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會館小史
社旗山陜會館位于河南省社旗縣賒旗鎮城區鬧市中心。它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至光緒十八年(1892年)竣工,歷經136年,其中累計施工時間70余年。會館主體建筑呈前窄后寬態勢,現存建筑東西最寬處62米,南北長156米,總占地面積12885平方米。整體建筑分前、中、后三進院落,現存建筑152間。位于中軸線上的建筑有:琉璃照壁、懸鑒樓、石牌坊、大拜殿、春秋樓;兩側相陪建有木旗桿、鐵旗桿、東轅門、西轅門、東馬廄、西馬廄、東長廊、西長廊、鐘樓、鼓樓、腰樓、藥王殿、馬王殿、道坊院等。另有春秋樓及其附屬建筑,于咸豐七年為捻軍所焚,現存有遺址。
會館整體建筑布局嚴謹,排列有序,建筑及裝飾藝術集宮殿、廟宇、民居、園林建筑之大成,雄偉壯觀,雍容華貴,具有很強的整體藝術美感。館內無石不雕,無木不刻,雕刻工藝登峰造極,如石雕、木雕、磚雕、琉璃、彩畫、宮燈、刺繡等,內容豐富,融傳說、故事、戲曲、典故1000多個,色彩華麗,令人贊不絕口;其中有些木石器深浮雕、鏤雕非常精巧,玲瓏剔透,典雅有致,堪稱雕刻藝術精品。這些建筑、雕刻、裝飾藝術在國內其他會館都是罕見的,它具有重要考古、科學、藝術研究價值。
社旗山陜會館的建立有著特殊的商業歷史文化背景和地緣文化關系。賒旗鎮,古稱賒旗店、賒店,是明清時代的一個著名商業古鎮,具有濃厚的文化積淀。賒旗店位于潘河、趙河交匯處,是南水北轅的水陸貨運集散地,這里經唐河入漢水,又經漢水直達長江,各地客商紛紛來此開店經商,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達到鼎盛,成為與周口鎮、道口鎮、朱仙鎮齊名的中州四大名鎮之一,是南北貨物水陸轉運的樞紐。據清乾隆四十七年《創建春秋樓碑記》記載:“地瀕赭水,北走汴洛,斯鎮居荊襄上游,為中原咽喉,洵稱勝地。”《南陽府志》、《南陽縣志》、《河南地理志》均有記載:“南來舟楫,從襄陽至唐河、賒旗,從賒旗復陸行方城至開封、洛陽,是南北九省商品集散地?!眱炘降慕煌ǖ乩砦恢梦耸鄠€州府的商賈來此經商。城東南設多處碼頭,船只來往,千帆競揚,分類卸貨,再由馬幫、車轅轉發各地。鎮內七十二道街分行劃市,如銅器街專營銅器,騾店街全為騾馬大店,山貨街專營山貨,麻花街專營以麻花為主的小食品等,猶如現在的專業批發市場,行業特色十分明顯。所經營的商品多為糧食、藥材、白酒、生漆、桐油、茶葉、木材、布匹、食鹽等。各地客商在此經營發家致富后,為了更進一步加強同鄉聯誼,發展貿易,占領市場,持久經營,相繼成立了許多同鄉會。于是,同鄉會利用傳統的地域觀念,通過會館這一組織形式,把商埠中同鄉人聯合起來,互相幫助,團結協作,與異地商人進行競爭。其中山陜商賈眾多,他們成立了“鼎元社”,于乾隆二十一年率先興建“山陜同鄉會館”。
輝煌的會館建筑
1.琉璃照壁
琉璃照壁位于會館整體建筑中軸線之最南端,外有廣場,南迎瓷器街,北與會館山門相對而立。壁高10.15米,寬10.60米,厚1.46米,用青瓷磚砌框。中為“五龍捧圣”,左右分為“鴛鴦戲荷”和“鳳戲牡丹”,畫面清雅別致。照壁北面為正面,由476塊琉璃構件鑲嵌而成?;繛榍嗍殢涀?,座高1.60米,寬大的束腰部位,浮雕變形“壽”字及各種造型的蝙蝠圖案,取諧音“?!?,寓“福壽雙全”之意。上部整個壁面以雙層竹節為框,最下部為金黃色仰覆蓮,正中圖案為八邊形,內雕“二龍戲珠”及“鯉魚跳龍門”。龍門呈閣樓狀,樓右為魚尾,樓左現龍身,過龍門之魚化為龍體,升騰而上,共戲一巨大之金黃色蜘蛛,諧音為珍珠之“珠”。此圖暗喻人們應逆流向前,奮發向上,終會有飛黃騰達之日。圖案之兩下角飾以兩個巨大的蝙蝠造型,寓“遍地是?!敝?。
