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麗
歐盟是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也是
我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地。歐盟對中
國輸歐產品頻繁使用反傾銷等措施限制
中國產品的進入,給我國出口貿易造成
了巨大的損失。我有關出口企業要充分
利用歐盟反傾銷的獨特之處,爭取相關
的進口商、消費者等利益集團的支持,在
反傾銷應訴中贏得有利地位。
一、歐盟對華反傾銷的現狀
加拿大1904年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
反傾銷法。隨著各國關稅的普遍降低和
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反傾銷這一合法
而又隱蔽的保護工具成為各國保護國內
產業的慣用手段,全球反傾銷案件逐年
增多。
自1979年歐共體對我國出口糖精納
提起反傾銷調查以來,我國逐漸成為各
國反傾銷的眾矢之的。在2001年,中國遭
遇國外反傾銷立案調查的數量占當年全
球案件的15%,2002年則上升至17%,被
采取最終反傾銷措施的案件為36起,列
全球首位。截至2002年9月30日,全球發
起的反傾銷案件中共有540多起是針對
中國產品的,涉及到輕紡、五礦化工、機
電、土畜等多種行業4000多種產品。涉及
㈩口額500億美元,出口直接損失達160.5
億美元。另據WTO報告,2003年上半年,
中國仍然首當其沖,是遭受反傾銷調查
最多的國家,在全球79個反傾銷調查中,
有12個案例是針對中國出口產品的,比
例為15%。
在對華反傾銷的國家和地區中,無
論是案件數量、最終裁決結果還是涉案
余額,歐盟都高居榜首。目前,歐盟是世
界上僅次子美國的反傾銷機制的第二大
使用方。歐盟委員會發布統計數字表明,
截止到2003年6月30閂,歐盟仍在實施的
共有162什反傾銷措施及17項反補貼措
施。近24年來,小國一直是歐盟反傾銷的
主要對象,自1979年至2002年8月份,歐
盟對華反傾銷案件共95起。1996--
2000年間,歐皿共立案調查反傾銷案件
184起,涉案國家和地區41個,其中針對
中國的案件共30起,居第…—位,占5年總
數的16.3%。1999年立案數量最多,達66
起,約占這5年立案總數的36%,這一年對
中國的立案數量達到了空前的12起,涉
及我困出口金額5.4億美元,相當于當年
我對其出口的1.8%。歐盟對我出口產品
的95起反傾銷案件中,扣除尚在審現中
的3起,無實質性損害的6起,無稅結案
(包括投票后因不;符合歐盟共同利益撒
訴案件)7起,中請方撒訴5起,終止調查
的4起(共25起),最終裁定對華實施反
傾銷措施的案什達到70起,比率達到
73.7%。歐盟對華涉案金額超過一億美元
的案件就有9件。
歐盟明年將正式接納東歐10國,成
為擁有25個成員國的大市場,市場容量
成倍加大,將更加充滿吸引力。作為我國
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我們要緊緊抓住這
塊大蛋糕,保證我國的出口產品在歐盟
大市場中的立足之地。歐盟針對中國產
品的反傾銷已經成為中國產品進軍歐盟
市場的重要障礙。要扭轉這種不利局面,
首先要求我出口企業在產品身上下功
夫,注重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
產品的質量,不斷開發設計新的替代產
品;其次,我出口企業應避免同類產品大
量集中到某個國家或地區,防止造成低
價競爭的不良局面;最后,在受到反傾銷
調查時,被訴企業要積極應訴,配合有關
人員的工作,認真做好答卷,及時充分捉
供各種有效的數據資料。
與其他國家的反傾銷法相比,歐盟
有其獨到之處。除了考慮傾銷和損害的
存在及兩者的因果關系之外,在裁定是
否征收反傾銷稅時,歐盟要考慮是否符
合“共同利益”。這一條款,為我出口企
業在應訴時提供了一些柳暗花明的叫
機。
二、歐盟反傾銷中的公共利益
(一)公共利益的含義及評價。
1、公共利益的含義。公共利益是指
包括國內生產商、進口商、工業用戶、消
費者等利害關系方利益在內的同家或地
區的整體利益。與公共利益相對應的是
受傾銷損害的國內生產商利益或國內產
業利益。WTO反傾銷協議并沒有對公共
利益的直接規定,但是第6.12條的規定也
體現了對公共利益的考慮。該條規定:當
局應向受調查產品的工業用戶提供機
會,如果該產品通常是有零售渠道出售
的,還要向有代表性的消費者組織提供
機會,讓他們提供關于傾銷、損害以及因
果關系的有關調查的任何資料。另外,該
協議第9.1條規定了“較少征稅規則”
(Lesser Duty Rule),即如果較少征稅足
以消除傾銷對國內產業造成的損害,則
最好征稅額小于傾銷幅度。它表明了
WTO鼓勵各成員在實施反傾銷措施時,
應盡量減少對公共利益的損害。WTO的
規定為一國主管機關在實施反傾銷措施
時,充分考慮公共利益問題提供了依據。
一般說來,國內產業利益與公共利
益是一致的,即通過征收反傾銷稅,既可
以消除傾銷對國內產業的損害,又可以
增進公共利益,但有時對國內產業的保
護可能會損害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條款
