場操作能力,否則難知物流奧秘之處。
物流是與商流的結合:物流為商流服務,是完成商業交易不可或缺的程序,因此,充實的商流知識有助于物流企業服務水平的提升以及創造物流新價值。
物流是靜管與動管的結合:物流作業不斷地進行合流和分流、存和取、不斷地確認實體和信息的一致性,因此,物流管理意味著靜態與動態管理。兩者妥善的結合有利物流成本最小化和效率極大化。
最后,物流是技術與人才的結合:物流技術包括硬件與軟件,這些技術都是通過人的設計與操作來完成,因此,物流作業就像藝術品的創作一樣,其微妙之處正在于“結合”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