在中國古建筑群中,“照壁”是一種獨特的形式。照壁建設得氣勢雄偉,能起到引人入勝的藝術功效,使整個建筑群體顯得更加巍峨壯觀。照壁壁面的藝術構圖多姿多彩,大致可歸為兩種類型:盒子式和海漫式。而社旗山陜會館的琉璃照壁則為海漫式與盒子式相結合的獨特藝術樣式。壁面華貴,構圖巧妙,工藝精湛,令人目不暇接。
2.霄漢鐵旗桿
山陜會館照壁與懸鑒樓后側山門之間,有一對鐵旗桿,分立于照壁與懸鑒樓、東西轅門之間。鐵旗桿通高17.60米,下部為青石須彌座,上下坊雕仰覆蓮,束腰分雕天馬、麒麟、神牛等瑞獸。座上有二鐵獅,東邊是雄獅,西邊是雌獅,昂首挺胸,體形雄壯,雙獅頭向內轉45度,方嘴圓目,恰與游人目光相遇。鐵旗桿下部直徑24厘米,自鐵獅背插入基座內,空中部分分為五段,每段之結點鑄蓮花或云斗。東、西旗桿從下而上數第一段為懸掛鐵楹聯處,楹聯是:“浩氣千秋昭日月,英靈萬古震綱常。”第四段分掛“大義”、“參天”之鏤空鐵幡,合而為楹聯之楣額。楹聯上部兩段,分鑄兩條蟠龍,遒勁飛騰。為增強藝術效果,龍體變形細長,上下皆繞旗桿兩匝,龍頭、龍尾及龍爪相向內伸,龍體盤曲外張,呈騰飛狀,動感十分強烈。上四段桿身之間設云斗,下二云斗四側鏤“壽”字及梵文吉祥紋樣,上云斗則鏤作古錢形,稱之謂“厭勝錢”,表達商人希冀財源廣進之意愿。云斗下掛風鐸,上四角插鐵旗,鐵旗之端部作關公所用之青龍偃月刀狀。二鐵旗桿之頂部鑄以蓮臺,上各立一鐵鑄鳳鳥,作展翅欲飛之狀。據銘文所記,二鐵旗桿總重5萬余斤,凌空直插云霄,故世人謂之“霄漢鐵旗桿”,為會館增添了莊嚴威武之氣勢。
3.懸鑒樓
懸鑒樓是會館前院位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筑,也是會館的戲樓。
懸鑒樓由24根巨柱高高撐起,以柱與柱礎為主要支撐力點,多種形態的高大柱礎都是上圓下方的復式礎,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天圓地方”的文化思想,盡展南方建筑文化柱礎雕飾藝術之精華,為北方古建筑所罕見。其雕飾內容包括“女媧補天”、“麻姑獻壽”等神話傳說,“杜康造酒醉劉伶”、“五老觀太極”等歷史典故,“八愛圖”等文人學士故事,“二十四孝”故事及吉祥植物、吉祥動物圖案等,可謂豐富多彩。其雕飾手法包括圓雕、高浮雕、平雕、線雕等,多種多樣。特別是位于樓之中心部位的四座金柱柱礎,更為高大華美。
4.大拜殿
大拜殿由前廳后殿相組成。前廳為卷棚頂,系山陜商人聚會與祭拜關公之地,稱“大拜殿”,后殿為關公神位所在地,稱“關帝大座殿”。因地位的特殊性,自然成為裝飾之重點。
大拜殿前最獨特的裝飾莫過于兩側之石雕八字墻,墻下為須彌座。座上立以整塊青石雕成之巨幅石雕,寬1.10米,高1.90米,以高浮雕兼透雕技法雕成。東側雕圖為“十八學士登瀛州”,西側雕圖是“漁樵耕讀”。這兩幅石雕圖與石牌坊相映生輝?!皾O樵耕讀”圖是教化人們安身立命,各守本分;“登瀛州”圖意在宣揚知識為上,宣揚讀書入仕方可登臨仙境的尊儒崇文思想。這兩幅石雕圖都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和研究價值。
大拜殿的柱礎石雕也頗有特色。其十八座柱礎共分七種類型,每類雕飾各有不同,樹上鮮活的果實唾手可得,柱礎上雕出的雄獅、麒麟幾欲跳出;人物造型新奇,蓮葉青蛙雅致,云龍牡丹華貴,既具有莊嚴氣勢,又有生動趣味,富于藝術感染力。特別是殿內四座金柱動物造型柱礎,以整塊青石圓雕而成,南二礎為雄、雌二獅,北二礎為牡、牝麒麟。長方形基座上雕有卷草紋飾,雄獅、麒麟背上都馱有雙層蓮臺。這些雕刻氣勢雄壯,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大拜殿內原來懸掛有數十塊匾額,這些匾額都是各商社敬獻的,其匾額書寫的內容都是贊美關公忠義精神的頌詞,既有經典詞義,又有書法藝術,例如“光明正大”、“浩然正氣”、“與天地參”、“萬古精忠”、“正氣常臨”、“道參光華”、“乾坤正氣”、“義高千古”、“萬世人師”等,讀后使人感到揚眉吐氣,意氣風發。
