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正在困惑中,在帶領燕茗國際貿易公司向物流轉型的過程中,企業的物流特性對信息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找了幾個月的軟件商,仍然一無所獲,因為企業轉型時期業務流程并未定型,預算又不高,現在進行信息化升級似乎風險太大,作為燕茗的創辦人和總經理,胡軍想不明白
上海的天氣突然涼爽了起來,可能是連著下了幾場雨的緣故。
和平常一樣,上午9點,胡軍的車準時停在上海市區的一幢寫字樓下,這是上海燕茗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辦公地點,胡軍是這里的總經理。
才走進公司,秘書小劉已經在胡軍的辦公室門口等著了,“胡總,江蘇那家物流軟件企業想過來跟我們談談?!毙⒄f。
“江蘇那家?以前有過接觸嗎?”胡軍問道。
“有過一次,這次他們是專程帶著方案過來的。”小劉答道。
“哦!”胡軍拍了拍腦門,近3個月來,接觸的軟件企業有十幾家,胡軍都有些糊涂了。“請他們到會議室吧,我馬上就來?!?/p>
胡軍拿了一份需求計劃書走出辦公室,并不快的步子顯出他對這次會面期望值并不高。這幾個月了解了近百家做物流軟件的企業,實際接觸了二十多家,深談的也有四五家,環肥燕瘦,各有千秋,但沒有一家能讓他完全放心把燕茗交出去。
捫心自問,胡軍覺得原因并非全出在軟件企業身上,手中的需求計劃書厚厚一疊,可真要把企業弄成個什么樣胡軍自己也沒底。他感覺燕茗好像正在過一個坎,過去之前并不知道后面的路是怎么樣的,可是,又不得不走下去,在翻過這個坎的過程中難免會對未來有所幻想。
從今后的業務發展來看,現在只能做內部交流的信息系統顯然不適用了,上一套更先進的,能與外界客戶實時溝通的信息系統勢在必行,可是如今投資動輒幾百萬,而相關客戶的信息水平一時半會又跟不上來,這時候做這個投資是必要的嗎?想起最近和軟件商接觸的情況,這個疑問越來越困擾他了。
胡軍使勁捋了把頭發,可能最近想得太多了,有點頭痛,他加快步子向會議室走去。
外貿企業立幟
胡軍從大學畢業開始,就投身進出口貿易了,在上海一家不大不小的進出口企業中呆了6年,從基層一直做到副總經理,對簽訂進口合同、開具進口信用證、辦理機電產品進口登記、商檢、通關、付匯等一整套國際貿易業務了如指掌。
2000年前后,隨著WTO的逐步開放,國家對流通市場也逐步開放,從形勢發展上來看,靠進出口吃飯的企業以后的日子必定不會像以前那么好過,當時已是公司副總經理的胡軍就在想,國際貿易企業以后到底應該走哪一條發展道路呢?
最后讓胡軍靈光一閃的是當時新接的一家小客戶。這是一家做軸承、電機之類機械零件銷售的日本公司,他們提出要幫他們的貨物在清關以后做理貨,并且還要求在理完貨后根據他們的指令發貨,送到上海市區及全國各地區客戶手中,再幫他們把款收回來。
盡管當時客戶為此支付的費用并不高,胡軍還是把這單子接下來了,他隱約感到,或許這是他們的另一條出路。當時他并不清楚這種服務該怎么定義,只是把它看作是國際貿易的延伸。當時,胡軍并不知道還有“物流”這一說。
后來陸陸續續接了好幾個這樣的單子,胡軍做得越來越熟門熟路了,跟這類客戶接觸得多了,胡軍的想法也日趨堅定,隨著國外公司與國內越來越緊密的業務聯系,為進出口貿易提供的這種延伸服務市場必定越來越大。并且,隨著國內物流熱的逐漸興起,他為自己在做的業務找到了定義。
但當時公司的決策者卻并不認同胡軍的看法,國際貿易目前仍然利潤豐厚,何必接這種吃力又不怎么掙錢的單子呢?胡軍與公司其它幾位高層在企業的經營理念上發生了沖突,開始有了自立門戶的想法。胡軍首先想到的是李瑞,他是胡軍的大學同學,也是多年的死黨。李瑞那兩年炒股賺了不少錢,正在琢磨往哪使點勁呢,胡軍二話沒說拉上他,第一句話就說:“要做好國際貿易,必須得實現口岸功能與物流管理一體化?!边@樣,燕茗有了另一個大股東。
