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沈利
一、民營企業文化的內容和功能。民營企業文化內容可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物質層、制度層、精神層。物質層是企業文化的直接外在表現。例如優質產品和服務,英雄人物,企業內刊,花園式廠房,文體活動等。制度層主要是指企業的規章制度、行為準則、道德規范、風俗習慣等。精神層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層。它主要包括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企業道德、員工精神狀態等。
民營企業文化作為民營企業管理的一種高層次方式,具有如下功能:
1、凝聚功能。企業文化能夠將民企員工通過共同價值觀,精神理念凝聚在一起。企業員工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團結合作,努力工作。例如聯想集團“科技報國”的理念使許多科技人員團結在一起,為實現這一目標奮斗。
2、協調人際關系。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企業文化就像潤滑劑,使企業內部關系和諧,不因利益關系及個人習慣愛好的不同而發生矛盾。由于企業文化倡導溝通,倡導員工參與管理,倡導團結互助,所以產生摩擦的可能性小。營造充滿愛心和團結互助精神的企業文化氛圍,員工工作效率會更高更易出成績。
3、約束企業行為。當企業文化被傳達給社會時,社會對企業將會有種監督。這種監督要求企業管理者注重形象,企業員工注重工作質量,企業做出的承諾要兌現,一切與企業價值觀相違的行為企業都不能做。
4、引導企業發展方向。民企一般缺乏長遠規劃,對市場趨勢沒有分析,導致企業行為或產品選擇具有很大的風險性。企業文化要求企業管理上講究戰略,實施規范的企業戰略規劃。這對于企業發展方向的正確性有很大幫助。
二、民營企業文化塑造的任務。民營企業文化塑造是從克服外部不利環境,強化民企自身素質的角度著眼的,所以文化塑造有以下任務:
1、塑造并傳播全新的企業形象。民企形象改善關系到民企來發展的重大問題。如果不能徹底改變民企在人們印象的舊形象,民企就沒有未來。企業文化就是要塑造企業形象,把民企的不良行為改掉,代之以生產高質量產品、提供高品質服務、重信譽、守信用、有社會責任感的新型企業。企業文化與企業形象相交叉融合、沒有優秀企業文化就沒有良好的企業形象。
2、改善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部分,企業文化也只有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才能發揮作用。民企文化塑造要求企業文化理念與價值為導向,制定管理制度。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產權明晰,管理科學。大部分民營企業產權都很明晰,但有一部分民企由于歷史上“戴紅帽子,假集體經濟”的影響,還需根據國家政策,抓緊改制。民企管理上家族控制較多,必須通過企業文化塑造,變家族管理為社會管理,家族影響力應該逐漸消失,市場經濟的契約關系應該在民企真正推行。
3、打破家族治理,廣納良才。企業文化的本質是以人為本。而傳統的家族型企業就是沒有做到這一點。用人是以才能還是以血緣為選擇標準決定企業是否以人為本。民企必須讓有能力的人來經營。否則就會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而許多民企所有者最不愿也不敢做的就是“放權”。這與社會習慣有關,但要生存就必須按現代企業要求去做,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家族作為所有者可以進董事會,但不能干涉經營,經營管理應該由職業經理來做。民企塑造一種尊重人、關心人、培養人的環境,給每個人以實現自身價值和展示才能的舞臺。對于不合格的家族人員,堅決不用。只有如此,民企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
4、創新機制,提高經營管理效率。由于家族管理的影響,傳統民企在用人,分配等方面都不能按個人才能去定職位的報酬,導致不公平競爭,不按貢獻分配,不尊重知識的價值,加之內部成員的爭權奪利,所以經營管理效率不高,成本上升。企業文化塑造一種全新的機制,鼓勵公平競爭,按貢獻分配,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克服內控制成本,故而提高經營管理效率。例如聯想在分配上做到了“四不”不惟學歷,惟能力;不惟資歷,惟業績;不看苦勞,看功勞;不看過程,看結果。
5、形成積極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概括了一個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中的目標和精神需求,為企業整體所崇尚,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過去,民企是利潤導向,企業文化要求企業社會價值導向。通過塑造企業文化,使人的價值高于物的價值;共同價值高于個體價值;協作價值高于單個價值。企業文化并非不讓企業贏利,而是換種方式贏利。就像某企業的企業行為價值觀“讓人得到我得利,與人方便我方便”。被譽為“民族高科技產業一面大旗”的聯想集團價值觀是“科技報國”ATT(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的價值觀“萬能的服務”,旨在對一切可能的用戶提供標準化,高度可靠服務。積極的企業精神或價值觀鑄造企業之魂,凝員工之心,使員工有一個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激勵每個員工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都起了很大作用。
