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北京某制藥公司 孟凡壘
收信人:《科技智囊》編輯部
內 容: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的公司在業績上都沒有什么起色。我們開了很多會進行研究,從市場分析到內部管理,所能想到的問題我們都進行了分析和討論,但事實證明我們并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于是從中層管理人員到普通員工,大家一致認為是公司戰略出了問題。為此,我專門聽了美國著名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先生的來華演講,期望從中得到一些啟發,但老實說,剛聽的時候有如醍醐灌頂,可細琢磨起來又摸不著頭腦。我是咱們《科技智囊》的老訂戶,能幫我分析分析問題所在嗎?
回 復:
復雜問題簡單化
有關公司戰略的問題相當復雜,《科技智囊》曾經在今年初出過一期“戰略專輯”,但同樣是一管之見。當然,要想搞清楚是否“戰略”出了問題,首先就要搞清楚“戰略”是什么?
在我看來,邁克爾·波特反復提到了“戰略”這個概念,但也沒有真正地給“戰略”下一個較為清晰的定義,而只是對“戰略”進行了描述。在他看來,戰略是什么?戰略是與競爭者相比有獨特的價值訴求;戰略是與眾不同,精心配置的價值鏈;戰略是清晰的取舍;戰略是公司活動整體配合和彼此促進,以及通過持續改進來實現戰略的連續性;戰略就是怎樣定位;戰略的核心就是整合;戰略應該是你的競爭優勢何在、是要選擇什么樣的做法可以使你與眾不同等等。
當然,他也說了戰略不是什么。戰略不是最佳的改進實踐、不是執行、不是夢想、不是愿景。
我們在這里摳字眼兒,只是為從大師紛繁的話語中找到最核心、最簡單的東西,那就是——戰略不是一個目標,而應該是方法。
既然是方法,就可以找一個標尺來衡量。這就是我所說的——把復雜問題簡單化!
從您的來信中我無法知道您公司的具體情況,但我力圖用最簡單的三個問題作為您衡量公司戰略的標尺。這三個問題是:您的公司是賣什么的?賣給誰?怎么賣?
用邁克爾·波特的話說就是——你的企業準備提供哪一類型的服務?這些服務會滿足哪些客戶哪一類的需求?你們會期待或尋求什么樣的服務方式和相對價格?這三點構成你公司的戰略價值取向。
在搞清楚這三點的同時,您還要時時刻刻地牢記“差異化”這三個字,也就是時時刻刻地問自己:我賣什么能和別人賣的不一樣?我賣給誰能和別人賣的不一樣?我怎么賣能和別人賣的不一樣?
再用邁克爾·波特的話說就是——有一個不同的、為客戶精心設計的價值鏈,如果你的競爭優勢和別人的都一樣,那就沒有什么價值,戰略就是要選擇不同的經營方式。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要做清晰的取舍,確定哪些事不去做,有所為,有所不為。企業常犯的錯誤是他們試圖做的事情太多,不愿意舍棄一些東西,不愿意做出選擇。而戰略的取舍會使戰略更持久,并且不容易被模仿。當然,在價值鏈上的各個活動,必須是相互能夠加以促進的。在此我還得提醒一下中國的企業家,良好的戰略還必須具有持久性,任何一個戰略都必須要實施3-4年,否則就不算是戰略,戰略的持久性對維持競爭性非常重要,更新和頻繁調整戰略的成本不菲,并容易使組織和客戶感到混淆。
如果以上幾點您都做到了,那就是一個完美的戰略!
——《科技智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