2002年9月,上海燕茗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成立,胡軍任總經理,注冊資金300萬元。
掛“外貿”賣物流
之所以叫“燕茗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而非“燕茗物流有限公司”,胡軍和李瑞是經過一番考慮的。
成立之初,燕茗僅僅為客戶提供一些簽訂進口合同、開具進口信用證、辦理機電產品進口登記、商檢、通關、付匯等基本的外貿服務。沒有馬上把自己的物流構想亮出來的原因是,胡軍在與客戶實際接觸過后發現,盡管當時很多企業也都在大談特談物流,但實際上都帶點跟風的性質,大多數人對物流帶來的整體效益的提高并沒有實質上的了解。溝通時,他們往往很難跟客戶在物流服務形式上達成共識。
所以,胡軍決定先給燕茗戴一張“國際貿易”的臉譜,以做國際貿易為名,先爭取到有進出口需求的企業,然后再一步步開發他們的物流需求。所以,公司注冊時,名稱就是燕茗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而不是燕茗物流有限公司。
由于創辦自己的公司之前做過上汽的業務,關系不錯,成立燕茗后,胡軍開始把上汽下面的配套廠作為自己的主要客戶重點發展,比如說做排氣系統的阿文美弛,做發動機的皮爾博格,給上汽整車廠提供零部件的實業交通……
這幾年國內汽車市場形勢大好,產銷量猛增,國產零部件不能全面滿足國內汽車市場多樣化的需求,高檔豪華乘用車、特殊用途專用車零部件短缺,使得零部件進口量增加較快,許多在華合資或獨資建廠的國外零部件企業,以及國內的一些零部件企業,都對進出口業務有了很大的需求。
燕茗剛開始也只是為這些客戶做進出口代理的服務,后來胡軍開始慢慢擴展到國際采購訂單管理、進出口代理、供應商的庫存管理以及JIT配送和個別國外進口企業的國內配送等,而原來的那些進出口手續服務成了燕茗為客戶提供國際采購中訂單管理服務的一部分。
后來燕茗的發展之快是胡軍自己都始料未及的。那時,只有不到十名員工的燕茗看起來跟在上海這個外向型城市里混飯吃的成千上萬個外貿企業沒什么兩樣??涩F在,才兩年時間,燕茗的注冊資金已經變成了1000萬,這期間公司股東只投入過50萬,其它全是業務增長帶來的。
不過,胡軍心里明白,這兩年招牌上掛著的國際貿易業務并沒有給燕茗帶來多大實惠,如今公司更多的收入來自于從國際貿易兩端延伸出來的物流增值服務。
對物流的再認識
不過,這兩年,隨著中國物流業的發展逐步回歸理性,在胡軍所服務的汽車零配件行業中,許多企業已意識到通過物流管理及供應鏈的管理對于企業降低成本的重要意義。
比如,在豐田汽車公司“看板生產方式”中,即時配送系統(Just-In-Time)集中體現了物流的思想。其原理是,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產品生產的品種和數量之后,公司內各專業工廠之間、工廠內的各道工序之間,以及委托零部件生產廠到組裝廠的零部件供應,都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供貨時免除數量和質量的檢驗,供貨時間誤差規定在30分鐘以內。其結果是,零部件的庫存時間只有4-8小時。
顯然,這種速度的變化也改變了他們對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供應商的要求,尤其其快速反應能力。據統計表明,客戶更換物流服務商的原因,絕大多數原因是原來的供應商未能作出適時的安排,客戶的需求未得到重視和反饋。
