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弘
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Edward Manch)是著名的表現主義繪畫大師、20世紀現代派繪畫先驅和德國表現主義之父。
悲慘經歷的價值
蒙克1863年12月12日生于挪威南部的En-gelhang,蒙克的繪畫與他一生的遭遇緊緊相連。蒙克雖然出身名門,但是他自幼便經受了人生的生老病死。他的父親是位醫生,篤信基督教。在他五歲時,鎮上經歷了肺結核的肆虐,蒙克就在當醫生的父親身邊,目睹了周遭的人飽受病魔的折磨。那次傳染病的流行,奪走了鎮上成千人的寶貴生命,其中包括蒙克親愛的母親。14歲時,與他相依為命并大他一歲的姐姐被肺病奪去生命,之后不久,隨著他父親的去世,他成了孤兒。他唯一的妹妹還是位精神病患者。接連的打擊,給幼小的蒙克心靈上蒙上了深深的陰影。他曾說:“病魔、癲狂與死亡是守護我搖籃的黑天使,這些天使一直跟隨著我。”經歷了與許多親人的生死離別的痛苦經歷,在悲傷的氛圍籠罩下,他養成了沉默寡言的憂郁性格,童年時代的不幸對蒙克的一生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成就了他的繪畫事業。他說:“從我能記事起,我一直為一種深深的憂慮所苦惱,我曾試圖把這種憂慮表現在我的美術中,要是沒有憂慮和痛苦,我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
不懈的藝術生涯
1879年,蒙克16歲的時候,聽從父親的意旨,到技術學校學工程。這期間,熱愛繪畫的蒙克在姨母的幫助下,于1880年進了奧斯陸工藝美術學校跟隨法國自然主義畫家克里斯丁·克羅格習畫,克里斯丁的“能反映現實中真實而不為人所樂見的一面”的創作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蒙克。1885年蒙克第一次旅法,學習印象派的畫風,后又受到高更、勞特累克及″新藝術運動″的影響,導致了其畫風的重大變革。1886年,蒙克還加入了以“寫下你的生活”為宗旨的“波希米亞畫會”。這種“波希米亞人的”生活方式在他后來的藝術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蒙克1889年改用傳統的畫法創作《病孩》變體畫《春》,從而獲得獎學金去法國留學,在法國,他從師L·博納爾,在研究印象主義畫法的基礎上轉而對后印象主義和納比派發生興趣。他發現線條和色彩本身就有著強烈的表現力,在當時哲學和美學思潮的影響下,他努力發掘人類心靈中的各種狀態,表現疾病、死亡、絕望、情愛等主題。他試圖畫出活生生的人們。他的作品特別擅長用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線條,表達人類的內心情感。因此有“心靈的現實主義”之稱。
蒙克一直掙扎于藝術與貧窮之間,忍受眾人對他作品的不屑,1892年他應邀參加柏林藝術家協會的展覽,由于形象怪異,其作品在德國引起激烈反響,受到保守勢力的攻擊,畫展只開了一周即關閉了。為此,以利伯曼為首的自由派退出藝術家協會,成立了柏林分離派。這一行動使蒙克受到鼓舞,從此便在德國定居下來。這16年是蒙克藝術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其藝術臻于成熟的時期。直到1895年,德國的藝術家與收藏家開始肯定他的作品,他才逐漸地步入名利雙收的佳境,可惜好景不常,1930年末,納粹將他的82幅畫列為“墮落藝術”作品,并從德國美術館取下,不許再展出和交易。
1907年,蒙克在德國的巴爾提克海岸不停地描畫著男性的游泳者,追求他失去的青春朝氣與生命力。他畫中的男性野蠻而有力量,可此時他卻染上了喝酒的習慣,因為只有從酒精的麻醉中,他才能感受到心中所照不到的陽光。1908年,蒙克因患精神分裂癥入丹麥哥本哈根的一個療養院休養,病愈后回挪威隱居。1910年為奧斯陸大學節日廳設計裝飾畫,直到1916年完成。其中的壁畫《太陽》受尼采《人山》的影響,表現了人們對光明的渴望。但在尼采的筆下,只有少數人能夠越過犧牲者尸骨堆成的山,達到努力追求的目標,而蒙克則對生活持積極的態度,夸張地描繪著太陽以代替尼采的悲觀的象征。他在憂郁、驚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線型圖式表現他眼中的悲慘人生。他的繪畫,對于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之后,他成了″橋派″畫家的精神領袖。
