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育不能缺少愛,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若能恰當地將“愛”這種情感因素運用到教學中,就能使情感這種非智力因素轉化為智力因素,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2003年學期初,我接收了一名學生,他社會背景特別復雜,父親吃喝玩樂,常年不在家,母親拉扯著四個孩子,生活特別辛苦,因此,這個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許多壞毛病,如上課坐不住板凳,生性惡劣、報負心特別強等等。當時就有很多人勸我:“你收了他,自己十幾年來的工作業績很可能前功盡棄!”面對這些勸告,我想,無論什么樣的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大毛病掩蓋下的孩子都有不易被人發現的閃光點,所以我放棄了開除他的念頭,決定給他一次機會。
為了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原因,我決定去家訪,在與他母親的交談中,我得知他父親對他影響很大。因為父親不務正業,周圍人都瞧不起他,常常對孩子諷刺、打擊,因此,他是在一種蔑視、歧視的環境中長大的,生活中缺少社會的關愛,致使他心中裝滿了仇恨。一位西方心理學家曾說:“在充滿敵意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學會打架;在充滿諷刺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學會指責;在充滿鼓勵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學會自信。”除此之外,我還了解了一些他的優點:孝敬母親、重感情、講義氣,他要想做的事都會做得非常好等。
回來后,我立即給同學們召開了一個班會,中心內容就是要大家重新認識他,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同時,我還大膽地將班長的重任交給他,并對他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一次他與同學開玩笑說:“受任以來,夙夜憂嘆,恐負老師之托?!贝搜砸怀觯D時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自此,他上進多了,并對學習漸漸地產生了興趣。但這個學生有一個缺點,就是愛欺負同學。平時我做了他很多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惟盼他有悔改。一次,我發了高燒,很厲害,本想在家休息,但怕剛剛轉好的他,再次反復,欺負其他同學,便拖著病重的身體勉強地來到學校。課堂上我頭痛難忍,不知不覺地暈了過去,醒來后,發現床邊有一封疊得整整齊齊的信,打開一看,紙上淚跡斑斑:“老師,您的病這樣重還來上班,是放心不下我吧?從今以后,我再也不欺負同學了?!笨赐晷藕螅液芗?,我用真誠和愛心,終于換得他翻然醒悟。
從那以后,他再也沒欺負過任何同學,相反,班級誰有困難,他都積極幫忙,還在“一幫一助”活動中,用自己節省下來的錢為班級貧困生買了一件衣服。到目前為止,他已經是一位有愛心、樂于助人、合格的中學生了。
從這名同學的轉變中,我堅信威廉姆斯說過的話:“人類深切的品質就是被賞識的渴望?!彼杂羞@些可喜的變化,歸根結底是老師的關心、鼓勵和信任,特別是在批評學生時,一定要意識到,他們正處于心理、生理發育時期,情緒多變,有時甚至出現不近人情、故意頂撞現象,這時要先對學生的某些長處表示贊賞,而后再批評,這樣他們就比較容易接受。而要做到這一切,都源于教師的愛心。無私的愛可以讓頑劣生重新燃起希望之火,班主任若能恰當地將愛這種情感,運用到班級管理中,就會使那些迷途的孩子早日返回求學的道路上來。
(作者單位:肇州縣朝陽溝鎮中學)
責任編輯/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