不過,燕茗目前的這些客戶群還不像豐田這么刻板,因為這整條產業鏈還處于一種半成熟的狀態,不管是上汽那邊的整車廠也好,配套廠也好,在物流方面的發展階段不同,水平也不一樣。所以雖然都有物流的思想,可是做到的程度的確差異很大。有時即使送貨晚個幾天,由于客戶也未及時準備接收,并不會追究。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客戶在物流相關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具體。比如:采購訂單的及時率,訂單到貨的及時率,交貨的及時率,這是最基本的;燕茗在保稅區內租了幾個倉庫,自己管理著,國處客戶的貨一般先存在這里,因此從這些倉庫到工廠的送貨也必須及時,并保持安全庫存的穩定等,所有這些都得跟現在的物流水平結合起來。
如今業務的增長可以歸功于胡軍最初對燕茗“國際貿易向物流轉型”的戰略規劃定位,但公司物流業務的迅速成長卻帶來了管理難度的增加。從一個單純的進出口企業向第三方物流的轉型,胡軍覺得燕茗需要跨過的坎還有很多,引進優秀的物流管理型人才,做一套性價比合適的物流信息系統,還有如何實現傳統國際貿易企業管理與現代物流企業管理有效融合,都不是小問題。
“看來進出口企業向物流轉型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兒!”胡軍有時候會這樣自我解嘲,如今雖不是迫在眉睫,但“信息系統是物流企業的魂兒”這句話說得一點沒錯,下一步要進行更專業化的物流操作,一套先進的信息系統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他最近忙著跟各色的物流軟件企業打交道,希望能盡快找到一套能滿足客戶要求的“快速反應”的信息系統,燕茗現在的規模越做越大,管理客戶在全球范圍內的100多個供應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希望上信息系統也能讓燕茗的管理水平上一個新臺階。
合伙人的建議
從會議室回到辦公室,胡軍手里多了一份項目建議書,這是剛才那家江蘇的物流軟件企業留下的。這是一家由運輸公司發展起來的軟件企業,給幾家企業設計過物流軟件,對自己的物流行業經驗很有信心。
但胡軍還是有些不放心,以前也接觸過一些類似的企業,比如有一家倉儲型發展起來的軟件公司,做的WMS在業界小有名氣,但這樣的軟件真的適合燕茗嗎?胡軍現在很難作決定。他還是希望最后形成的一套系統能涵蓋所有的這些物流功能,而這類企業往往缺乏這種整體的設計能力,后來一直也沒談妥。
正想著,電話突然響了起來,是李瑞打過來的。這個合作伙伴雖然很少參與企業的運作,但對于胡軍的創新理念一直大力支持,對他在外貿行業近10年的經驗積累也一直很信任。胡軍和他談起了最近接觸的一些軟件企業,把自己的困惑也一并說給他聽。
李瑞也說了自己的想法:“胡軍,我們不能為信息化而信息化,你是否清楚在現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軟件,投入產出是多少?”
胡軍想了一下,回道:“現在燕茗的業務涉及面比較廣,業務相對來說比較細。比如只要涉及到國際運輸,就會涉及到海關、保稅區、非保稅區倉庫,配送要有信息,還有從客戶那里獲得的物料需求信息。然后我內部的操作流程,對訂單管理等,還有一部分信息。這些內部流程現在的‘易表’系統還勉強能用,但實時性不行,而新的信息系統首先要解決的是信息實時共享以及信息安全問題,關鍵在于怎樣把這些信息集成起來,從而可以了解客戶的每一個訂單、每一個零件處理的狀態……”
說到這里,他的話被李瑞打斷了:“伙計,有個問題你想過沒有?現在公司的業務實際上說起來還在轉型期,業務流程沒有定型,你以什么為依據開發信息系統,是現在的流程還是以后設想的理想流程?如果兩者差別太大,到時又要換新的系統,你想過這當中人力物力財力的損耗沒?而且如果數據不能安全的導入,那將會是對公司的致命打擊?!?/p>
胡軍一時無言,李瑞接著問:“你打算投入多少?”
