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俊
警示誡勉談話對端正黨風,挽救干部,完成黨在各個時期的主要任務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在國有企業,圍繞警示誡勉談話所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和應采取的措施著重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警示誡勉談話的對象來看
1、對象不好界定。《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規定,“發現領導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職責、工作作風、道德品質、廉政勤政等方面的苗頭性問題,黨委、紀委和黨委組織部門應當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及時對其進行誡勉談話。”但是,作為經濟實體,從企業開展警示誡勉談話的實踐中反映出誡勉談話的對象不僅是中層以上領導干部,還應該包括一般的生產、科研、經營管理人員等。
2、錯誤情節不好判定。從執政情況來看,談話對象的哪些行為屬于情節較重,夠得上黨紀政紀處分或移交司法部門處理;哪些行為情節較輕,屬于警示誡勉談話的范疇,具體細節不好判定。應有一個富有時代性、可操作性,具有客觀、權威、相對統一的“實施細則”為藍本,以增強誡勉談話的深度和力度。
3、督促環境不好確定。一是主管領導怕攪亂人心,影響政績;二是直接領導怕人人自危,影響生產經營任務的完成;三是受督促者怕留下不好的名聲,對單位和家人不好交待。對此,企業主要領導應大力加強警示教育,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認知能力,統一思想,使誡勉談話者挺得起腰,說得起話,辦得好事,抑惡揚善,弘揚正氣,在黨員干部中形成對待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良好氛圍。使誡勉談話對象能夠正確對待組織的決定,卸掉思想包袱,更好地投身于工作,以實際行動接受組織的考驗和群眾的監督,真正做到狠下心來反省,撲下身來改正,不以身試法、不以身試紀,去沖撞“警示訓誡防線。”
從警示誡勉談話的主體來看
在企業日常管理當中,誡勉談話可謂無時不有處處有。大到企業主要領導,小到基層班組長、室主任的工作談話,無不包含著警示訓誡談話的合理因素。但就警示訓誡談話的性質而言,這類談話的主體和內容往往是自發的、零散的、游移不定的,它多從本部門的行政工作出發,使誡勉談話出于附屬的地位,抑制了誡勉談話的功效。因而,一般的工作交談并不能代替警示訓誡談話。那么,怎樣發揮誡勉談話的功能呢?
概括地說,要由企業主要領導主持,紀檢監察部門負責,把警示誡勉談話從一般的談話中分離出來,形成一種體系。
作為主要領導,首先,應廣泛動員,深刻教育,澄清黨員干部對警示誡勉談話的模糊認識。使一部分人盡早地跳出過去那種“紀委出面,必有案件”、“誰和紀委人說話,誰就說不清楚話”的思想怪圈,積極支持和參與此項工作。其次,要隨時向廣大員工宣傳警示訓誡談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支持和擁護警示誡勉談話的大環境。再次,支持和督促紀檢監察部門凝聚力量,把握要領,提高警示訓誡談話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樹立新時期紀檢監察干部“可敬、可親、可近”的良好形象。
作為紀檢監察部門,應把警示訓誡談話的著力點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負責建立警示誡勉談話體系。根據本企業的特點,促成以黨委書記、總經理、紀委書記為正、副組長,紀委、監審處、黨委工作部、人力資源部等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警示誡勉談話領導體系。定期研究部署主要工作任務,依照有關程序,做好對談話對象提出的誡勉要求和該談話對象的說明、表態及核實后的書面記錄,并連同談話對象作出的書面承諾、整改措施及有關組織和人員對其作出的督促整改說明等材料一同由紀委留存,并按月匯總上報省企業紀工委。
2、尋求主要領導積極支持。要及時主動地向主管領導匯報誡勉談話的執行情況和對下一步工作的構想,以便領導了解真實情況,掌握工作的重點和要點,審時度勢,給予紀檢監察工作以有力的指導和支持。紀檢監察人員要運用參加有關重要會議、參與重點工作目標考核、干部述職述廉、員工民主評議、走訪、座談等形式,及時捕捉在黨員干部中出現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苗頭,配合企業的中心工作,不失時機地開展好誡勉談話,以防止黨員干部因行為出軌,給企業和個人帶來的危害。
3、積極落實警示誡勉談話。作為企業紀檢監察部門的一項主要工作職責,要把警示訓誡談話作為一項長期性、戰略性的任務來抓,并納入崗位工作標準和員工業績考核,按照工效掛鉤,責任不轉移的原則,把此項工作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陜西凌云電器總公司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