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意畫就是以一種不求物象為描繪目標的表現形式,是以簡練概括的筆墨技巧這一手段來完成畫面的。在某種意義上講已具有了最初的寫意抽象性的特征,或許這就是寫意的最初本意。
一、寫意的本意
寫意花鳥畫盛于明清,延續至今,其最初的創意無可非議,以物抒情,草草不求形似,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形式。有創意的先輩畫家們將寫意花鳥畫技法逐步完善并形成了一個特定的表現程式。后輩在沒有能力超越這一程式的時候,這一程式就成為了創作標準。這種被人們認知的程式,是寫意創作的一個誤區,使人們忘卻了其最初寫意的本意,忘卻了在此以外還有更廣闊的藝術創作的天地。
西方19世紀前是西洋古典畫風,后來出現了印象派,再后來開拓了抽象繪畫的新空間。中國的宋畫最初就是在平面無背景的抽象空間中,對物態進行具體描繪,其后寫意畫逐漸興起,明清時期已很難找出寫實的工筆畫高手。在徐悲鴻留歐以后又以一種新的寫實風改變了中國畫壇。在這之間,清代以八大山人為代表的寫意花鳥畫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完善,形成了氣候,影響了后來的許多寫意花鳥畫家,從而被人們熟悉和認知,漸漸形成了一種模式。
在寫意花鳥畫中最常見的如竹子、梅花、荷花等,似乎都具有某些物象特征,但我們在讀畫的時候,去品味其象與不象的成分已微不足道,大部分已轉為去欣賞其中的用筆與用墨,構圖與意境,畫中的情趣等。可見寫意畫的本意早已離開了寫實的層次。這是寫意畫家們的內在追求,這也是寫意最初的本意。
二、筆墨獨立的可能性
寫意畫的用筆用墨形式早已超出了寫實的范疇,其“干、濕、濃、淡”的表現本身已離具象的物態很遠,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審美形式。這就為我們將筆墨抽象的組合帶來了便利,而抽象的表現空間可以更開放,更廣闊,更自由,這種自由的藝術表現形式,正是當今畫家們不斷追求的新目標。用筆用墨的技巧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藝術語言。
一根線條,在失去物象后能成為獨立的用筆趣味,濃淡干濕的墨色在巧妙的組合之后會出現無窮的韻味。單純的筆墨可以表現出強烈與剛勁,也可以表現出平靜與優雅,可以述說心中的苦澀,也可以表現歡快與喜樂。而抽象更單純、更講形式與構成,沒有形體的約束,在藝術語言上更直接,這就是抽象畫的藝術魅力。
任何一幅寫意畫作品都不可以重復再現,即便是畫家本人也無法復制同一作品,因為寫意的表現存在著一種偶然性,寫意的表現是“筆筆生發”,根據第一筆去畫第二筆,根據已畫的部分再畫后面的,永遠是加法形式,沒有修改的可能性。這是在宣紙上畫水墨寫意的弱點,又是不可彌補的遺憾,也是這一畫種最大的難度,但水墨的偶然性反過來增加了其藝術趣味,使之有不可重復之感。寫意畫的偶然性也同時意味著一種潛在的抽象。
世界上的畫可能沒有比水墨畫更簡練的了,紙與墨,或加一點赭石花青,即可以完成作品,而作品完成之快也使人嘆為觀止。正是這一特殊的表現形式使得寫意在表現激情與感受時,最直接、最簡潔,畫畫的人痛快,看畫的人心情舒暢,這是寫意畫自興起以后使人留戀至今而不衰的一個理由。
三、抽象構成的形式
我羨慕那些抽象畫家的作品。純抽象作品是畫家的膽識與魄力的表現,是對藝術的真誠與執著的追求。在尚未完成那種單純的追求之前,我更喜歡把兩者相結合,即抽象與具象的結合。抽象給作品帶來了無限的想像空間,而具象給這一無邊的空間設定了一個范圍,這個范圍就是自我內心的一種性情,一個明確的心境。
作品《水韻》以單純的水墨畫的荷花,大自然的水蘊育出了這一“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在表現上更是以水與墨的交融,表現了墨氣的韻味。花似乎具象,規定了物的范圍,而花以外在創作中沒有任何具象的思考,是一個抽象的水墨形式,是干裂的線條與濃淡水墨的組合。這種不確定的形式使我們離開了對荷花的欣賞,而更多的轉向水墨韻味,這也是寫意特有的抽象美。
如果說《水韻》偏于具象的話,那么作品《逝》近似于全抽象,畫面由兩大塊組成,前面的強烈,后面的稍弱,重筆焦墨達到了極重極強,下部幾處干筆使焦墨不孤立存在,然后用淡赭墨沖出了一種流動感。在極強與極弱的對比中組合成了抽象的形體,沒有具體形態的約束,單純地表現了筆的力量與墨的韻味。畫面的整體分割也是簡約明了,并沒有對具象景物的刻畫,上面一只飛鳥為這幅畫規定了空間,使抽象的不確定的筆墨形式似乎變為了某種物體,分出了天與地的空間。飛鳥的表現是具體的意境,把一個瞬間凝固為一幅永恒的畫面。抽象的部分變為靜止,有生命力的飛鳥產生一種動的感覺,這一動一靜的對比為畫面增添了生機,畫中欲求表現一種抽象的意境,即“一瞬即逝”的感覺,希望人們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
劉文生1956年生于天津。1976年任天津工藝美術學校中國畫教師。1986年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班畢業,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94年日本筑波大學日本畫專業大學院畢業,再次獲藝術碩士學位。作品曾在《迎春花》、《中國書畫》、《國畫世界》等中國畫刊上多次發表。作品曾在“第七屆全國美展”、“天津美展”、“第二屆亞洲聯展”、“海峽兩岸工筆畫展”等展出并獲獎。在日本筑波、東京、大阪、仙臺、福島、琦玉、九州、橫浜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現為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