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莉
人本原理就是在經營管理中要以“人”為出發點,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以實現企業目標的一種管理理念,是現代管理的基石。
一、從現代管理的目標看人本原理是現代管理的基石
目標是一個組織各項管理活動所指向的終點,每一個組織都應有自己的目標。盡管不同的組織目標各異,但有一點應當是共同的,這就是追求效率。高效率的目標是由高效率的組織完成的,組織由人構成。現代管理論認為,個人是能動的決策主體,這個主體具有為實現一定的目的而作用于環境的能力。所以,使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獲得成功是現代管理的主要內容。而員工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就是企業效益實現之時。企業和員工達到雙贏就是現代管理的最終目標。
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地實現心中的目標,并不斷形成新的目標;目標是潛伏或活躍在個體內心的自我的未來狀態或其它心理圖式的可能運動,它們是個體在后天的社會生活中選擇性地建構起來的,代表著個體潛在的理想、愿望或愿景,并規定著具體的行為策略;在一定的情景中,某些目標被激活之后成為個體行為的發動者和組織者,形成人的行為動機。動機是改變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的內在原因;在人的心理世界中,存在三種層次的目標,即與生存有關的目標,與社會關系有關的目標和與自我發展有關的目標,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一個有機的功能整體,即目標結構;不同的個體之間在其個性特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和目標結構上存在廣泛的差異。但是,人有著一種固有的全面實現自身目標并形成新目標的內在動力,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在于不斷實現心中的目標,人工作的意義也正在于不斷形成和實現心中的目標,從而不斷促進自我的發展。當然,正如馬克思所言,“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個體的自我概念具有社會性,其自我概念的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發展的源泉。
可見,實現企業目標之本在于企業組織中的每個人,現代管理就是要使企業中每個人的目標得以實現的同時實現企業目標。所以從現代管理的目標來看,人本原理也是現代管理的基石。
二、從現代管理的本質基礎看人本原理是現代管理的基石
人是管理的核心,現代管理的目的在于調動人的創造性從而實現企業的最高目標———雙贏。如何調動人的創造性?說道底就是選才和用才,這正是現代管理的本質基礎。
1、創造性來源于人才。美國《商業周刊》刊載的《21世紀的公司》一文中指出:“21世紀的經濟是創造力的經濟,創造力是財富和成長的源泉。”創造力從何而來?創造力來源于人才。神經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十幾歲以后,要改變性格,是十分有限的。他可以學習新技能和新知識。他可以改變他的價值觀,他可以培養更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規范的能力。但是無法改變他的性格。你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必須去尋找。沒有先進的設備可以買,沒有資金可以借,沒有人才就什么也干不成。
2、每一個崗位都需要人才。售票員和售貨員工作人人都能干,但并不是人人都能象李素麗和張秉貴那樣做得游刃有余。美國一家全國規模的運輸公司調查得知,公司的司機們每年平均行駛12.5萬英里,出四次交通事故;而有一名最出色的司機卻行駛400萬英里而無一次事故。其實,所有的職業、所有的崗位都需要人才。讓有愛心的人去做護士;讓疑心過重的人去做警察;讓童心不老的人去做幼師;善于記人名的去做門迎。“石頭就是石頭,金子就是金子。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合理安排。那樣,石頭也罷,金子也罷,統統都會成為真正有用的東西。”可見,管理的關鍵就是在對人性的科學理解的基礎上,把人的優勢看準和用對。