山陜會館“十之最”
據古建筑專家考察認定,社旗山陜會館創造了全國同類會館的“十之最”:1.全國同類會館占地面積之最。同為國保單位的四川自貢西秦會館和山東聊城山陜會館,其占地面積為3000余平方米,而社旗山陜會館達12885平方米;2.全國琉璃照壁裝飾藝術之最。北京北海的九龍壁,山西大同的九龍壁等,都是以龍與海水圖案為主的海漫式,而該會館的照壁是將海漫式與盒子式相結合,將各種琉璃燒制的吉祥植物、動物、匾額、楹聯等圖案巧妙組合在一起的內容豐富喻意深刻的完整畫面;3.全國現存古建筑鐵旗桿之最。全國山陜會館中只有朱仙鎮和社旗鎮有鐵旗桿,朱仙鎮的鐵旗桿早已損毀,而該會館的鐵旗桿仍存于世;4.中國古戲樓之最。全國現存古戲樓很多,但其建筑之宏偉,裝飾之精美,都比不上該會館懸鑒樓,原中國古建筑學會會長、南京大學校長楊廷寶先生稱贊該戲樓為“華夏古戲樓的典范之作”;5.全國會館石雕藝術之最。該會館石雕藝術集中國古建筑全部石雕技法于一體,有圓雕、透雕、浮雕、平雕、線雕,浮雕之素平、減地平級、壓地穩起、剔地起突等技法,內容包括圓雕獅、虎、麒麟、英召等造型,透雕、高浮雕人物故事造型,浮雕、平雕各類花鳥、植物及吉祥圖案等,國內眾多古建筑專家稱贊為“中國古建筑石雕藝術之最”;6.木雕藝術之最。該會館的木雕裝飾藝術與石雕裝飾藝術兩相媲美,并稱“雙絕”,主體建筑懸鑒樓、大拜殿、大座殿、藥王殿、馬王殿之額枋、雀替全為透雕,雕鏤深度達5層0.15米;7.慈禧太后御筆親書“龍”、“虎”二字為全國會館之最。大座殿前檐兩山所嵌“龍”、“虎”二字碑,上方刻一方形篆體御印章,左額題“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專家王道成教授說:“慈禧之龍、虎二字,以碑志的形式出現,僅此一例?!?.全國清代民間刺繡珍品之最。該會館藏有43件清代刺繡珍品,其中5件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一級品,并征調兩件遠赴瑞士、丹麥等國作為珍品文物展出;9.會館附屬建筑道坊院為全國會館之最。該會館的道坊院又名掖垣宮、接官廳,是接待聯絡官府人員的場所,在全國現存會館類建筑中獨此一家;10.會館現存的商業道德規則碑為全國之最。該會館現存碑刻共計9塊,其中有關記述商業道德規則的碑刻計7塊,《同行商賈公議戥秤定規概》碑對規范度量衡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公議雜貨行規》碑記則以倡導誠信精神為核心,對各種商業行為做出多達18項的嚴格規定。這些碑石是我國現有會館中所存最早最全面的商業道德規則碑記。
社旗山陜會館商業文化內涵
社旗山陜會館是我國商業文化發展鼎盛時期的一個典型縮影,它所具有的豐富的商業文化內涵,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皶^”作為商業文化的特殊建筑和組織形式,最早產生于明代,興盛于清代,遍布于通商大衢?,F在仍遍布于國外大都市的唐人街,亦是會館這一組織形式的延伸和發展。作為商人集資興建的同鄉會館中的最杰出的代表,社旗山陜會館的建筑、裝飾藝術,無不打上了深深的商業文化烙印。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崇商意識的突出性。會館設置于鬧市中心的黃金地段,其總體布局前窄后寬,前部開放,后部則為半封閉式,會館內的地勢均低于周圍地面,中庭院又低于前庭院,大拜殿之拜殿與座殿間設置的“天溝”及四方流水集之“銅池”,這一系列的精心設計,是出于商人“聚財”的內心夙愿。
