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為“中國名牌”的50個浙江產品,大部分為服裝、小家電、小工業品、日用品、食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浙江名牌產品的技術含量明顯偏低。
記者在正泰集團采訪時,該公司的新聞發言人廖毅談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正泰集團不僅在多個國家注冊了 “ 正泰 ” 商標,連 “ 南存輝 ” 、 “ 存輝 · 南 ” 也已經在有關部門注冊,而且是覆蓋除了婚介和軍火之外的所有行業。
品牌意識的缺失
正泰是浙江企業中較早的品牌覺醒者,但是正泰的很多同城兄弟,卻因為品牌的缺失,現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
從正泰集團總部出來后,步行十多分鐘,記者來到了曾經占據媒體重要版面的溫州柳市低壓電器市場,這里曾經是全國最大的無品牌低壓電器經營場所。 “ 中國電器城 ” 幾個大字還是非常醒目,兩棟四五層高的大樓,幾百個柜臺經營著共同的低壓電器產品,讓記者依稀可以感覺到它往日的輝煌。昏暗的柜臺以及坐在柜臺后面編織毛衣的女店主,向記者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息:生意很冷清。根據記者的粗略統計,三分之一以上的店主在編織毛衣,將近三分之一的店主在看電視和打牌,剩下的店主除了幾個有口無心應付同樣有口無心的顧客外,都在漫無邊際地聊天。
廖毅告訴記者,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當南存輝和他的正泰集團決定走出溫州,到全國推廣品牌的時候,很多當時規模比正泰大得多的企業對此舉很不屑,認為風險太大,成本將大大提高,所以肯定會失敗,他們更愿意選擇的是留守柳市電器城。 “ 現在他們是守業 ” ,廖毅委婉地說。但在接下來的采訪中,廖毅也承認,前段時間電器產品的原材料價格漲得比較快,正泰和其他幾家大品牌都通過提價的方式規避風險,這一過程中,正泰產品的銷量還在保持上升的態勢。而那些曾經陶醉于他們能夠實現更低成本的企業,因為他們的目標消費者是一個對價格非常敏感的群體,而致使公司陷入了一個兩難的狀態中,日子更加難以為繼。
品牌概念的偏頗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統計顯示, 1982 年,浙江全省僅有注冊商標 2962 件,目前已經達到 16 余萬件,年申請量也由 20 世紀 90 年代初的 4000 件發展到 2003 年的 5.7 萬余件, 2003 年全省的注冊商標申請量兩項數據均位居全國第二位。
商標并不等同于品牌。但在對浙商的采訪中,我們卻常常感覺到,許多浙商在這兩者中劃了等號。記者曾經詢問過很多人,讓他們列舉他們所在地的浙江品牌,有很多人會在無提示的情況下舉出正泰、娃哈哈、雅戈爾等品牌名稱,但當記者進一步詢問,從這些品牌中,他們能夠聯想到什么內涵時,幾乎每個人都無話可說,個別的回答也是 “ 礦泉水 ” 、 “ 服裝 ” 等產品類別名稱。
品牌行業分布不均勻
在采訪中,對于記者浙江無品牌的論斷,很多當地人很憤懣地站起來反駁。他們會告訴記者,浙江有多少多少的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
在查詢資料之后,記者發現,浙江的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的確很多,不過大部分都集中在服裝、小家電、低壓電器少數幾個門類。所謂的著名品牌行業分布不均勻,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
2001 年全國 10 類 “ 中國名牌 ” 產品評定中,只有摩托車和襯衫兩類中有浙江產品; 2002 年 21 類 “ 中國名牌 ” 產品評定中,浙江產品只有 7 類; 2003 年評出的 153 個 “ 中國名牌 ” 產品中,浙江產有 33 個,占 21.6% ,但部分集中在服裝、小工業品、日用品、食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中,其中服裝類品牌占了 13 個,只有波導手機屬于高新技術產業,浙江 “ 中國名牌 ” 產品的技術含量明顯偏低。
品牌技術含量低
著名品牌集中在少數幾個行業,并不馬上就能得出 “ 浙江制造有問題 ” 的結論,像韓國,我們經常聯想到的品牌是三星、 LG 、現代,雖然也都是集中在少數幾個行業,但卻讓韓國成為一個經濟大國、品牌強國。
浙江品牌的問題還不僅僅是行業分布不均,更重要的是品牌產品技術含量低,高科技產品較少,進入門檻低,更容易為其他新興工業區所取代。《成功營銷 · 新生代 2003 最具競爭力品牌調查》顯示,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幾位的冰箱產品為 “ 海爾 ” 、 “ 容聲 ” 等品牌;彩電產品為 “ 長虹 ” 、 TCL” 等;電腦產品為 “ 聯想 ” 、 “ 方正 ” 等。近年增長迅速的轎車產品為 “ 帕薩特 ” 、 “ 桑塔納 ” 等。上述家電、電腦和轎車等電子信息產品或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鮮見浙江產品的影子。被評為 “ 中國名牌 ” 的 50 個浙江產品,大部分為服裝、小家電、小工業品、日用品、食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浙江名牌產品的技術含量明顯偏低。
品牌生命力脆弱
浙江白色家電業曾經很輝煌,出現過 “ 西泠 ” 冰箱、 “ 東寶 ” 空調、 “ 金魚 ” 洗衣機等消費者熟知的品牌。如今卻已蕩然無存。
“ 西泠 ” 冰箱曾是國內四個最早生產冰箱的企業之一, 1991 年、 1992 年,西泠和華日兩家企業的冰箱占了國內市場 90% 的份額。但面對新興品牌的挑戰,西泠沒有及時地采取品牌維護措施,到了去年年中,已經停產幾年的西泠在無奈中成為 “ 冰箱大鱷 ” 顧雛軍的口中食。
“ 東寶 ” 空調也已經破產, 2003 年兩次東寶商標拍賣,卻因無人問津而流拍。
“ 金魚 ” 洗衣機與日本合資成了 “ 松下 ” 。
一些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領先的品牌,如抽油煙機等,由于長期依靠價格競爭,利潤越來越薄,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如果長期如此,消費者把它等同于便宜貨后,無疑會損害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