3、用才———就為人才營造一個最佳的工作環境。管理的任務在于創造一個適當的環境———一個可以允許和鼓勵每個職工都能從工作中得到“內在獎勵”的環境。麥格雷戈認為,對人的獎勵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外在獎勵,如工資,晉升,良好的人際關系;另一類是內在獎勵,包括使人們在工作中獲得知識,增長才干,充分發揮自己潛力等。只有這種內在的獎勵才能滿足人們的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從而極大地調動起職工的積極性。海爾總裁張瑞敏說:“作為一個領導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屬的短處,但不能不知道他的長處。用人之長,并給他們創造發揮才能的條件。現代心理學的實驗結果表明,借助于工資、獎金等激勵措施,只能調動職工積極性的60%。員工決定是否留在這里的其余40%的因素還在于:是否勝任工作;心情是否舒暢;個人的情況是否得到主管或同事的關心;工作成績是不是得到認可;能否在工作單位得到鼓勵和發展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關注的焦點是你個人的自尊心和價值。當你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個人價值得到了實現,很難有誰能把你挖走。這其實是一種良性循環的共生關系。當員工的自尊和個人價值得到滿足的時候,正是企業目標實現之時。
總之,選才和用才是現代管理的本質基礎,而如何選才、用才也是人本原理的核心內容。人才是事業成功的基礎,現代管理要以人本原理為基礎,選好才、用好才,方能使事業獲得成功。
三、從現代企業文化的作用和建設看人本原理是現代管理的基石
企業文化是企業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企業中長期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風、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一種具有企業個性的信念和行為方式。它的顯著特點就是強調和突出人的地位、人的作用、以人為本。
1、從企業文化的作用看。企業文化能夠改善、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要素的素質、功能,并使之形成優勢組合,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表現在:(1)凝聚作用。是指從企業的各個方面,將其成員團結起來,形成一種向心集中、聚合、凝結的合力。擁有優秀文化的企業,特別重視企業內部的情感投資,不斷地滿足員工的情感需求,加強企業對員工的吸引力及企業內部人際關系的吸引力。(2)導向作用。一方面對企業職工的心理狀態、價值追求和行為去向起導向作用;另一方面,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起導向作用。(3)激勵作用。企業文化從“文化人”的觀念出發,強調精神和文化的作用,特別注重滿足員工的自尊、自信和自我實現的需要。(4)調適作用。就是指它具有為企業員工創造一種良好的環境和氛圍的功用和能力。(5)約束作用。企業文化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東西,是一個企業內部人員必須共同遵守的一種行為規范和思想道德準繩。當企業中個別員工的思想、行為與這種企業中約定俗成的東西不協調或不一致時,這種氛圍的感染便會對他造成一種壓力,使他不得不與大多數人趨同,進而調整自己的思想行為,以達到與企業整體環境的協調一致。(6)輻射作用。企業文化不僅在本企業發揮作用,而且還不斷向社會發散和輻射各種企業信息,使人們對企業的名稱、標識、產品、服務等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有助于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消費者對企業的美譽度和信任度。可見,企業文化的作用主要是針對“人”而開展的。
2、從企業文化建設看。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持久而細密的過程,需要使用組織行為學的“納米”技術———從每個員工抓起。如果員工是企業的“分子”,那么負責把他們排列整齊,繼而把組織競爭力提高到“金鋼鉆”級別的就是企業文化所應達到的功效。而完成這一使命的關鍵人物并不是企業的高層領導,而是一線經理。而經理的秉性和風格是各個不同的。事實上,就此而言,一家企業有N個一線經理領導下的部門,就有N個文化。員工參加公司或企業,可能是慕名而來,但是他們能呆多久,在崗位是否敬業,能不能化才干為業績,則主要取決經理是否優秀。如果經理平庸無能,則無論公司多么“如雷貫耳”,老總多么“魅力超人”,都留不住人才。所謂“參加公司,離開經理”,就是這個意思。在知識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以服務為導向。優質服務不僅贏得滿意和忠實的顧客,而且創造越來越大的利潤。既然如此,一線經理所率領的面對顧客的一線員工表現如何,往往決定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成敗。用比喻的話說,基層文化如同人體的微循環。我們都知道,微循環不好的人手指是冰涼的。為客戶服務如同與人握手。如果手指冰涼,是會把人嚇跑的。
由此可見,不論是從企業文化的作用還是建設來看,它們的作用對象都是“人”。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它的理論基礎就是人本原理。
現代企業如同一幢摩天大廈,要讓它直聳云霄,不畏狂風暴雨、地震災害,就必須建立在堅實的基石之上。人本原理就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石。
(作者單位:西安市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