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東波對繪畫法度有從容、灑脫的純熟把握,純熟的寫實造型能力、日臻完美的構圖形式、灑脫飄逸的線條、滋潤豐富的墨韻,兼長人物、山水等,能從己意而為之,不為時好所俯仰。
人物畫是王東波創作中涉及較多,運用的技巧和形式更完備和豐富的畫種。王東波的人物,不僅筆墨熟練,墨色豐富,而且用不同的手法,表現不同的對象,傳達不同的情思。以寫心為最高標準,用人物面部等重要部位的微妙變化表達人的內心世界的秘密。他筆底下的古典人物題材,是對遠逝的流風遺韻的追思,時而表達了遁跡山林的高士逸趣,時而反映了耽情詩文的才女情致,有神有勢,生趣盎然。
他的山水作品十分注意意象運用。下筆落墨,筆隨心運,有形無跡、意到筆到;筆靈動而凝練,墨氤氳漫漾。他的筆墨不再是古典的蕭疏、荒寒與蒼白、乏力,而是注入了當代生活中令人感奮的激情,在作品的點、線、面與筆墨中體現出一種運動感覺與張力,使作品在虛實、濃淡、遠近、大小之中建立了令人陶醉的藝術魅力。
他善于用線,在變化中求生動之趣,在組合時創造出一種現代的意境。特別是有時以類似“鐵絲”的線條,表現出造型中的一些現代特質。他比較注重傳統技法的運用,但又不排斥新的技法和新的筆墨,從他的畫中可以看到傳統筆墨的繼承和新生。融合各種異質文化中與他相契的元素,大膽加入絢爛華麗的色彩,這些色彩連同水、墨,在宣紙上繪出奇異的點、線、面的有機組合,形成了有強烈的、有張力的、有沖擊力的現代審美意趣的視覺藝術品。
王東波,手中有“筆”,心中有“墨”,步入創作的旺盛期,散思見收,勤奮之勁日隆,最終的成功與否完全取決于他的內在追求和對歷史機緣的把握。
王東波 1964年生于無錫,畢業于江南大學美術系,結業于北京畫院研究生班。自幼酷愛繪畫,80年代初,曾就讀于無錫書法藝專,進行書法創作至今。1984年得到北京畫院院長、著名畫家王明明先生的具體指導,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90年代初,在深圳從事國畫、油畫、漫畫創作,幾十年來創作了大量作品。多次參加美展并獲獎,現為無錫和平畫院院長、錢松巖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