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英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人才流動的加速,打造強有力的雇主品牌已成為企業致勝的法寶。隨著客戶經濟時代的來臨,將成為企業應對競爭的利器。打造雇主品牌,關鍵在于企業對人才作用的認識和對人才的重視程度,真正“以人為本”,建立起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工作入手:
一、慎重招聘工作,善待求職者“招人心”
招聘就是發現和吸引有條件、有資格和有能力的人員來填補組織的職務空缺。成功和有效的招聘意味著有更多的人力資源優勢。調查發現,最佳雇主往往會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用于招聘,以確保其雇傭人才具有合適的技能、行為方式和態度。
然而,有許多用人單位以自己的高傲和冷漠引起了求職者的強烈不滿。人才交流會上,一些用人單位臨走時,將一撂求職學生的自薦材料看也不看就丟棄在大廳,有的還被扔在地上。還有一些用人單位傲慢無禮、霸氣十足,刻意抬高自己,動輒大學本科以上、35歲以下乃至博士、碩士不要的單位有之。
善待求職者就是善待公司的事業。如果把一個傲慢乃至粗俗的企業文化展現給員工,又怎能對員工有吸引力呢?苛刻、無禮的招聘不僅會損害企業形象,而且會嚇走許多真正的人才。誠然,目前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用人單位處于相對優勢地位,但并不意味招聘時可大擺架子。珍惜人才,善待求職者才是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重視上崗培訓,把培訓作為經營戰略
與傳統觀念不同,最佳雇主不把對員工的培訓和發展的支出視作不必要的成本開支,而是舍得花本錢,將員工的學習看作是保持競爭優勢的經營戰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公司物色到合適人員后,就要對他們進行培訓,幫助他們認識公司的價值觀念和工作本身的意義。
據中華英才網日前針對“大學生心目中最佳雇主”的一項調查中,入選的西門子公司在這方面的做法,就值得推廣。在西門子,經理要在新員工到公司上班之前,根據職位和新員工的背景、經驗起草目標協議書,該協議書不僅描述新員工的職位,還列出工作任務和目標及培訓計劃等。到公司上班后,新員工就會和經理人一起討論這個協議書,根據雙方的期望和員工的表現可以調整條款,并簽訂協議書。同時,定期開會討論新員工的工作表現和碰到的困難,幫助他們完成目標任務。通常,經理還會為新員工事先指定融入階段的“教練”(一般為直線經理),以便對他們提供幫助和指導,使新員工在工作中充滿熱情和動力。
三、實行有效的業績管理、回報和表彰
1、建立健全的績效考核制度,強化績效管理。績效管理是經理和員工就績效問題所進行的雙向溝通的一個過程,目的是幫助員工提高績效能力,使員工的努力與公司的遠景規劃和目標任務一致,實現員工和公司整體績效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績效考核體系,使績效考核發揮真正作用,是許多企業孜孜以求的問題。我認為建立績效考核制度應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考核內容的選取,考核類型的確定,考核項目的編寫,考核方法的選取及考核制度的建立。總之,在進行績效管理時,必須樹立這樣的觀念:績效是管理出來的,而非考核出來的;考核不是績效管理的全部,千萬別讓考核絆住了腳。
2、完善職業生涯設計,為員工鋪就晉升的階梯。職業生涯設計的目的在于為員工在公司中的職業發展指明方向和道路,并且提供長期而系統的培養計劃和方案。員工未必能夠按照設計的晉升道路發展。但它為員工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感,促進員工不斷挑戰和提高自己。
作為在全球經濟大蕭條下仍保持年銷售額超過100%的公司,UT斯達康(中國)公司由于關注每一位員工的職業發展道路,才凝集了一批有活力、有沖勁的年輕人,其中300多人是留學生。
人各有各樣的欲望,但最大的欲望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設計一個合理的內部晉升制度,就等于提供了一個自我實現價值的廣闊空間,員工的歸屬感、認同感也會由此產生。
四、讓員工分享財富,強化員工的主人翁意識“穩人心”
人是企業中最珍貴的資源,也是最不穩定的資源。如何堅定員工的歸屬感,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1、讓員工分享物質財富。最佳雇主大多有股票期權計劃———ESOP(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目前正逐漸由向高級管理人員發放轉變為面向全體員工實施。現代企業制度中的“產權明晰”已提出多年,打造最佳雇主就應在產權方面遵循這樣的理念:錢聚人散,錢散人聚。這里的“錢”是指產權。企業的財富是大家共同創造的,利益應該大家分享,員工的命運和企業連成一體,才能萬眾一心,風雨同舟,這叫做錢散人聚。如果股權集中,誰會誠心誠意為企業出力呢?
2、讓員工分享精神財富。在社會經濟環境大幅躍進、市場競爭環境錯綜復雜的今天,我們的員工尤其是知識型員工對于精神財富的渴望更強烈些。實施授權管理,上下級定期溝通;建立員工咨詢與參與機制,讓員工參與管理;企業在制度設計時充分考慮工作時間以外的情感影響因素,提倡家庭生活與工作生活的平衡等,都可能帶給員工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制度的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
總之,錢很好用,但錢不會思考;機器可以取代人力,但機器不會創造,只有人才是文明發展、企業進步的動力源泉。雇主品牌,從心溝通,打造一批精兵良將。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衡陽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