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鼻骯ひ擔鶴鬩災С紙峽斕木濟增長
ノ錛圩呤疲閡蛩夭蝗范ǎ有機遇也有壓力
サ鼻骯墑校盒枰政策拯救
今年三季度,預計GDP增長9%。表明我國經濟運行正在經歷由過熱到逐步降溫的調整走勢,宏觀調控正在逐步見效。但是,當前工業速度回落和股市低迷等問題值得探討。
客觀看待工業速度回落
1~7月份,全部國有工業企業及年產品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29337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7月份當月完成增加值4409億元,同比增長155%,增速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月低1個百分點。工業速度連續幾個月小步放緩是好事還是壞事?如何看待當前的工業速度?
工業速度持續減緩為扭轉經濟過熱奠定了基礎。
在我國三次產業結構中,存在第一產業比重小和第三產業速度慢的問題,因而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二產業的增長來拉動,而在第二產業中工業生產占絕大比重并起主導作用,可以說工業速度的快慢直接決定了經濟增長的快慢。2003年工業生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32%,今年上半年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6%、671%和268%,第二產業的貢獻遠遠高于其他兩個產業的貢獻率。
由此可見,工業走勢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國民經濟的走勢,因而要控制過快的經濟增長,必須有效控制工業生產的較快增長,工業降溫是扭轉經濟過熱的充分必要條件。在國家政策作用下,近兩個月工業速度逐月減緩,由年初的20%以上降低為目前的15%~16%,部分過熱行業的不合理超快增長被控制住,工業速度減緩意味著國民經濟向實現“軟著陸”又邁進了一步,國家宏觀調控進一步取得成效。
重工業快速回落、輕工業穩步增長工業結構趨于合理。
數據表明,近兩個月工業速度逐月回落,如果進行結構性分析,可以發現,工業速度減慢主要是重工業速度快速下降所致,輕工業增速基本保持穩定。4~7月份重工業增速分別為214%、189%、174%和172%,輕工業分別增長166%、16%、153%和144%,重工業增速每月以2~3個百分點的速度下降,輕工業降幅很小。目前的增長格局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宏觀調控的意圖。
目前的工業速度足以支持合理較快的經濟增長。
分析表明,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約在9%~95%左右,實際增長率85%~9%應為合理區間。但是,自去年以來我國多個季度經濟增長在95%以上,今年上半年增速達到97%,實際增長持續高于潛在增長率使經濟運行承受巨大的壓力,能源、原材料瓶頸制約日趨白熱化,各樣矛盾凸現。如果GDP增速適度回落,保持在85%~9%之間,符合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經濟發展也仍處于快車道運行。
要支持85%~9%的經濟增長,工業增速保持在13%~14%左右即可,也就是說目前155%的工業增速還有一定的下降空間。假如工業生產增長135%,按照工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的低限計算,工業生產將拉動GDP增長81個百分點,而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共同拉動GDP增長09個百分點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所以,我們不必擔心工業速度的下降,目前的工業速度或者說更低一點的工業速度仍足以支持國民經濟的較快增長。宏觀調控壓縮的是工業行業的不合理增長部分,而推動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行業仍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工業經濟的發展是健康的、協調的。
物價回落有機遇也有壓力
物價水平持續走高是今年經濟運行中最敏感的問題,在國家出臺緊縮性的宏觀調控政策后,多項經濟指標開始回落,但是物價水平依然保持較高,6、7月份居民消費物價分別上漲5%和5.3%,物價漲幅屢創新高,引發了一些問題,如對低收入階層造成較大生活的壓力,利率提高的預期和要求也更為強烈。如何看待目前的物價高漲?