蒙克一生畫了許多自畫像,就像他自己所說的:“我的藝術就是我的告白?!睆脑缙诘漠嬅鎭碜燥@赫家庭意氣風發的男子,到躺在掛著女性身軀房間的死尸,可以看到蒙克心境的轉變。1916年,蒙克開始戒酒,除了自畫像,他也畫風景與建筑。蒙克在奧斯陸附近為美麗的大自然和勞動人民的純樸生活所吸引,創作了一組色彩歡快的畫面。其中表現勞動人民的作品有油畫《掃雪工人》、《工人回家》等。蒙克與劇作家H.易卜生、法國詩人S·馬拉梅是好友。從20年代起,他為易卜生的劇本作插圖,但始終未能完成。1932年蒙克獲得了歌德藝術科學獎。
生命的吶喊
蒙克1892年到柏林定居后,受尼采和佛洛伊德思想的影響,情緒里充滿了悲傷和苦悶。
蒙克生活的時代正是19世紀和20世紀交替之時,時代見證了人類科學和社會的飛躍發展。但是與此同時,尼采的“上帝已死”的大膽預測,也把人類從信仰和宗教的王國里放逐了。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說剝奪了人自認為是萬物之靈長的理由,人們突然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兩難的生存境地。我是誰,活著為了什么,這些古老的問題又重新擺在了人類面前,卻沒有人能給出答案。人們開始意識到沒有地獄,也沒有永久的家園,死后,等待他們的只有無盡的黑暗和虛無。即使活著,人也不是自己的主人,要受到理性和意識不斷地折磨。不能從失控的情緒、不講道理的感情和無止盡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上帝不會來拯救人類,理智不會來拯救人類。出生、成長、疾病和死亡,這就是每一個人生命的循環,是人類毀滅性的命運和生命自身的悲劇。當古老的價值和規則重新受到挑戰,人們找不到經驗的依靠。舊的事物瓦解,新的事物還沒有誕生,每一種價值都需要被重估。出生在這樣一個如此荒誕和虛無的世界里,除了恐懼,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著上蒼作無效的嚎叫。沒有誰會來安慰你,你只能聽到自己的回聲在天際久久地回蕩。于是蒙克這樣對天發問:“為什么我與別人不一樣?為什么我生來受到詛咒?為什么一定要來到這個世界?”蒙克始終無法擺脫精神的煎熬,“我繼承了人類最可怕的敵人———有遺傳性的肺結核和精神錯亂癥。疾病、瘋狂和死亡是纏繞在我身上的三大惡魔?!痹谶@樣的時代背景和蒙克的這樣獨特的經歷里,以蒙克為代表的表現主義繪畫的誕生和發展便成為了必然。
很久以來,蒙克一直想表現一種當代人類焦慮的現實,但卻苦于找不到表達的圖式。為了準確地表現內心世界,他甚至放棄一些構圖和繪畫的規則,如透視和自然的真實。因為他要表現的不是眼睛的印象,而是他自己的“心靈地獄”。
終于在1892年1月22日那天,在尼斯,他心中積蓄的力量與自然的神性相遇了。那是非常激動人心的一幕:他和兩個朋友在散步,這時太陽就快要落山了,天空突然間變得如血一樣地紅,蒙克似乎感受到了一種悲傷、憂郁的氣息在他的周圍圍繞著他,并且揮之不去,他停住了腳步,輕輕地倚在籬笆旁,極度的疲倦簡直使他就要窒息了?;鹧姘愕脑撇氏裱?,又像一把利劍籠罩著藍黑色的挪威海灣和城鎮。他的兩個朋友,還繼續往前走著,而蒙克卻呆呆地站在那兒,焦慮使他不停地發抖,他感到四周似乎被一聲巨大而又持續不斷的尖叫聲震得搖搖晃晃。
這次散步獲得的瞬間感受,突然從天而降,浸透了他的身心,使他的焦慮變成了巨大的藝術創造的快樂。此后他放棄自然主義畫風,轉向了表現主義。他的畫的線條開始扭曲,色彩也更加神秘,而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也都是在憂郁、驚恐的狀態下出現的那些失魂落魄的幽靈。蒙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組作品是《生命》。被他自已稱為生命、愛和死的詩歌。這套組畫題材范圍廣泛,采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蒙克在1893年所作的油畫《吶喊》(The Scream也稱為《嚎叫》)便是組畫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這也是他的成名作。
