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彭齡

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是阿姆哈拉語的音譯,原意是“新的花朵”。這讓人浮想聯翩的富有詩意的名字,據說是100年前現代埃塞俄比亞國家的締造者奈格斯———孟尼利克二世的妻子泰圖取的。
我們乘坐ET629埃航班機飛抵亞的斯亞貝巴國際機場,辦完手續,乘車沿著我國路橋公司承建的“環路”進入市區時,已近午夜。亞的斯亞貝巴沒有常見的國際大都會午夜的繁華與喧囂,街上車輛很少,商店大都已關門。到處都靜靜的:住宅區、街道、廣場中央匆匆閃過的紀念碑……在月光下,燈影里,朦朦朧朧,看不真切。亞的斯亞貝巴已靜靜睡去。唯有吹進車窗的風,帶著陣陣花香,給我們這些遠方來客以慰藉……
埃塞是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早在公元前10世紀和公元前8世紀,就曾先后出現過孟尼利克王國和努比亞王國。公元前1世紀阿克蘇姆王國崛起,到公元前3世紀發展到鼎盛時期,其勢力與影響擴展到紅海、阿拉伯半島一帶。古希臘著名詩人摩尼曾把阿克蘇姆王國稱作馬其頓與波斯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王國”。公元6世紀中葉,由于波斯與伊斯蘭帝國入侵,阿克蘇姆王國才逐漸衰落。公元16世紀以后,奧斯曼帝國以及西方諸列強葡萄牙、英國、意大利,及近鄰埃及都曾先后侵入,加上國內掌權的一些豪族和軍團頭目之間的民族、宗教、權力紛爭,使國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動蕩不定的年代。直至公元1889年奈格斯———孟尼利克二世即位,統一全境,并于1896年3月大敗意大利侵略軍于阿杜瓦,迫使意大利賠款乞和,承認埃塞俄比亞獨立。
19世紀中葉,埃塞正處在國勢衰頹,封建主們自立為王群雄割據的年代?,F代埃塞俄比亞國家的締造者奈格斯———孟尼利克二世出生在安科伯爾,他的父親海爾·馬拉科特后來當了紹阿高原上的一個小王國紹阿王國的國王。1855年,紹阿王國被另一個自立為王的封建國王———特沃德羅斯二世所滅,那時奈格斯年僅11歲。他在特沃德羅斯二世的牢獄中度過了10年幽囚生活,1865年逃回紹阿。10年牢獄磨難不僅沒有令他對強勢者屈從馴順,反而更燃起他復國圖強和統一埃塞俄比亞的熱望。他組織、聯絡并率領紹阿民眾,推翻了特沃德羅斯二世任命的總督,自立為紹阿國王。特沃德羅斯死后,他先后將阿魯西、哈拉爾、季馬、咖法和另外幾個埃塞南部的小王國并入了自己的版圖,逐漸終止了群雄對峙,爭斗不已的局面,統一了埃塞俄比亞。相傳,1886年躊躇滿志的奈格斯率領大隊人馬從紹阿高原腹地來到安托托山,看到這里北倚紹阿高原,南瀕阿瓦什河,地勢高聳,視野開闊,既利防守,又適農牧,十分欣喜。決定在安托托山上修建皇宮,并于1889年以孟尼利克二世的名義正式登基,成為埃塞俄比亞的皇帝。
我們從位于市中心的革命廣場出發,先去孟尼利克廣場瞻仰了孟尼利克二世的雕像。只見綠草如茵的廣場中央,高高的座基上矗立著一尊孟尼利克二世頭戴皇冠,身披斗篷,跨馬勒韁,高大威武的雕像。這位現代埃塞俄比亞的締造者,身處亂世,卻能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結束群雄割據的紛亂局面,統一全國。進而他又率軍抗擊由巴拉蒂埃里率領的2萬名意大利侵略軍的入侵,于阿杜瓦一役,取得輝煌勝利。孟尼利克二世第一次書寫了非洲歷史上,用大刀長矛戰勝外國殖民軍的現代傳奇。