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關系是個好東西,可以打開各方面的關系”。“我們現在海外關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早在1977年復出政壇之初,鄧小平就把目光投向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以動員全世界的炎黃子孫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出力。特別是在中國重新打開國門、走向世界的80年代,鄧小平對以世界船王包玉剛為代表的寧波幫人士寄予厚望,并為動員他們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和統一大業傾注了很大的熱情。
從建立“海上王國”到“棄舟登陸”戰略
1949年初,年輕的上海市銀行副總經理包玉剛向上海市長吳國楨提交辭呈,帶著家人,南下香港創業,經過二十余年的奮斗,建立起龐大的“海上王國”——環球航運集團。到1978年,包玉剛已擁有二百余艘巨型船只,載重噸位2000萬噸以上,超過美國或前蘇聯國家所屬船隊的總噸位。1979年,包玉剛被總部設在挪威奧斯陸的國際獨立油輪協會推選為主席。包玉剛的崛起加強了香港作為世界航運中心的地位,使國際航運界為之震驚。
1978年包玉剛曾有過一次北京之行。在京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內地的變化,得到了一個確切的信息:中國關心香港的發展,而且會盡力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這對當時已預見到國際航運業的衰退,開始考慮對企業發展進行戰略調整的船王來說太重要了。
1980年6月,包玉剛在數小時內動用21億港幣現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市值上百億元的英資九龍倉控股權。九龍倉是香港一家擁有倉庫、酒店和全港最大碼頭的綜合性大型企業,入主九龍倉使包玉剛成為香港幾個為數不多的龐大不動產擁有者之一。此后,包玉剛持續不斷地實施其棄舟登陸戰略,到80年代中期,所屬船只已減至一半以下。這樣,包玉剛不僅躲過了80年代初世界航運大蕭條帶來的滅頂之災,而且開始以自己的實力問鼎香港工商界。
1981年5月12日,在外國記者俱樂部午餐會上,有記者探問包玉剛:“‘九七’陰影難散,似乎亟需中國領導人提供更多更具體的實際承諾,包先生尊意如何?”包玉剛當即表示中國政府的實際承諾已經夠多了,港人與其擔憂1997年“前途問題”,毋寧齊心協力搞好香港經濟,維持安定的政治局面,并與中國內地多做互利的事情,這才是香港前景的最佳選擇。在談到收購九龍倉的原因時,船王說:“原因很簡單,我和香港其他人一樣,將自己維系于香港的將來?!卑駝倯{著他對中國領導層的高度信賴,對香港前途充滿信心,一如既往地實施其“棄舟登陸”戰略,在香港本土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活動。到80年代末,其經營領域已拓展到地產、倉儲、碼頭、交通、金融、飯店、電信、零售等行業。在80年代香港歷年億萬富翁排名榜上,包玉剛一直名列前茅。據1990年6月底的資料,包氏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327.5億港元,是僅次于李嘉誠家族的香港第二大華資財團。
務實的政治家與實干的船王一見如故
1978年當外界對中國仍充滿偏見和猜疑時,包玉剛就急切地投石問路。當年秋,他試探性地給國內有關部門發來信函,言辭懇切地要求回大陸探親。此事驚動了恢復工作不久的鄧小平,他立即授意國務院主持僑務工作的廖承志回函:熱情歡迎包玉剛夫婦回國。帶著這份電報,1978年10月,包玉剛夫婦踏上了北上的航班。在京期間,他與其表兄、時任國家旅游局局長的盧緒章促膝長談。盡管因故未能與心儀已久的鄧小平會面,但敏感的包玉剛還是發現了北京激動人心的變化,鄧小平正領導中國重新回到現代化建設的軌道上來?;氐较愀酆?,包玉剛振奮不已,開始積極考慮采取步驟為祖國四化建設出力。
1980年3月,在包玉剛的一手撮合下,環球航運集團、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日本興業銀行與中國合資經營的國際聯合船舶投資公司在香港成立,包玉剛出任董事長。不到半年時間,包玉剛出面向中國購買了6艘大型貨輪,總值1億美元左右。他的舉動在國際航運界和造船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1979年,包玉剛通過盧緒章,表示將以其父親包兆龍名義向內地捐贈兩千萬美元,其中一千萬用以在北京建造一座現代化的旅游飯店——兆龍飯店,另外一千萬在上海交通大學興建一座現代化的圖書館。但這件事當時卻難住了盧緒章,因為建國后黨內一直強調自力更生,拒絕一切外援。為此盧緒章起草了一份報告,送給鄧小平。鄧小平深為包玉剛的愛國義舉所感動。他的答復相當干脆:我出面接受這筆捐贈。1981年7月6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包兆龍包玉剛父子一行。他握著包玉剛的手說:“我們早就應該見面了?!彪S后鄧小平詳細詢問了包玉剛與中國船舶工業的合作情況,對他幫助中國船舶打入國際市場表示感謝。包玉剛則具體介紹了自己赴內地考察的情況和對中國發展船舶工業的建議。盡管初次見面,但共同關心的話題,使務實的政治家與實干的船王一見如故,交談甚是投機。他們的話題從大陸的經濟到世界政局,從航運的經營到香港前景,講者認真,聽者仔細。對這次會談,鄧小平顯然十分滿意。會談結束時他高興地對包玉剛說:“你跟別人不一樣,你是實干家,干實際事情的,不是只說不干的,歡迎常來。”其后包玉剛確實常來內地,并幾乎每年都受到鄧小平的接見。