在這幅畫的畫面上,蒙克以極度夸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酷似骷髏的人形,雙手捂著耳朵,站在一條公路橋上拼命呼號,他仿佛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身體的刺痛和內心情感的煎熬,他的蠟黃的、消瘦的臉和彎曲的身體與背景結合在一起。他悲哀的、尖銳的叫喊仿佛充斥了整個夜空,震顫著整個世界。紅色的天空強化了騷動不安的情緒,動蕩的線條如同一個人最瘋狂的念頭。整幅畫運用了變形的手法,通過畫面上的天空和河流的線條與色塊,人們不僅可以感受到畫家的激情在無助地燃燒,也可以感到來自人類靈魂最深沉的嘆息和無盡的哀傷。在他的畫里,每一個筆觸都在尖叫,每一種色彩都在燃燒。這是蒙克最真實的內心世界。它們透露出蒙克對孤獨與死亡的恐懼,對時代的敵意,以及對現代社會理性與科學取向等思潮的抗議,表達了他正經歷著絕望而走向逃亡之路。蒙克尖銳地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精神和人類命運的困境,那些常規的畫法很難描繪如此豐滿的思想感情,只有用這種抽象的、夸張的、極端的方式才能表現出他的內心真實的痛苦。作品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蒙克在該畫的草圖上的血紅色天空中曾經寫下一行字:“只有一個瘋子才能畫出這樣的畫”。這不僅是蒙克自己的“吶喊”,也是他對現代社會中人類的精神信仰狀況的一種預言性的描述,《嚎叫》是人類自身命運悲劇的隱喻。
是蒙克所生活的時代造成了他的藝術中的悲觀和消極的因素。他充分發揮了繪畫語言的表現力,挖掘出同時代人隱蔽的心靈,把人們的美和丑、歡樂和痛苦揭示在繪畫中。促進了西方繪畫朝寫意、象征的方向發展。
蒙克帶著神經質的迷狂來到這個世界,盡管他的作品曾一度被人視為“有害的繪畫”,但他真實地表達了內心的痛苦與茫然。他以極其個性化的藝術成功地與19世紀矯揉造作的學院派畫風進行了對抗。這就是蒙克,一個通過畫面能與你交談并能在你的心靈中引起震動的人。蒙克以“真實地、深入地表現人的內心世界”的態度,以不畏世俗權威的嘲笑和壓制的勇氣,在以后的創作道路上,不斷努力,終于成為一代藝術大師。1944年1月23日,蒙克在奧斯陸去世,終年81歲。
屢被盜賊瞄中的作品
據統計,目前全球每年約有價值50億美元的名畫藝術品被盜搶。像蒙克這樣代表一個流派的標志性畫家的作品自然也不能幸免,并且他還是盜賊們最愛光顧的畫家之一。
蒙克是一位愛國者。在德國占領挪威期間,他拒絕與納粹政權合作,不參加為其操縱的美術家協會的活動。他于去世前立下遺囑,將他的作品捐贈給家鄉歐斯羅市,這巨大的遺產包括1200幅油畫、4500幅素描、1800幅版畫、6件雕塑以及大批的工具、筆記和書籍等。直到數十年后,歐斯羅市才勉強接受了這些作品。二次大戰后,蒙克的作品終于重見天日,從柏林到紐約都在展出他的畫作。但他的畫作在拍賣市場上卻極少出現。蒙克的大部分作品都保存在美術館,尤其是歐斯羅市。像他著名的《吶喊》共有四個版本,蒙克博物館收藏了其中兩個版本,另外兩個版本分別由私人收藏家和挪威國家畫廊收藏。
1994年2月11日,挪威冬季奧運會在離奧斯陸市北方幾百里處即將開幕,當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奧運會時,奧斯陸國家藝術館只留下一位警衛看守,竊賊趁著周末的曙光,打破藝術館的后窗,偷偷取下墻上的《吶喊》,并在50秒內揚長而去。警報器雖響了,但毫無知覺的警衛以為機器出了毛病,還在到處查看。等到他發現了作品失竊,再打電話報警時,已經整整過了十五分鐘之久,竊賊還嘲弄地在留下的一張紙條上寫道:“謝謝你們松懈的安全措施?!?/p>
《吶喊》預估價雖在5000萬到6000萬,但有關當局相信,畫的知名度太高,銷臟不易,竊賊一定會聯絡要求贖金。不久,一位牧師宣稱他知道畫的下落,只要電視臺公開播放反墮胎宣傳。后來證實他只是利用這次機會以達到宣傳信念的目的。很快,真正的竊賊向警察提出了120萬贖金贖回此畫的要求,在他們如約前往領取贖款時,被警方逮捕。幸運的是,那幅畫沒有受到大的損壞。4名竊賊中,有一位在4年前因竊取蒙克的《吸血鬼》而被收監,才剛刑滿出獄。
10年之后,《吶喊》另外一個版本又被搶走。這幅《吶喊》,是挪威價值連城的鎮國之寶,在2004年8月22日上午11時左右,突然兩名頭戴黑色面罩的持槍歹徒沖進蒙克博物館,朝著在場的工作人員和游人齊聲高喊:″趴下,別動!″一個歹徒持槍監視眾人,另一個歹徒則將槍口對準了一名正在畫廊內值勤的女保安。女保安在槍口的威逼下瑟瑟發抖地從墻上摘下兩幅畫,其中一幅是《吶喊》,另一幅是《圣母》。搶劫成功后,二歹徒迅速鉆入了一輛等候在美術館外的奧迪車,車里面的另一名蒙面歹徒飛速駕駛著汽車揚長而去,整個過程不過1分鐘。大約1小時50分鐘后,搜尋小組在奧斯陸市北部發現了被歹徒遺棄的那輛奧迪車??墒蔷街徽业搅怂姆治辶训哪举|畫框和部分碎玻璃片?!秴群啊返脑俅伪槐I讓挪威損失慘重。拍賣行普遍都認為這幅畫不會低于6700萬美元,另外一幅被搶的《圣母》也被估價到1200萬美元。只一分鐘,挪威蒙克博物館損失了至少80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