“先期投入10萬到25萬吧,做成理想的系統共投入120萬。”胡軍報出自己的預算,“我覺得目前我們只需要解決易表不能解決的信息實時共享問題就可以了,然后就考慮信息的安全問題,這投入10到25萬差不多了,還要讓業務流程更加規范,更好控制。”
“嗯……”李瑞也開始搜腸刮肚的想能不能給好友一些建議,兩人不知不覺就聊了一個多小時。
選型難題
放下電話后,胡軍又在大腦里過濾了一下這段時間接觸的一些軟件企業。從物流公司發展出來的軟件企業,有過物流行業的軟件設計經驗,但在技術上往往讓人難以放心。而專業的軟件公司要價高,對業務還不一定熟,風險也很大。
有一家企業明確了胡軍的意思后,也做了個方案給他。結果他們做出來的方案就只是一些簡單的模塊的拼湊,比如庫存管理有一個模塊、WMS有一個模塊、訂單管理有一個模塊,他們就把這個組合起來了,然后做了一個方案出來。胡軍覺得這種系統是純商業化的,沒法體現燕茗的特殊性。當時考察了兩家,都是這樣的解決方案,胡軍都覺得不妥。
他也找過國內一些大的軟件企業,但是他們一聽說要上這么一個物流系統,就馬上推薦上ERP,動輒幾百萬,胡軍又覺得這樣的軟件目前肯定體現不了其優越性。而且現在燕茗的業務模式和流程還沒有完全確立,如果按照現在的模式去做的話,很可能一兩年這個ERP就不適用了。到時萬一要動大手術改ERP模式,數據全在里面,冒的風險太大了。現在只要信息共享就好了,實在沒必要做這種大投入。
相比之下,胡軍反倒對一直伴隨公司成長的“易表”系統情有獨鐘,這個操作流程是公司成立之初請人在一個簡單的辦公系統上改裝而成,后來又根據流程的變化改了三四處,如今的流程更規范、更細節化了。比如進行合同化操作,點擊合同化的功能塊,就會彈出相關的界面,收集合同信息;點擊國際運輸這一塊,系統就會把國際信息、航次、到港時間、承運商的信息都顯示出來。
但運作到現在這個階段,易表也開始不適用了,因為它目前還只是燕茗的內部網絡,信息可以在內部共享,但不夠實時,和外部客戶的接口做得很不夠,外部交流還基本依靠傳真或是Email,胡軍覺得易表還是只能作一個過渡產品,在安全保障上還做得很不夠。
就這樣,從去年10月份就開始的信息系統選型,到現在仍沒有頭緒。最近,公司IT部和物流部的同事商量后又提出一項新建議,將之前定的那個目標分成兩步走,就是先設計一個最基礎的軟件系統,實現比較正規的信息共享,并且保證內部系統的信息安全。第二步就是上一套更好的ERP系統。
而燕茗的客戶中,也可以依對信息系統要求的不同,大概分成兩類。一類客戶自己的公司也進行信息化,但因為種種原因也是一團糟,他提要求也是表面的,甚至給燕茗看的數據可能也是滯后且不準確的,所以他們在這方面往往也不會太重視;另一類企業他會把信息系統作為選擇服務商的基礎條件,就好像選擇一個產品要看它是否通過ISO9000認證一樣,有信息化系統的,不管是怎樣一種形式,只要有,就可以成為他們的供應商,而到底這個信息化做得怎么樣,有多少好處,他們并不關心。
所以胡軍分析,如今對信息系統的考慮因素還是自己企業的發展。首先滿足這些客戶最基本的需求,生成一個可以勉強對付現在情況的報告,成本不用太高,一年半載之后,再將以前的數據導到新系統中。最好是前期投入是一二十萬做一個最基本的系統,剩下的預算可能就用于ERP的開發。接觸過幾家軟件企業,了解到燕茗的需求后,都說至少得兩三百萬,這看起來似乎超出了燕茗的預算。
不過,胡軍覺得如果真的能找到滿足公司運作要求的信息系統,他立馬就會上,但到目前為止卻真的沒有人能做到這點。有時候,他也會突然覺得,自己本身的目標就沒有定得非常明確,一定要做或是做到什么程度,自己都不清楚,這時候做一套更先進的信息系統是時候嗎?如果非得現在做,以前接觸的那些軟件商,那底應該選哪一家呢?
胡軍仍然在尋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