6~7月物價高漲受翹尾因素的影響較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6、7月是物價翹尾因素最為顯著的月份,6月份CPI上漲5%,其中的翹尾因素是3.9個百分點,而新漲價因素只有1.1個百分點。7月份CPI上漲5.3%,大概有4.5個百分點的翹尾因素,新漲價因素只有0.8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在不斷減少,環比價格指數也在降低,充分說明目前的物價高漲不具有持續性,只是暫時現象。從8月份開始,翹尾因素就逐步減弱,預計為3.7個百分點,9月份為2.6個百分點,10月份為1.6個百分點。隨著翹尾因素的逐步減弱,以及農業豐收后,農產品供給狀況大幅改善,糧價走勢將進入平穩區間,對CPI向上的影響會減小,物價水平將穩步回落。可以說目前的物價高漲只是強弩之末。
物價走勢存在不確定因素
由于生產和投資仍將保持不低的增長速度,煤電油運緊張局面短期內難以根本好轉,7月份部分鋼材價格有所回升,政府對電、運輸等價格水平進行上調,特別是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走高,目前已突破40多美元,將在一定程度上拉動能源、原材料價格水平的上升。
服務價格陸續上調也不利于價格的穩定。政策性調價因素影響服務價格上漲,可能成為今后一段時間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重要因素。服務價格平緩上升,是上半年穩定價格總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1~6月,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0%,漲幅比上年同期低0.1個百分點,比同期價格總水平漲幅低1.6個百分點,僅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5個百分點。在食品價格大幅度上升的情況下,起到了穩定價格總水平的作用。但從二季度開始,各地上調公共服務價格的措施有所增加。從國家統計局數據看,居民用水、用電、燃氣價格的上調,導致4、5、6月居民居住價格同比分別上漲3.8%、4.6%和4.9%,環比分別上漲0.4%、0.3%和0.3%。
從發展來看,下半年許多城市可能繼續出臺提高水價、煤氣價格、房租、教育收費和城市公交運輸價格的措施。服務類價格占居民消費價格的權重約為23%,對居民消費價格上升有較大的直接影響,如果下半年公共服務價格上調的措施出臺較多,將成為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重要因素。
股市需要政策拯救
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但是,我國股市漲跌起伏卻與經濟發展不同步。宏觀經濟和微觀實體的良好運行,并沒有帶來滬深股票市場的繁榮,進入4月份以后,受緊縮性宏觀調控政策、人民幣利率提高的預期、限期撤回股市違規資金、上市公司丑聞頻頻出現等因素的影響,自4月份起,股市急速、大幅下跌,上證綜合指數從4月1日的175815點,下跌為8月12日的137385點,短短4個月下跌了3843點,跌幅高達219%。股票市場持續陰跌,跌速之快、跌幅之大,不僅是中小散戶無所適從,而且各大基金連呼看錯了行情,向投資者道歉。
2004年7月28日,上證指數創出2004年新低1366點,與2003年11月13日上證指數最低探至1307點時的1231只A股流通市值11496億元相比,這1231只股票流通市值只剩下11216億元,有280億元的流通市值蒸發而去。上證指數從4月7日至6月29日,短短54個交易日內流通市值損失3809億元,平均每天損失7054億元。股市暴跌,最大的損失者只能是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據證監會網站公布,投資者開戶數在2003年11月份突破7000萬整數關口,到2004年6月份達7146萬人。從建倉時間看,這新增的146萬人在本輪行情中全部被套。
完善的市場經濟需要發達的資本市場來支持,起伏不定的股票市場阻礙正常的融資渠道,制約了國民經濟向成熟化、規范化方向的發展。面對風雨飄搖中的股市,我們期待政府盡快出臺救市政策。
保險資金入市只欠東風
2004年6月,據保監會主席吳定富透露,保險資金參與大型基礎設施投資和直接入市的有關規定正在加緊制定中,國務院對此非常支持。據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都認為,保險公司直接入市,無論在外部環境還是內部準備上,都已是瓜熟蒂落,只待發令槍響。
發令槍聲最有可能來自擬定中的“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市場管理辦法”。根據該辦法,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投資范圍將有所擴大,除了國內已發行上市的流通A股外,還可以投資國內A股市場的非流通股,包括國有股、法人股以及保監會認可的與A股相關的其他品種,如可轉債等。可以預期,一旦有關辦法正式出臺,對股市的利好刺激作用將極為明顯。
印花稅下調存在空間
同保險資金直接入市一樣,有關證券交易印花稅下調的傳聞也一直不絕于耳。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大體有兩個方案正在醞釀中,一是改目前的雙邊征收為單邊征收,即不再向買入方征收印花稅,賣出方按02%的稅率繳納證券交易印花稅;另一種方案是維持雙邊征收不變,但整體稅率下調為01%。
國務院發展資本市場九條意見明確指出,要“完善資本市場稅收政策。研究制定鼓勵社會公眾投資的稅收政策。”這表明管理層在政策面上支持、鼓勵通過稅費改革推動證券市場發展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而制定鼓勵社會公眾投資的稅收政策最終還是要通過降低稅費,減少投資者的交易成本來實現。因此關于印花稅的改革應該是勢在必行的,只是遲早的問題。
事實上,出于調控股市的目的,我國已經對證券交易印花稅進行了多次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的每次調整都引發了股市的大幅波動,1997年5月,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的上調直接導致滬指下跌了200點。而2001年11月16日下調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的消息又使得當天的滬指開盤指數跳高了100余點。
拓寬融資政策有望陸續推出
自從2001年股市開始調整以來,券商群體正面臨著日益窘迫的境地。2003年三季度末,股民保證金余額已經下降到3000億元左右,只相當于2000年高峰時的45%。而2002年的傭金制度改革更使券商處境雪上加霜。由于股市持續低迷,多數券商的重倉股連續走低,更把券商推向了尷尬的境地。
缺少資金的支持是導致券商自營業務低迷不振的主要原因。作為落實《國九條》的六個專題工作小組中的一個,拓寬證券公司融資渠道專題小組的任務是重點研究證券公司質押貸款、收購兼并貸款、證券承銷貸款等業務,證券公司作為一般貸款客戶的政策措施,以及完善證券公司同業拆借業務管理辦法的政策措施。在央行、銀監會和證監會三部門緊鑼密鼓地推動下,工作已初見成效。
在可能推出的各項措施中,有望最先出臺的無疑是《證券公司質押貸款管理辦法》。新起草的《證券公司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在實際操作性上將有明顯改進。針對券商的利好政策一旦推出,不僅有利于激活券商,也將對股市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