二是商業文化的兼容性。商人既崇商又尊儒崇文,是一種封建正統思想的反映,商業和商人只有具有了較高的文化品位,才能真正樹立其正統形象,才能得到世人的尊重,也才能賺到更多的利潤。會館建筑裝飾藝術選擇有大量的文學故事,如《八愛圖》、《杜甫夜讀》、《李白騎鯨》、《十八學士》以及《三國演義》、《西游記》等文學名著故事;又有大量的歷史典故、戲劇故事、民間傳說,如《杯羹之讓》、《蘇武牧羊》、《白蛇傳》、《趙氏孤兒》、《二十四孝》等;還有眾多的道教佛教神話,如《八仙過海》、《十八羅漢》,其裝飾題材范圍兼容儒、佛、道、民間文化于一體,具有廣泛的兼容性。
三是商業文化中的人本思想。該建筑組群的主體建筑懸鑒樓(戲樓)雄偉壯麗,舞臺寬敞與地面接近,既有便于人們看戲的因素,更有拉近與觀眾距離的效果;裝飾圖案多以與人息息相關的戲劇故事及牛、馬動物和花草為主,所飾龍鳳亦僅伴以牡丹等花卉;戲臺前之中庭院設置闊大的空間,號稱萬人庭院,既映襯了主殿的雄偉,又擴大了人們的看戲場所;兩側的長廊是為人們看戲的包廂,其額枋裝飾亦多為樂器、算盤、蓮藕、紅薯、瓜果等生活用品等,都是為人著想的體現。
四是商業文化中的關公文化現象。關公就是三國時劉備的大將關羽,他以恪守忠義而備受歷代尊崇?!按呵飿恰眱人苡小瓣P公夜讀《春秋》”的造像,大座殿內也奉關公牌位,一派肅穆威嚴的景象。殿前矗立的石牌坊、九龍神道及前庭院之轅門、琉璃照壁、鐵旗桿等處,都有尊崇關公的雕刻,遍布館內的眾多的匾額與楹聯,多是尊崇關公忠義、誠信精神的贊頌之辭。既宣揚了正統思想,樹立了自己的商業形象,以招徠更多的顧客,引來滾滾財源;更有以關公的“忠義”、“誠信”思想,規范商業道德、樹立良好信譽的深意。
山陜會館商業文化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其所蘊涵的商業理念是其深厚商業文化的精髓,具有四大特征:誠、規、義、爭。
“誠”是該會館商業文化的核心,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該會館以“誠信為本”為核心的商業文化是獨具特色、內涵豐富的品牌文化??梢赃@樣說,“誠信為本”是該會館商業文化中最核心的內容,也是該會館的魂之所在?!耙帯笔窃摃^商業文化的基石,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备闵虡I經營,必須有一整套制度和規則來約束、規范商人的經營行為。該會館不僅僅是“通商情,敘鄉誼”的場所,還是商人的自律機構,以規范經營行為,對外形成競爭強勢。作為賒旗商業行會代表的山陜會館,在基本職能、組織形式、管理辦法、道德信仰與國家政權的關系和經濟活動等方面已經具備了現代中國民間商會的雛形,是經營者自我協商、自我制規、民主管理、自我發展的商業組織。“義”是該會館商業文化的準則,商業文化就是崇商、經商、重商、盈利。有了這種商業文化思想,就能產生商業精神,即敢想、敢干、敢闖、敢為天下先,但山陜會館商業精神遵循著一個基本的商業理念,就是“義”,或者說是“先義后利”、“以義制利”、“見利思義”?!盃帯笔窃摃^商業文化的活力,義利思想是商人的精神價值觀,也是經營管理哲學。但商品市場存在激烈的競爭,“與人相對而爭利,天下之至難也”。深謀略,通權變,作為商場上的競爭之道,體現出明清賒店商人文化觀的又一個特色。
挖掘商業文化,重振“誠信”精神,利用傳統優秀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在當今的社旗,誠信已蔚然成風。以政府誠信、企業誠信、個人誠信為主體,誠信規范建設和誠信監管體系建設為內容,結合實際,探索創新,利用各種形式創建和諧社會的活動正在展開。傳統文化一旦注入現代血液,當會煥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