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細致專攻對手軟肋,搶先進入了消費者心智。
2003年,999皮炎平銷售了3.7億元;蓋中蓋高鈣片銷售了3.85億元;腦白金銷售了5.49億元;江中健胃消食片銷售近7億元。7億元,對于零售價每盒不到6元的江中健胃消食片來說,實際銷售了近2億盒!江中健胃消食片是如何突破多年的銷售瓶頸實現這一飛躍的?
健胃消食市場潛力大
2002年中,健胃消食片的“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即將被取消(即國家不再限制其他未取得保護資格的企業生產健胃消食片),江中健胃消食片市場受到威脅。
嗎叮啉一枝獨秀尚有第二品牌的空間
多年前,嗎丁啉第一個通過大眾傳媒廣告宣傳“消化不良找嗎丁啉幫忙”,在消費者的頭腦中留下深深的印記,當消費者想到消化不良,就自然聯想到嗎丁啉。在助消化用藥領域中,研究發現消費者的認知中僅有一個強勢品牌嗎丁啉,沒有明顯的第二、第三品牌,市場格局并不清晰。而從長遠看,任何市場最終將形成兩大主要品牌進行競爭的局面,如柯達與富士、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他們的市場份額最終將形成二比一,領導品牌占有40%左右,第二品牌約20%。而助消化用藥市場格局的混亂,也進一步證實了消化不良用藥市場遠未成熟。江中健胃消食片至少可以爭取成為第二品牌,奪取“雜牌軍”市場。
消費者用藥率低,需求未被滿足
我們還發現,消化不良市場的用藥率較低,部分的消費者出現消化不良癥狀(肚子脹、不消化)時采取置之不理,揉揉肚子或散散步等方法解決。其中,兒童市場用藥率低的情況尤為突出。兒童由于脾胃尚未發育完全,消化不良的發病率高于其他人群,主要表現癥狀是挑食、厭食。同時,兒童正處在長身體階段,家長擔心消化不良會影響其生長發育,所以解決消化不良的需求更為迫切。然而,家長擔心藥品毒副作用會傷害到兒童的身體健康,在用藥選擇上非常謹慎。因此,很多家長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藥,而多采用一些民間土方、食療等解決。最終造成兒童市場發病率高,需求最迫切,但用藥率低的怪圈。
從上述幾個方面分析,我們得出結論:消費者需求未能得到很好的滿足,助消化藥市場遠未成熟,存在較大的空白市場。江中集團總裁很看好健胃消食片市場潛力,力主將江中健胃消食片作為拳頭產品,使銷量再上一個臺階。
嗎丁啉,一腳踏不住兩只“船”強勢嗎丁啉與空白市場的矛盾
為什么會有這種矛盾?一方面“健胃消食”市場空白,消費者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滿足,一方面嗎丁啉花大力氣推廣教育了多年,知名度極高銷量卻停滯不前!要看清這個怪現象,就需要了解嗎丁啉在消費者心智中的認知是什么樣的,我們從嗎丁啉宣傳的信息內容與投放情況等開始,弄清了他們可能存在于消費者心智中的大概位置,以及他們的優勢和弱點:
1、產品形態等強烈暗示嗎丁啉是一個治療較嚴重病癥的藥品;2、嗎丁啉的品牌名、產品名、包裝盒、白色藥片等產品形態,都有非常明顯的西藥特征,加之主要由醫生處方開出,這些信息均給消費者一種強烈暗示,這是一個治療相對較為嚴重癥狀的藥品,功效強。按照中國消費者對于藥品的認知:藥效越強,副作用也越大,在不得不吃時才服用,不能經常吃。
而調查數據顯示:消費者認為消化不良是“常見的小毛病,沒有什么影響”超過50%,顯然,對于消化不良這個小毛病,特別是飲食不當引發的消化不良,用點酵母片之類“小藥”就可以了,嗎丁啉并非首選。也正因為這些認知,西安楊森推出的兒童裝嗎丁啉懸浮液,也始終沒有占到兒童消化不良用藥市場多少份額。
嗎丁啉主動“舍棄”大量區域市場
由于國內藥品銷量80%都在醫院。加之長期以來,中國藥品零售渠道的不暢,使嗎丁啉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醫院渠道的銷售,一般都是通過醫生開處方銷售,來帶動零售市場。這樣,嗎丁啉在確定重點市場時,當地是否有完善密集的醫院渠道就成了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同時,醫藥消費與健康意識、經濟收入等密切相關,區域差異非常大。
