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民 劉蘊華
一、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
1幣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關系不協調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突出地表現為取得銀行信貸的困難。企業融資渠道的單一和銀行商業化過程中偏好的轉移造成了二者之間供求關系的扭曲:(l)國家“抓大放小”指導方針的實施以及主辦銀行制度的試行,使銀行特別是全國性大銀行爭相爭取以大型企業為主要客戶對象,以取得規模效益。(2)有些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不重視。由于近幾年貨幣政策緊縮銀行在與企業的關系中仍處于優勢地位。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由于業務量大、金額小、成本高,不少銀行不夠重視甚至不愿介入。(3)中小企業固守依賴銀行的傳統,而自身卻存在諸多缺陷。相當多的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并不正規,尤為重要的是,許多中小企業財務狀況惡劣、經營效益低下。另外,大多數被調查企業的資產利潤率低于5%。銀行處于對自身風險控制的考慮,自然不愿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2敝行∑笠刀宰隕斫巧轉換的不適應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深層次原因。中央實施“抓大放小”對中小企業決不是一“放”了之,其用意是要在“放”之后搞活中小企業。而許多中小企業并沒有體會到自身在被“放”之后角色的轉換,仍局限于老的思路辦事。具體表現在(l)對自身角色轉變的不適應。國有中小企業改革的實質是實現產權的非國有化,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盤活資產,提高效率。通過企業改制,不僅可以重組優化企業資產結構,還可使企業開辟新的融資渠道。然而不少中小企業并沒有意識到面臨的機遇,思路過于保守。(2)對經營方式轉變的不適應?!胺判 焙笾行∑髽I應成為市場主體,在競爭中形成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要求的生產經營方式,并充分發揮自身反映靈活、善于創新的優點和吸引一流人才的能力。使企業得到快速甚至超越常規的跳躍式發展,這樣企業在資金融通方面無疑將會左右逢源,處于主動地位。但當前大多數中小企業還不能做到這一點,或過于依賴大企業,或得過且過。(3)對金融意識轉變的不適應。一方面表現為缺乏金融方面的人才,對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過于生疏,只能按照習慣思維依賴銀行;另一方面表現為不懂得樹立和宣傳自身金融形象,即使企業素質和發展前景較佳,也因無人知曉而束縛了開拓融資渠道的可能性。
3痹斐芍行∑笠等謐世難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政府缺乏響應的政策扶持。政府采取“抓大放小”的政策,其意在于搞活中小企業,但由于我國市場經濟尚不完善,各項配套改革措施契合度不夠,政府執行相應的支持和協調職能是十分必要的。比照國際經驗,許多國家在中小企業的資金融通問題上都采取各種優惠扶持政策,并有相應機構進行中小企業的貸款擔保、保險。
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對策選擇
1奔絳發揮國有商業銀行的主渠道作用。(1)加快信貸體制改革,建立有利于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機制。一時改變目前的信貸管理權限體制,適當下放對分支機構特別是縣級機構的貸款審批權,包括流動資金貸款權和一定限額以下的固定資金貸款權,增強貸款的針對性、及時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二是改革銀行的貸款審批程序,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盡可能方便中小企業的申請和發放;三是改革貸款授權授信制度,要對重點客戶的貸款授信逐步實行動態管理,對企業的授信等級和授信金額大小,應依據其經營效益和信用等級等方面的變化情況隨時進行調整,逐步改變企業授信級別的“終身制”現象;四是完善對中小企業信用等級的評定和監督,要剔除對中小企業規模歧視的考核指標,建立一套適合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評定的考核辦法,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現金流量分析,隨時監控其貸款使用、存款增減、貸款回籠等重要經濟指標的變動趨勢,以便及時防范和化解中小企業信貸風險;五是改進信貸考核辦法,應制定合理的信貸管理獎懲機制,應逐級健全信貸責任制的同時,加大對相關責任人的獎勵和處罰力度,徹底改變收入分配的“大鍋飯”現象,以調動基層信貸人員的積極性。增強信貸管理的責任感,同時在考核上注意區分個人失誤和客觀條件變化形成風險的責任。保護基層信貸人員的積極性。(2)積極進行金融創新,開放更多的金融服務產品。一是創新貸款發放方式,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對經營效益好、貨款回籠快、信用記錄好的黃金客戶的應急性資金需求,允許發放一定數額的信用貸款;對資信好、產供銷狀況穩定的企業,酌情提供可變現庫存抵押、應收帳款質押等形式的信貸支持;對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中小企業,在經過有關部門的評估后,允許其用新技術產品辦理知識權利質押貸款。二是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要積極為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辦理銀行承兌匯票的簽發和貼現,在幫助中小企業融通資金的同時,提高其商業信用的票據化程度,從而不斷增強其自我融資能力,發揮商業銀行機構、網絡、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努力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結算服務減少資金在途時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客戶信息數據庫建設,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行業分析、決策咨詢、財務代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2貝罅Ψ⒄垢髦稚桃敵災行〗鶉諢構。(1)規范農村信用社經營,盡快組建農村股份合作銀行。允許并鼓勵民間資金參股,不斷擴大社員的入股規模,完善信用社的股權結構;加強民主管理,健全社員的監督機制;建立規范的董事會和股東代表大會,使基層社的法人自主權得到真正落實。在組織體系上,盡快組建以省為單位的農村股份合作銀行。正確調整基層社的信貸投放重點,進一步明確農村信用社和農村股份合作銀行的主要職責和業務范圍,堅持以中小企業特別是鄉鎮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為主要對象的宗旨,同時允許工副業比較活躍地區的基層社在滿足農戶正常資金需求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加大對中小工商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2)建立中小企業投資公司。中小企業投資公司的主要任務是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托、投資、租賃等經營性融資服務,其主要任務應包括:通過辦理信托存款、信托貸款、信托投資、風險投資等業務,對瀕臨破產、倒閉的中小企業實行收購或協助兼并,推進其資產重組和結構優化;通過對正在開發且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及新興產業領域的項目進行投資,促進和保障中小企業高新技術的引進、開發和應用;為中小企業大型設備提供融資性租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