就是要求,在最終實施反傾銷措施之前,
要分別分析它對國內產業利益和公共利
益的影響。對國內產業的影響主要表現
在,它可以提高國內相同或相似產品的
價格,國內同類產出增加,生產者福利改
善,提高了國內相同或相似產品的價格,
國內同類產出增加,生產者福利改善,提
高了國內的就業水平,這也正是反傾銷
措施的收益。另一方面,由于產品的價格
提高,消費者消費數量就下降了,消費者
福利惡化;作為中間投入品的下游用戶,
投入晶價格提高導致其生產成本上升,
競爭力削弱,產出減少,從而影響就業,
這也就是反傾銷的成本。如果收益大于
成本,即實施反傾銷符合公共利益:反之
則不符合公共利益。
2、對“公共利益”條款的評價。反傾
銷是WTO允許成員國使用的維護國內產
業的合法手段。外國傾銷產品的進口對
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時,進門國土管
機關有權對實施反傾銷的進口產品征收
反傾銷稅,對本國產業加以保護。反傾銷
措施作為一種對外貿易政策手段,其根
本目的是維護進口國家或地區的公共利
益,而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國內產業利益。
在反傾銷程序中引入公共利益評價
后,在是否以及如何實施反傾銷措施時
將會有三種情況;第一、征稅不符合公共
利益,不采取反傾銷措施;第二、征稅符
合公共利益,按認定的傾銷幅度征收反
傾銷稅;第三、公共利益要求低于傾銷幅
度征收反傾銷稅。公共利益條款的引入,
使得反傾銷不再僅僅停留在保護國內受
損害的產業,而是服務于國家的總體利
益,從而體現了反傾銷措施的經濟意義o
(二)歐盟在實踐中的做法。
歐盟1994年反傾銷法將“共同利
益”定義為歐共體產業、消費者和產品用
戶三方的整體利益。考慮到歐盟的“共同
利益”,在反傾銷調查中,主管機關要充
分考慮各方面的意見。反傾銷申請方、進
口商及其代表性商會、代表性用戶和代
表性消費者組織,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
向調查機構捉交有關信息。這些信息要
向其他當事方公開,對方有權對上述信
息做出回應。主管機關根據各方提供的
信息做出最終裁決,即便是傾銷和損害
的事實都是存在的,而且兩者存在直接
的因果關系,如果實施反傾銷稅不符合
公共利益,就可以不實施該措施。如果申
請人撒訴,反傾銷調查就可以終止了,除
非終止調查不符合共同體利益。
與WTO不同,歐盟在反傾銷中采取
較低稅原則。反傾銷條例第7條規定:反
傾銷稅不能超過傾銷幅度,“如果較低的
反傾銷稅足夠消除傾銷對歐盟企業的損
害,那么傾銷稅應設置在盡量低的水平
上”。歐盟的規定具有強制性和系統性。
這樣可以使反傾銷的收益和成本得到更
好的平衡,是對公共利益的一種維護。
三、利用公共利益條款,反敗為勝
在應對歐盟的反傾銷調查時,應訴
企業要講究一定的技巧,充分利用公共
利益條款,變不利為有利?!肮怖妗?/p>
條款的行使是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即
由歐盟成員國派代表通過投票表決方式
決定是否征收反傾銷稅。每個國家的加
權票數刁、不;同,但是只要有總票數一半的
票數投否決票,歐盟就刁;能實施最終反
傾銷措施。在應訴時,我們要積極主動爭
取某幾個成員國的支持。這就要求我們
注意團結好進口商和消費者組織。因為,
—‘個同家的進口商組織和消費者組織往
往可以左右該國派駐歐盟代表的意見。
據此,我國應訴企業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團結歐盟內部的進口商和用戶。
反傾銷稅的最終納稅人是進口商,所以
從某個角度來說,進口商和我國出口企
業是有共同利益的。另外,如果被提起反
傾銷調查的產品是一些原材料或者中間
產品,這叫進口商往往就是最終的用戶。
最初,他們要繳納反傾銷稅;而且隨著反
傾銷措施的實施,進口產品的價格會隨
之提高,這樣就會加大他們的生產成本,
使產品的競爭力下降。進口商的利益會
遭受到巨大的損失。我們在應訴時,要團
結好進口商,與其保持密切的聯系,雙方
要協調一致,為調查當局提供必要的數
據和資料。由于我們對歐盟國家各成員
國的具體情況不是很了解,而進口商卻
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他們對本國的
語言、辦事程序以及習慣非常熟悉,與他
們結成聯盟可以大大節約我們的人力、
物力和財力。
2、爭取消費者的支持。競爭的存在
可以打破壟斷,提高經濟效益。對消費者
來說,低廉的價格可以使有限的收入滿
足他們更多的需求。特別是一些本國生
產量很小的產品,如果進口產品被征收
反傾銷稅,勢必會提高它們的價格,最終
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使消費者福利受損。
爭取消費者團體的支持,也是我們在應
訴時取得有利地位的有效手段。
團結上述兩大利益集團就成為我們
取得勝利的橋梁和捷徑。具體的方法包
括我國駐當地使館和商務參贊處和出¨
企業應加強對中國產品的公關、宣傳工
作,另外還可以向進口商或用戶出售股
份,使進口商或用戶成為“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