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帥、巨虧、變陣,長虹正在發動一場擺脫“舊長虹”的大戰役,試圖讓這個停滯的巨人重新健步如飛。無論是感染經銷商、打動基金經理,還是對消費者的感觀“刺激”,已經成為行業追趕者角色的長虹,正在用營銷的立體思維攻克市場、挑戰自己。
召開投資者關系會議僅僅是兜售公司股票嗎?四川長虹的答案表明,事情并非如此簡單。
5月17日,四川長虹首次投資者關系會議在綿陽總部召開,2004年巨虧之后的四川長虹,在“新班長”趙勇的率領下,已把企業的營銷工作拓展至資本運營層面。
良好的投資者關系無疑能改善公司形象,因為上市公司的股價高低,從來都與業績成正比關系。國內外經驗表明,獲得機構投資者的支持,就能穩定股價。
把獲得投資者支持視為公司整體營銷的一部分,無疑是趙勇上臺后的一項新舉措。而今年以來,四川長虹發動的“長虹品質、感觀見證”營銷運動,正通過電視、紙介媒體、路牌、網絡等廣告形式,通過千人經銷商會議輪番轟炸,力圖使這場“感觀革命”婦孺皆知。
長虹在變,然而結果需要等待。四川長虹發動的這場全方位的營銷戰役,花出去的是錢,得到的是曇花一現還是沉甸甸的果實?
打動基金經理
員工滿意、顧客滿意、股東滿意,趙勇時代,四川長虹的企業文化理念得到重新定義。
“只有滿意的員工,才能提供好的服務、產品讓顧客滿意,顧客滿意了,他才愿意購買你的產品和服務,你才能掙錢,股東才會滿意。”四川長虹董事長趙勇如此闡述“三個滿意”的關系,而且趙勇還強調:“我不回避,把員工放在第一位。”
5月17日,趙勇重掌長虹10個月后,面對國內30多家基金、證券公司代表,趙勇需要用坦誠換取他們的信任票。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擁擠著近1400家上市公司,很多上市公司甚至真正的藍籌股公司都很容易被忽視。顯然,當下最讓四川長虹如芒在背的是,在一季度報告公布后,股價仍低于每股凈資產。
國外經驗證明,積極提供一貫而專注的投資者關系計劃,可以改善公司形象、提高公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因為這些舉措能擴大投資者基礎、增強股票流動性、提升股票價值,進而為公司未來再融資夯實基礎。
剛剛巨虧,長虹距離再融資有很長距離,這當然不是急功近利之舉。
2004年,四川長虹虧損37億元,這既是公司上市十年來的首次虧損,也創下了中國證券市場之最,負面影響不可忽視。“四川長虹完了吧?”一些不熟悉情況的消費者這么問。
“這是企業全方位營銷必須要做的。”四川長虹新聞發言人劉海中回答說:“截至3月30日,公司凈資產97億元,是同行中最高的,高出同行業企業一倍多,我們需要告訴外界長虹的真實經營情況,長虹沒完,長虹正在重新強壯起來。”
感染經銷商
鏡頭拉前一個月,四川九寨溝九寨天堂酒店,長虹“虹舞中華”千人經銷商(中國)大會要讓1000多名經銷商激動起來。
4月17日晚,豪華的九寨天堂酒店門口,鑼鼓聲中,長虹董事長趙勇率領總經理王鳳朝、副董事長劉體斌與到會代表一一握手。載歌載舞的藏族青年男女,為每位到會者獻上了潔白的哈達。
隆重的歡迎儀式與次日公司高管們鼓動人心的演講,多年不見的大型聚會終于使經銷商們情緒高漲起來。
這是一場針對二三級城市經銷商舉辦的一次大型經銷商會議,面對已經丟失的份額,四川長虹需要搶回來。二三級城市的交易方式是現款現貨,經銷商們需要被鼓舞,相信跟著新長虹能賺錢。
去年10月,四川長虹的營銷隊伍換帥。郭德軒重返長虹,并出任長虹營銷公司總經理,這位營銷系統老人對長虹有著深厚的感情。郭德軒上任后,通過實施新的銷售政策,著力提高銷售系統的效率。
“經銷商的工作要比消費者好做,因為他們跟我們利益相連。”在四川長虹新管理團隊看來,先影響經銷商再推及消費者,這才是事半功倍的路徑。
“經銷商的態度極大影響著公司的銷售業績”,美特斯邦威集團總經理助理黃旭生告訴記者,“而經銷商大會是企業促進經銷商購買的最好的方式。”黃介紹,美特斯邦威每年都舉辦兩次大型的經銷商會議,公司的業績與出席會議經銷商數量的多寡已經呈現正比關系。近五年來,美特斯邦威集團采用“虛擬經營”模式取得快速擴張,銷售額從零起步,快速擴展至20億元,其發展軌跡已經成為MBA的教案。
“家電業的市場營銷技術一直領先于其他行業,而眼下的趨勢是經銷商會議的規模越搞越大,”家電業資深分析人士羅清啟說,“長虹在業界地位已經成為追趕者,更需要取得經銷商的支持,并通過他們去爭取市場份額。”
長虹總經理王鳳朝在經銷商大會上表示,千人經銷商大會作為一種營銷活動,拉開了今年長虹的營銷序幕,接下來,長虹將有一波接一波的營銷攻勢。
執行力大考驗
2005年一季度報告顯示,四川長虹取得凈利潤1.73億元。對比去年的虧損,這個數字近似神話,因為剛剛傷筋動骨,長虹就健步如飛。
劉海中說,今年1月,是長虹歷史上銷售收入增長最快的月份,同比增長58%,而上一個高峰發生在1997年,當時時值中國國產彩電大發展。2005年1季度,長虹彩電銷售增長30%,空調銷售增長338%,由于基數低,電池、視聽產品更是以多倍數增長。特別是長虹朝華,這家在2004年10月中旬創建的公司,在一季度就為公司提供了10%的銷售收入貢獻、7~8%的利潤貢獻。
在劉海中看來,這份報表盡管含有召開經銷商會議、終端大力促銷等短措施起的作用,但從去年開始啟動的一些“長措施”也已顯現作用。
他所指的長措施有三項,第一是組織結構調整,打破高度集權的經營模式,建立起子公司經營模式,激勵各個產品公司的負責人真正促進業務增長;第二個是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長虹朝華就是一例;第三個是大力推行“職工滿意、客戶滿意、股東滿意”的企業文化。
但是,長虹畢竟正在大量花錢:召開大規模經銷商會議、加大央視廣告投放量、加大各種媒體的廣告投放、耗資6000萬理順全國維修商的糾紛、提供4000萬元為員工普漲工資、投入5000萬元加大基礎技術研發力度……這些花出去的錢,都需要靠銷售收入掙回來,怎么掙?
也許,這正是長虹的掣肘之處。企業調整全面展開,好的營銷環境已經造就,但是內部執行力能否跟上?曾被前任董事長倪潤峰斥為患上“大企業病”的長虹,各個部門能否跟隨企業的新目標高效運轉起來?
慢系統一下子高速運轉,體系難免出現問題,對此,趙勇認為,“有兩種方式解決,一種是慢下來,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另一種是更快,讓痛苦早點結束。目前,我們的選擇是更快。”
現在,外界需要觀察的是,在“更快”思路下的長虹,能否花小錢掙大錢?這,需要時間等待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