而且,他還改革內政,實施現代教育,建設電報電話系統,修筑從紹阿山區通向吉布提的鐵路,為埃塞的建設與復興作出了突出貢獻。隨后,我們又沿著依山勢傾斜的花園式林蔭大道北行,兩旁舊皇宮、議會大廈、政府各部大樓、博物館、非洲聯盟大廈、亞的斯亞貝巴大學等著名建筑排列得井然有序。我們看到埃塞政府臨街建起的天藍色的鐵皮小棚,供失業者開店經營。在亞的斯亞貝巴大學墻外,一連好幾家用這種統一的鐵皮小棚經營的書店已經開張,令我們想起巴黎塞納河西岸著名的舊書市。不知這兒將來是否也能建成那樣富有特色的文化景點。而最令我們感興趣的還是滿眼繁花碧樹,玫瑰、薔薇、丁香、百合、三角梅、天竺葵、九重葛……高低錯落,姹紫嫣紅,五彩繽紛,美不勝收。最是那高達二三十米的紫楹花,冠蓋如傘,濃蔭匝地,滿樹淡紫的花,朵小而稠,芬芳馥郁,點綴在挺直翠碧的霸王椰和依附著槐樹、杉樹的枝干不斷攀緩而上的凌霄花之間,構成亞的斯亞貝巴十分獨特的亮麗風景。
沿公路繼續向高處爬去,紫楹花、霸王椰和攀附在高枝上的凌霄花漸漸全沒了蹤影。接替它們的是一排排,一片片當地人稱作尤利加樹的桉樹林。據說埃塞的主體民族阿姆哈拉族原發祥于埃塞北方,由于游牧民族的習性,每每在一個地方聚居一段時間,砍伐完那兒的樹木建屋或用作柴薪之后,便又遷一地。隨著朝代的更迭,政治中心便逐漸南移。孟尼利克二世定都亞的斯亞貝巴之后,由于政局穩定,追隨者日眾。他發現單靠這里原有的樹木,不能長久滿足城市日益擴大和人口日漸增多的需要,便下令從澳大利亞引進這種耐干旱、易生長的樹種,并動員人民廣泛種植。近100年過去,如今,桉樹已遍布亞的斯亞貝巴和埃塞俄比亞全國各地,成了埃塞的“國樹”。它不僅木可成材,由于葉含揮發性芳香油,可制祛痰藥和吸入劑。有些品種的桉樹的樹皮還可造紙和提取丹寧,是有多種用途的經濟作物。100年來,亞的斯亞貝巴雖經歷政治風云變幻,但由于引進了桉樹,國都未再遷徙,埃塞朋友們談起時,也頗為感念孟尼利克二世的這一政績。
而今,亞的斯亞貝巴已是有著500萬人口,面積達250平方公里的巍峨大城。市區依山而建,分為上半城、下半城,北高南低,落差百余米。由丘吉爾大街和新修的“環路”把兩個“半城”連接為一個整體。全市有7個廣場,并分別以7個廣場為中心,劃分為7個區。近年來,它的近郊又興起了許多新城鎮。由于地勢高,平均海拔2400余米,是非洲大陸最高的城市與首都。這里雖靠近赤道,卻并不炎熱。年平均氣溫17-19度,平均降雨量1244毫米,氣候適宜。它不僅是埃塞俄比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商貿中心,也是重要交通樞紐。自20世紀60年代,非洲統一組織建立,它就是非統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聯合國經濟委員會和其它多邊機構總部所在地。進入新世紀以后,為了盡快推動非洲國家團結合作,共同尋求應對全球化挑戰和實現非洲和平與發展的有效途徑,非統組織改組為非洲聯盟,它又是非洲聯盟組織總部所在地。雖說城市規劃、布局與軟、硬件設施比起其它國際大都會還相對落后,卻有著比較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2000年12月埃塞與厄立特里亞簽署《全面和平協議》,平息了兩國邊界上延綿不息的戰火之后,埃塞政局穩定,經濟穩步發展,在推動非洲與國際和平與發展進程中起到越來越明顯的作用。我們相信,亞的斯亞貝巴這“新的花朵”將開放得更加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