據知情者透露,僅1981年至1984年短短四年間,鄧小平就八次會見包玉剛。1985年10月25日,鄧小平親自出席兆龍飯店竣工剪彩儀式。 此后從1985年底到1990年6月,鄧小平與包玉剛又多次會面,他們共商國是,共敘友情,縱論天下事。
香港基本法記載著他一份不可磨滅的功勞
由于包玉剛的身份和“九七”的臨近,香港問題一直是鄧小平與包玉剛談論最多的話題,而包玉剛的頻頻來訪也成為鄧小平了解香港情況和外界信息的一條捷徑。1981年以來,鄧小平多次向他闡述中國政府關于解決香港問題的設想和方針政策。這不僅使包玉剛吃了一顆定心丸,也使包玉剛多了一份厚重的使命感。包玉剛后來回憶說:“中國領導人對處理香港問題的辦法是早有考慮的?!瓟的昵埃愀蹎栴}的談判正在醞釀期間,鄧小平主任便已告訴我將來香港制度不變,實行港人治港,北京不會派人來港治理?!卑駝傠p手擁護鄧小平關于“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積極參與中英關于香港問題談判,為此經常奔走于北京、倫敦和香港之間,與各方頻頻接觸聯絡。特別是在中英關于香港問題談判發生諸多爭執時,與兩國領導人均有良好關系的包玉剛,起到了他人所起不到的作用。對此,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鄔維庸說:“中國、英國、香港三方關系,包玉剛是緩沖及中介角色,發揮了影響力,一句話的作用往往超過10個人的意見?!?/p>
1985年6月包玉剛被全國人大常委會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和咨詢委員會召集人。1986年4月下旬。鄧小平在會見包玉剛時,再次向他談到“一國兩制”的構想,并請他轉告香港人士:“國家不會不講信用,大家齊心協力把基本法搞好,前途就更有保證?!边@次包玉剛北京之行被香港傳媒視為“包玉剛在京三天兩晤鄧小平”令人矚目的大新聞。
在此期間,包玉剛不負鄧小平的厚望,積極聯絡基本法起草委員,獻計獻策,傾聽各方意見,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傾注了很大心血。他主動提出把旗下的中環卡佛大廈八樓—整層讓出來給咨委會做會址使用。包玉剛還與李嘉誠、查濟民等人一起為咨委會的活動籌集必要的經費。對此,70年代末起就與包玉剛交往、后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的魯平說:“包玉剛先生就任基本法起草委副主任后—直在為起草基本法,為‘一國兩制’在香港實現,為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出了很多主意,出了很多力,以至嘔心瀝血。香港基本法記載著包先生一份不可磨滅的功勞。特別是到了基本法起草工作的后期,包先生有恙在身,但是他還不辭辛勞,幾次抱病參加起草工作?!?/p>
1990年6月,鄧小平再次會見包玉剛,高度評價了他的工作,并與包玉剛一起縱論大事。鄧小平認為只有中國的穩定發展,才有香港的繁榮安定。鄧小平說:“一些人老是希望中國大亂,這個動機和效果都是不好的,對香港—點好處也沒有。中國一亂,人口外流,去50萬到香港。香港還不大亂!”包玉剛說:“10萬就夠亂了?!编囆∑綇娬{—個國家要亂很容易,一夜之間就可以亂起來,但要長期穩定則要花很多心血。他還與包玉剛談到臺灣問題。鄧小平說,李登輝的要害問題是回避哪個是中央政府,哪個是地方政府?!耙粐鴥筛睂嶋H上是“兩個中國”,解決統一問題只有“—國兩制”可行,誰也不吃虧,這樣全民族就發展起來了……鄧小平與包玉剛推心置腹,縱論國是,充分反映了他對包玉剛的重視與信任。
外國朋友戲稱他為“寧波大使”
1984年10月,闊別故鄉幾十年的包玉剛,在受鄧小平委托,擔任浙江省政府與寧波市政府顧問盧緒章的陪同下,踏上了故鄉寧波的土地。“少小離家老大還”。家鄉的一切都使包玉剛感到親切,特別是波濤萬頃的北侖港使縱橫四海的包玉剛激動不已。包玉剛完全被這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深水良港吸引住了,他決心把這里開發出來。故鄉的落后又使包玉剛的心情沉重起來。他作出了捐資創辦寧波大學的決定。他說:“要現代化,教育是最重要的,沒有合格的人才,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币粋€多月后,包玉剛在北京面見鄧小平,向小平同志敘述了這次故鄉之行,說寧波條件很好,很有發展前途,并提及捐贈5千萬元人民幣創辦寧波大學。望著興致甚濃的包玉剛,鄧小平笑了,帶著濃重的四川口音說:“你很熱心啊。”并說:“你們寧波要與大連比賽,大連發展得不錯?!卑駝倓t以寧波家鄉人的身份熱情邀請鄧小平考察寧波,“鄧主任啥時去寧波,我隨叫隨到!”濃重而生硬的寧波鄉音,把鄧小平逗樂了。他接受了船王的邀請,說:“很想去看看寧波??!”
