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民營航空公司、國營航空公司和國外航空公司將在新航線開發、民航和貨運市場展開白熱化的較量,并將給中國航空業的建設帶來新的商業契機。
2005年3月11日,中國首家民營航空公司奧凱航空有限公司一架波音737-900客機在天津機場成功飛上藍天,標志著中國民營航空正式進入了民航市場。
無庸置疑,奧凱的成功,是中國民航業不論在客運服務上,還是在貨運服務上實現經濟增長重大的一步。它將帶動更多的私人投資進入中國民航業,中國航空業也將呈現出新的圖景——更多航空線路的增加,飛機起降落頻率的增多,價格競爭更加激烈。更多的企業家將會從奧凱的成功中獲取經驗,展開更加強勢的商業航空的新一輪較量。
競爭將全面白熱化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航空市場,在這個方面,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與之相媲美。這個需求同樣體現在貨運服務上。中國的航空市場需要更多來自國內或國際私人的投資,共同實現中國航空業的增長。這個增長勢頭將成為中國航空政策上的又一挑戰。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三年,新航線、新開發的機場和航空公司不斷地擴大和增長,都將會給航空業的建設帶來新的商業契機。隨著中國中、西部的不斷開發以及休閑旅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游客數量都將會大幅上升。這對于中國航空業的發展來說,無疑都是巨大潛力所在。
作為民營航空,必然需要通過自己的特色經營,才能更有力地與國有航空公司競爭。這些特色能夠在諸如客服質量、航班次數和準確起降落質量、行李的處理、柜臺服務的質量、機票價格、顧客回報等優勢服務上體現出來。對于民營航空來說,更多的創新是最為重要的,畢竟,它們進入的是一個已經由國有航空公司主導的成熟市場,只有求新、求異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縱觀國際航空業的競爭態勢,許多國營航空公司最終都是因為不能抵御民營航空明顯的價格挑戰而不得不深陷危機。中國的國營航空公司也應從中吸取教訓,同時,采取合適的策略,發揮主導作用,使得中國的航空市場保持一種健康有序的狀態。
民營航空三大發展機會
對于中國的民營航空公司來說,要想獲取更快的發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中國目前的航空市場來看,不論是從航線上還是飛行頻率等因素上,還有很多國營航空公司沒有觸及到的空白點,中國新興的民營航空公司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充分開辟新的成長機會;第二,新興的民營航空公司因為是剛剛起步,往往在自己的運營模式、方法和管理上有更廣的空間,而不會被原有的管理模式和限制束縛;第三,在價格上,通過更便宜的價格和更高質量的服務價值來贏得顧客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經營策略。
與許多成熟的國際航空業領導者相比,中國的客運航空公司還處于一個較為年輕,同時也是正迅猛發展的階段。在全球和國內市場標準下,這些航空業的弄潮兒正在通過遠見卓識的經營計劃,來掌握世界上最先進的航空管理經驗。雖然它們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如今整個世界航空市場都在面對的難題,如不斷上漲的油價、不斷上揚的員工成本、投在安全保障上的花費、高額的市場花銷等,但正因為它們的年輕、經營上的靈活、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它們可借鑒的幾十年世界航空業發展的經驗,它們比其他世界上成熟的航空業者擁有更多能夠取勝的關鍵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