結合上述兩大指標,我們不難發現,嗎丁啉主要力量聚焦在江蘇、浙江、廣東、上海等幾個省市,而其他區域則暫時無法顧及。這種極度“聚焦”的做法,使得嗎丁啉在中國的發展極不均衡,在江浙市場已趨成熟,消費者對嗎丁啉耳熟能詳;而在黑龍江、江西等被“舍棄”的地區,山高皇帝遠,消費者對嗎丁啉知之甚少。
嗎丁啉的“胃藥”新身份,阻止消化不良消費者的選購
通過整理分析嗎丁啉的廣告歷史資料,可清晰地再現嗎丁啉的推廣進程:
1989年嗎丁啉以“止吐藥”面市;1990年改以“消化不良藥物”出售,廣告訴求四大癥狀“上腹飽漲、餐后不適、腹脹、食欲不振”,廣告語為“消化不良找嗎丁啉幫忙” ;2001年,為了擴大銷量,嗎丁啉在廣告中訴求的癥狀增加為“胃脹痛”、“胃脹”、“胃堵”、 “惡心”、“消化不良 ”等 ,廣告語改為“恢復胃動力,找嗎丁啉幫忙”。至此,西安楊森開始在大眾傳媒上明確將嗎丁啉定義成“胃藥”。
醫生對消費者的認知也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在研究中發現非常多的消費者第一次接觸嗎丁啉是因為“胃痛”、“胃酸”等癥狀,而從醫學刊物上則發現了醫生將嗎丁啉作為解決這些“胃病”癥狀的記載。漸漸地,消費者的認知中逐步建立、加強了嗎丁啉的“胃藥”身份,而過往的“消化不良藥物”的身份開始淡化。
后來的跟蹤研究中也證實了這點,隨著嗎丁啉廣告訴求癥狀繼續擴大到 “脹痛”、“反酸”、“惡心”、“嘔吐”, 廣告語改為“針對胃動力,幫助胃健康”,并開始啟用“胃”作為廣告中的主角。在2003年底的市場調查中發現,消費者將嗎丁啉、斯達舒及三九胃泰視為同一類產品,是用來治“胃病”的。
在西安楊森企業、醫生等醫學專業人士的看來,“胃病包含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胃藥包含治療消化不良和胃炎、胃潰瘍的所有藥物”。因此,對于西安楊森而言,一直都認為嗎丁啉是個“胃藥”,這個身份從未改變,改變的僅僅是不斷擴大使用用途。
有趣的是,消費者卻不這么認為。他們的看法是:胃炎或胃瘍潰才叫“胃病”,“消化不良”則是另一種“病”。“胃藥”是用來治胃病的,即胃炎、胃潰瘍,其表現癥狀主要是“胃酸、胃痛”,當然也能治療這些“胃病”引起的“胃脹”。而消化不良則是平時飲食不當引發的,是一種常見小毛病,甚至不能算病,這個時候就要吃助消化藥物來幫助消化,解決其“胃口不好”、“肚子脹”的問題。消費者這一認知,對研究消化用藥市場意義非常重大。
由于“消化不良找嗎丁啉幫忙”已經深入人心多年,很難改變,因此該認知在消費者中仍將長期存在,特別在其強勢市場。這樣,嗎丁啉有了兩種身份,并導致消費者認識混亂:新進入的消費者認為嗎丁啉是胃藥,“消化不良”小問題吃嗎丁啉簡直就是亂彈琴;而原有的消費者心中頓起疑心:原來嗎丁啉是治胃病的(猛藥),仿佛覺得自己好多年都 “吃錯了藥”。
嗎丁啉腳踏兩個截然不同的市場,滿足兩種不同需求,使自己更傾向一個“治療胃病的藥品”;而被消費者普遍稱為“小藥”的酵母片等,在消費者的經驗中單純“助消化”,沒什么副作用,這種較大的差異性,是大量消化酶市場得以存在的核心原因。
對消費者觀念中的嗎丁啉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后,我們進一步堅定了消化不良用藥市場存在大量空白--既有地域性空白市場,也有嗎丁啉無法覆蓋的“日常助消化”功能性需求市場空白。
精準定位,避開競爭
在發現助消化藥市場存在巨大的空白后,我們立即向江中藥業提出江中健胃消食片的品牌定位——“日常助消化用藥”。定位在“日常助消化用藥”,避開了與嗎丁啉的直接競爭,向無人防御且市場容量巨大的的消化酶地方品牌奪取市場,同時也在地域上填補“嗎丁啉”的空白市場。同時,江中健胃消食片的現有消費群集中在兒童與中老年,他們購買江中健胃消食片主要是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多發的“胃脹”、“食欲不振”癥狀。顯然,定位在“日常助消化用藥”完全吻合這些現有顧客的認識和需求,并能有效鞏固江中健胃消食片原有的市場份額。
