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大而不強,企業發展快而不久,是現今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那些在各自行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業的成衰興敗,不僅是企業自身的事情,而且關乎國運。如何做大做強中國企業?企業界和學術界對此都在不斷試圖給出解答。《領先之道》以中國人自己的特色思維來總結中國企業的成功經驗,對國內若干“領先企業”進行基因解析,試圖以此找出企業成長的關鍵因素。
全書首先按照9條標準,從國內500家大型企業中,經過3次篩選,選出上海寶鋼集團公司、海爾集團公司、聯想控股有限公司、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為“先鋒企業”。在對這些“先鋒企業”的成長過程進行長期跟蹤分析的基礎上,該書作者尋找出它們在管理上制勝的“共同基因”,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學的新理念。該書經過廣泛的經驗總結,認識到企業的發展和運行,是一個動態的復雜過程,因而它提出導致企業領先的因素不是靜態的幾個孤立標準,而是一個多因素交互影響而又具有內在結構和順序的有機體系。《領先之道》一書認為,英雄領袖(企業的內部動力)、中國理念與西方標準(企業的管理方法)、渠道驅動(企業的外部動力)和利益共同體(共享的發展戰略)是四個導入先鋒企業的因素,它們共同導致企業最初的成功;而企業文化、核心競爭力、快速反應和遠景使命是四個先鋒企業的導出因素。導入因素和導出因素在經過一個輪回之后,各個因素之間就開始相互作用,成為企業持續成長的原因。該書認為,企業的成長是在各個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才得到實現的,它突出表現為這四個方面:企業文化和遠景使命幫助提升管理者的領導力;核心競爭力與企業文化及時調整企業運營管理的策略;快速反應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創造市場;遠景使命與快速反應令企業的目標加速。由此,該書還總結出,屬于21世紀的企業應有以下8項商業本質特征:1、行事基于戰略、謙卑的英雄領袖;2、適應變革和基于知識的管理;3、基于價值鏈的營銷方式;4、強調一致性的利益共同體;5、造就創新的企業文化;6、基于創造客戶價值的核心競爭力;7、善于體認趨勢的快速反應機制;8、開放而敏感的辨認航向。
當然,在現實中,企業隨時面臨著各方面的問題和挑戰,做好企業并非易事。《領先之道》一書以管理學理論為依托,以上述的管理理念為線索,結合寶鋼集團、海爾集團、聯想集團、TCL集團、華為技術公司、創維集團、廣東美的、光明乳業、希望集團等十多家國內領先企業和若干家國際著名企業的具體管理實例,對企業管理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都做出了明確肯定的回答。
《領先之道》一書的三位作者中,有兩位都是典型的管理學學者,他們經過8年的探索和積累,才形成了這樣一本精心之作。該書語言簡潔有力,思維和敘事方式都是地道的中國式。從該書可以看到,隨著我國企業管理實踐的發展,管理理論和管理類書籍的水平也逐漸上了一個臺階。《領先之道》一書試圖以中國式的語言,系統化地總結中國企業的管理經驗。并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別具一格的企業管理模式的理論新構架。該書的嘗試和努力,雖然是初步的,但其重要意義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