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途多舛的“米老鼠”又陷入了“小貓”的窮追猛趕之中
一場貓捉老鼠的游戲正在上演。這是一場小貓捉大老鼠的游戲。
2月11日,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公司——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提出以660億美元收購迪斯尼公司。根據兩家公司公布的最新業績報告,2003年康卡斯特營業收入為183億美元,而迪斯尼為284億美元,幾乎比康卡斯特高出一半。康卡斯特這只“小貓”為什么有如此的膽量要抓迪斯尼這只“大老鼠”?
這起惡意收購與不久前賽諾菲對安萬特提出的惡意收購相比,有一個共同點,即在營業收入方面,收購者小于被收購者,而在市值方面則剛好相反。康卡斯特提出收購時,迪斯尼的市值為485億美元,不足年營業收入的兩倍。而康卡斯特的市值超過營業收入的4倍,約為770億美元。這是康卡斯特敢提出惡意收購,并保證其股東在合并后仍保持多數股的一個基點。
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么迪斯尼這只“大老鼠”會淪落到被“小貓”追堵的地步?業績是眾所周知的原因。自1998年后,迪斯尼業績步步下滑,迄今其利潤仍比1998年低1/3,而股價則仍位于1997年的水平。
但是,康卡斯特似乎把握住了一個絕好的機會。1月份,迪斯尼的重要商業伙伴,蘋果公司CEO喬布斯的Pixar動畫制片公司終止了與迪斯尼的合作。盡管這不會立即對迪斯尼的業績造成不良影響,但迪斯尼公司CEO艾斯納的領導能力卻因此受到進一步的懷疑和挑戰。據了解,迪斯尼與Pixar公司關系破裂的原因之一,是艾斯納曾數次在私下場合發表讓喬布斯極為不滿的談話。
另一方面,去年憤然辭職的兩名董事羅伊·迪斯尼和斯坦利·戈爾德又發動了一場“倒艾”運動,并在最近獲得重要支持。迪斯尼將于3月3日在費城召開股東年會。據稱,迄今戈爾德已獲得15%股東的支持。一家為機構投資者投票提供咨詢的公司——機構股東服務公司也在最近建議迪斯尼的投資者不要投票支持艾斯納連任。
康卡斯特的惡意收購使艾斯納陷于內憂外患之中。康卡斯特其實是先禮后兵。它是在合并談判意向遭拒絕后才提出惡意收購的。當然,這種趁火打劫能否成功仍是個未知數。
迪斯尼最能吸引康卡斯特的是其被低估的資產。比如,迪斯尼皇冠上的寶石ESPN是美國收視率最高的體育頻道,這也是康卡斯特最為垂涎的。在康卡斯特的業務中,內容只占一小部分,而迪斯尼在內容方面則是個巨頭,雙方的互補關系非常明顯。按照康卡斯特總裁兼CEO布賴恩·羅伯茨的設想,兩家公司合并能將康卡斯特的分銷能力及技術與迪斯尼的內容完美結合在一起,打造出超過時代華納的世界最大的媒體巨頭。目前,康卡斯特要在其有線電視網上播出必須支付很高而且仍在迅速上升的費用。當它把相關成本轉嫁給顧客時,不僅顧客不滿,連監管機構和政客也都有意見。
康卡斯特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通信與媒體融合的新業務模式。在有線電視市場,康卡斯特的地位已無人能動搖。簡單地增加有線電視用戶已不能提高其利潤率。更何況,康卡斯特的主營業務已受到了來自衛星電視的強有力競爭。
如果康卡斯特成功收編迪斯尼,其市值將達1200億美元,年營業收入將達470億美元(時代華納的市值和營業收入分別為780億美元和396億美元),每年的現金流可增加10億美元。另外,由于迪斯尼的負債率要低于康卡斯特,如果收購按康卡斯特的設想以股票交易的形式進行,康卡斯特的債券信用等級將因此得到提高。
當然,任何一起并購的背后,都不會那么簡單。以艾斯納的性格,他是不會輕易就范的,即使他下臺,羅伯茨與艾斯納一樣,也有同樣的決心把他的公司打造成數一數二的媒體航母。
美國監管機構仍會例常地對收購進行嚴格審查,但估計不會以壟斷為由加以阻止。消息公布后,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已做出這方面的暗示。去年6月,該委員會表示將適當放寬媒體公司合并方面的規定,去年新聞集團對衛星電視運營公司DirecTV的收購獲得批準就是松綁的體現。
部分分析師指出,在各大媒體公司中,維亞康姆、雅虎等都有可能參與對迪斯尼的角逐。迄今只有新聞集團排除了這種可能性。最終,“鼠”死誰手還很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