由于“日常助消化用藥”的定位,占據的是一個“空白市場”,所以我們建議企業全力開拓整個日常助消化藥的品類市場,用一個產品覆蓋所有的目標人群。與此同時,江中應積極儲備新品,如兒童專用型助消化產品,待時機成熟后推出,自行細分市場。
我們同時指出,鑒于“日常助消化用藥”定位的第一步是針對“消化酶”等產品要市場份額,而這些沒有推廣,僅靠低價滲透的產品,二三線城市是它們的主要銷售來源。因此,江中藥業實施的 “渠道掃蕩戰”的結果,不僅僅對江中健胃消食片即時銷售產生影響,還將直接影響這一戰略的實施,應務必確保成功。
廣告定位:直接有效
確立了“日常助消化用藥”的品牌定位,就明確了營銷推廣的方向,也確立了廣告的標準,所有的傳播活動就都有了評估的標準,所有的營銷努力都應遵循這一方面。這樣才能確保每一次的推廣,在促進銷售的同時,都對品牌價值(定位)進行積累。
由于本身避開了和嗎丁啉等品牌的競爭,面對的是需求未被滿足的空白市場,廣告只需反復告知消費者,江中健胃消食片是什么,它能起什么作用,就能不斷吸引消費者嘗試和購買,從而開拓這個品類市場。江中健胃消食片制定了廣告語“胃脹腹脹,不消化,用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傳播上盡量凸現江中健胃消食片作為“日常用藥、小藥”,廣告風格則相對輕松、生活化,而不采用藥品廣告中常用的恐怖或權威認證式的訴求。
由于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主要癥狀是“食欲不振”,而不是成人的“脹”。另外,兒童及家長的媒體收視習慣、兒童適用藥品在廣告表現上均有較大不同。這樣一套廣告片很難同時影響兩個迥異的人群,企業決定對兒童再單獨拍攝一套廣告片,在兒童及家長收視較高的時段投放,簡單明確地提出家長的煩惱:孩子不喜歡吃飯。“哄也不吃,喂也不吃”是最真實的寫照,引起家長的關注。最后告知解決之道:“孩子不吃飯,快用江中牌健胃消食片”。
在廣告片創作中,我們建議為江中健胃消食片選用一個和品牌定位的風格、形象趨于一致的藝員,并推薦了小品、影視演員郭冬臨,主要是看中他健康、親切、關愛他人,輕松幽默又不落于純粹滑稽可笑的形象。而且郭冬臨拍攝的廣告片數量較少,消費者不易混淆。同時,郭冬臨一人演繹了江中健胃消食片的“成人”、“兒童”兩條廣告片,避免消費者誤認為是兩個產品,從而加強兩條片之間的關聯。
在針對成人消費者的電視廣告中,穿淺綠襯衣的郭冬臨,關懷地對著鏡頭詢問,“你肚子脹啦?”接著鏡頭拉遠,他坐在椅子上,作出胃脹腹脹的表情,“胃脹?!腹脹?!”,隨后引出解決之道,“胃脹、腹脹、不消化,用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廣告片的畫面干凈簡單,與國際4A所倡導的塑造“品牌形象”的做法大相徑庭,祛除了過多的裝飾,定位廣告直擊消費者心智,從而快速引起消費者共鳴。這使得眾多的消費者消化不良,出現胃脹腹脹的癥狀時,立即會想到江中健胃消食片來解決問題。
這樣的廣告片,直擊消費者需求,能夠快速地拉動銷售。直接見效的品牌廣告,可以協助品牌更快走入市場,同時激起企業、經銷商與消費者的熱情,有利于良性地將品牌推廣進行下去,一步步地加強消費者的認知,逐漸為品牌建立起獨特而長期的定位——真正建立起品牌。
在推廣力度上,江中藥業深知,僅有一個好產品與好定位是不夠的,一定要把這個產品所代表的概念或價值構筑在消費者的心智中,才會完成“驚險的一跳”,實現商業價值。而且競爭對手也在尋找利潤增長來源,自然不會坐視江中慢慢去開拓獨享市場。所以江中健胃消食片需要采用狂風暴雨式推廣,迅速打入消費者心智。
正因為企業上下都具備了這一意識,江中健胃消食片很快得到了集團在財力上的最大力度支持,在2002年就投入了過億廣告費用,為迅速搶占“日常助消化用藥”定位打下堅實基礎,市場也給企業豐厚的回報,當年銷售額就直線上升到了3億多元,比2001年翻了近三番!終于突破了江中健胃消食片年年銷量不過2億的銷售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