1985年初,包玉剛再次赴北京向鄧小平匯報捐資創辦寧波大學一事。鄧小平非常高興,稱贊包玉剛“愛國愛鄉,有見識,這件事辦得好”。包玉剛提出請鄧小平為寧波大學題字,鄧小平答應一定寫。隨后他在與中央一領導同志談活時提到:“包玉剛先生出資創辦寧波大學,由國家管理,這是件好事,我答應給題寫校名,你們應該督促有關方面把這件事辦好。”不到半個月,小平同志的題字就由時任國家教委主任的李鵬同志轉到了寧波大學。
1984年12月,鄧小平在會見包玉剛時,包玉剛提出寧波的機場問題也要解決一下,要對外開放,沒有機場不行。次年1月,鄧小平親自跟谷牧交待:關于寧波的問題我講兩件事,第一要給盧緒章辦個長期護照,可以長期出入香港;第二寧波機場我已讓軍隊和地方合用。我再明確兩條:一是航班要增加,先做到每天有一次,逐步做到每天有兩個航班;二是將來經濟發展了,寧波以地方為主再搞一個大一點的機場。小平同志的指示不僅解決了當時寧波對外開放工作的一大難點,而且為以后櫟社國際機場的興建定下了基調。隨后他在與國務院領導談話時指出:“包玉剛先生說,寧波可以進25萬噸的輪船,是少有的理想港口。25萬噸輪船運輸成本可以降低30%。所以發展金三角(指長江三角洲——筆者),如果把上海、寧波連接起來,就可以解決上海的許多問題?!编囆∑竭€熱情支持包玉剛關于利用北侖港優勢,與外商合資在北侖港區建設大型鋼鐵廠、發展重化工業的倡議。1985年11月,在小平同志的過問下,國務院專門成立了以谷牧為組長、由有關部委領導組成的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并以國務院名義聘請包玉剛、盧緒章為顧問,其職責是研究協調寧波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這在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包玉剛對這個協調小組興趣極大,用他的話講,協調小組等于在寧波和北京之間架起橋梁,寧波的事情好辦嘍!他欣然表示,“我當顧問,我跑腿”。從此包玉剛為開發寧波奔波于香港、北京、浙江之間,為宣傳寧波,往返于歐、美、亞洲之間,風塵仆仆,不辭辛勞。他向各國首腦與實業界人士介紹北侖港的優勢條件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希望他們到寧波考察投資。為此外國朋友戲稱包玉剛為“寧波大使”。
經過包玉剛的從中斡旋,英國等國家有關公司紛紛組織代表團到寧波進行實地考察,并同中方進行了多次正式會談。1986年10月15日下午,由包玉剛主持,中國冶金進出口公司代表和英國戴維麥基公司代表在上海和平飯店簽訂了關于中外合資寧波北侖鋼鐵廠項目協議。
1991年9月,包玉剛因病在港去世,當時退休在家的鄧小平聞訊后深感震驚。他立即給包玉剛遺屬發去唁電:“驚聞包玉剛先生病逝,深為悼念。先生熱心祖國建設,為實現‘一國兩制’身體力行,功在國家,希家人節哀珍重。”隨后他以“生前友好”的名義送去花圈,并派女兒鄧榕專程赴港出席包玉剛葬禮,以表達他的哀思。
1991年,浙江美術出版社計劃出版《包玉剛畫冊》,鄧小平欣然為該書題寫書名。次年12月,小平同志在杭州療養。其間他在與浙江省委領導交談時,仍非常關注寧波的發展。他懷念起一年前去世的包玉剛,說他多次會見過包玉剛,還詢問了北侖鋼鐵廠和北侖港的情況,再次強調要發動僑居海外的寧波幫共同為寧波出力。他還提出要去寧波北侖港視察,有關方面也作了安排。后因氣候原因,沒能成行,這成了寧波人民永遠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