三、民營企業文化塑造的目標。民營企業文化并不是建而有之,而是生而有之,只不過沒有經過科學總結和利用而已,不管是新建的民企還是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民企,都有一個更新、重塑或改善企業文化的問題,其目標一般如下:
1、使企業成為真正意義的企業,長壽的企業。在現代市場經濟下,真正意義的企業應該是社會的企業。企業文化塑造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人本管理,從而市民營業成為真正意義的企業,長壽的企業。企業文化不解決企業短期贏利問題,而是企業長期持續發展的問題。它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2、適合經濟大潮,符合市場經濟要求。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網絡以及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使民營企業面臨新的挑戰。“順者昌,逆者亡”,民企只有主動更新觀念,迎接變革,才能適應新經濟要求。企業文化塑造要求企業文化具有開放性、兼容性,以不斷吸納先進思想和知識。
3、創建學習型組織。未來最成功的企業將是“學習團體”,學習越來越成為企業生命的源泉。學的更快也許成為一種競爭力。因此,民企老板、員工都要學習充電,而且要變個人學習為團隊學習,使企業成為學習型組織。企業文化塑造便是要在企業內部培養一種氛圍,使員工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思想,使企業跟上時代發展,永不落伍。
4、培養企業聯盟文化、雙贏思維。民企一般較小,無法與大企業正面競爭,而民企間的合作就特別重要。或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或彌補缺陷,分擔風險;或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或是聯手角逐市場。民企之間合作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硬件方面可以合作,軟件亦可以合作,市場方面可以合作,管理方面也可以合作。
5、促進外部政策環境的改善,為民企進一步發展贏得公平的競爭條件。企業文化建設通過改變企業形象,強化企業競爭力,可以獲得更快的發展速度,為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在與外國企業競爭中顯示更強的力量。這些有利因素都會促使其生存條件和發展環境的改變。
四、民營企業文化塑造的策略。
1、差別化策略。有特色的企業文化才有生命力。而許多企業文化塑造中忽視了這一點,尤其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大部分企業文化雷同,起不到標識企業特色的作用。企業文化、企業形象都是企業差別化戰略。企業文化作為組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例如,同仁堂“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浙江雅戈爾“裝點人生,服務社會”都體現了企業的個人特色和極深的文化底蘊。民企文化塑造要根據行業特點、地理特點、產品特點等,盡可能挖掘出有別于其它企業的文化特征。
2、塑造名牌企業形象策略。名牌企業形象具有極大的號召力,不僅能占領國內市場,也能占領國際市場。相反,沒有企業形象,既不能占領國際市場,也不能占領國內市場。企業形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許多企業都通過創名牌產品樹立企業形象。例如,美國的微軟,日本的松下,中國的海爾冰箱都因其產品的卓越而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對于民企來說,樹立名牌企業形象的任務艱巨,但要生存,就必須如此。
3、企業家現代化策略。企業文化是旗手文化,企業家素質和自覺程度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敗起著關鍵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企業文化是企業家文化,是經營者文化,是企業領導人文化。但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整體素質都不高,“土老板”企業家數量很多,這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企業家的作用在民企中很重要的。他的價值觀和精神態度決定了企業行為和員工的價值取向。知識經濟、信息時代,企業家的知識、智力、現代化文化素質決定企業競爭力和發展程度。日本人說,代表日本左右臉的是豐田和松下,因為豐田創造的汽車生產革命和松下品牌與兩位企業家的智慧是分不開的。要搞好企業建設,企業家現代化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4、立足自身,借鑒學習策略。企業文化盡管不可模仿,但是可以學習。古今中外有許多著名企業的企業文化為人傳頌。海爾的“真誠到永遠”“有缺點的產品就是廢品”。IBM的“IBM就是服務”等都值得民企學習。民企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基礎上,要積極學習其它企業的優秀文化,做到揚長避短,博取眾家之精華。
(作者單位:沈陽航空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