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籍中關于對女性厭忌的事例俯拾皆是。在《詩經》中,便以婦女為不祥的貓頭鷹,并以女人為禍水?!稘h書·李陵傳》說:“吾士氣少衰,鼓之不起者何也?軍中豈有女子乎?乃搜得盡斬之,明日斬首三千級?!避娭屑芍M女人的原因是怕影響士氣和戰斗力?!读信畟鳌酚涊d,趙簡子率兵與楚國打仗,在準備渡河時,船夫喝醉了酒,不能劃船。在這緊要關頭,船夫的女兒要代替她父親來劃船。趙簡子說,在出行前,祭祀禱告時已經發過誓不與女子同船而渡。《左傳》亦有類似記錄,鄭國討伐陳國,陳國君主出逃,碰到大臣賈獲的妻子和母親,便讓她們上了車。而賈獲把他的妻子和母親趕下了車,并對陳侯說:和女人坐在同一輛車上是不吉利的。
對經期婦女的禁忌
說女人是禍水,原因在于女人的血水,主要是經血。
在原始的萬物之靈中,血被視為靈中之靈,受到特殊的信仰?!痘茨献印ぞ裼枴吩唬骸把獨庹撸酥A也?!惫湃瞬恢闹圃爝^程和作用,只是由種種實在的事例體味到血之重要:他們親自看到動物和人受傷就會血流如注,若是血流不止就會死亡。而當他們發現婦女的經血排出后對人體無任何影響,閉經卻對身體有害時,便認為經血與一般的血不同,為毒物、污物。經期婦女便為不祥之人。
由于古時婦女褲裙常被經血玷污,女人之褲裙亦被視為不祥。民間流傳一則名為《神馬》的故事:古時有家人養著一匹神馬,能夠日行萬里,來去無蹤。神馬從不吃喂給的馬料,也不喝附近的河水和井水,專門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喝圣水。有一次,神馬喝水歸來,遍身大汗,家里的婦人見了,趕快撩起圍裙給馬揩汗,這一揩竟使馬倒地而亡。所以俗信婦女的裙子會污染動物,不能亂揩動物,至今還作為一種禁忌。男人們忌諱從晾曬著的婦女衣褲下走過,禁忌婦女的褲裙,尤其是內褲曬得很高,一般婦女的褲子只能曬到廁所旁邊或僻靜之處。現在農村婦女還告誡小孩,不得穿著婦女裙褲,否則,難以長高。
由于不知婦女是不是處在經期,為保險起見,在一些特殊的場合對所有的婦女都有禁忌。以節日期間而言,北京地區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五忌婦女串門和走親戚,俗稱正月忌門,以為此間有婦女串門不祥。熱河一帶,舊時年初五以前,婦女“如貿然前往,必被痛惡。蓋彼間以婦女為不祥物”。在天津,據劉炎臣《天津年俗》說:除夕這天,擺好供品后,一般舊式家庭,就臨時處于戒嚴狀態,禁止親戚鄰居的婦女進入。因是舊俗相襲,一般自家的婦女們到了這天,也就不再到別家串門了。我國西南地區漢族婦女在過年的頭幾天,也不得步出大門,在祭祀鬼神或逢年節祭龍時,都嚴禁婦女參加。漢族有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夜祭祀灶君的習俗,諺語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薄兜劬┚拔锫浴吩疲骸霸?,老婦之祭,今男子祭,禁不令婦見之。祀余糖果,禁幼女不得令啖。”可知禁忌婦女主祭灶神之嚴格。
在各民族的禁忌中,有不少是專門限于婦女的。阿昌族婦女禁忌跨坐在堂屋的門坎上,不能住在樓上,也不能從犁、耙、鋤、刀、槍等物上跨過,認為這會給男人們招來不幸的后果。鄂倫春族禁忌婦女到“仙人柱”后邊供神像的地方去,也禁忌乘坐供神騎用的馬匹。傈僳族、苗族亦忌諱婦女參加祭神活動,忌觸摸上供之物,認為那樣是會觸犯神靈的。這些與婦女有關的禁忌習俗和觀念,絕大部分形成于父權制占統治地位、特別是封建社會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時期,濃重的封建宗法意識和男尊女卑觀念的深刻影響,是它們最突出的特點。
女性何以成為被禁忌的對象,在解釋這種原因時,林惠祥說:“原始人由于迷信的心理對于婦女的月經是很覺恐怖的,由此又再生出對于穢褻的恐懼,因之婦女對于凡有圣潔性質的舉動不得參加,對于神圣的物件不得接觸。這種心理對于婦女在社會上的地位自然不能無影響。她們被排斥于某種活動之外以及由此而減少其自由,實在是由于婦女的生理上所引起的—種迷信的恐怖。”(《文化人類學》)西方亦視女人月經為不潔之物,英國文化人類學家弗雷澤認為月經期間的婦女像是惡魔附體,“沒有任何人像來月經期間的婦女那樣為人們所畏懼”。
對孕婦的禁忌
對一般婦女有禁忌,對孕婦的禁忌就更加嚴重。在不少民間習俗中,孕婦的行動往往要受到限制,懷孕之后還有許多禁忌。當然,其中有一些禁忌對孕婦的特殊身體狀況,可以起到保護作用;遺憾的是,即使是這類禁忌,對于它們的解釋,卻一般也仍是迷信的和歧視婦女的。
對孕婦的禁忌的主要方式是對其進行種種短暫的隔離,以免其身上的“不潔”污染周圍。第一,孕婦不能參加婚嫁禮儀。新娘未進新房前,孕婦不得先入內,不然便被認為會沖走喜氣。江蘇儀征婚姻中“上頭”和“攙戚”的女眷必須是夫婦全福而未懷孕者。不僅如此,在不少漢族地區,禁忌孕婦觸摸新房的一切東西。第二,孕婦忌接觸喪葬、祭祀儀式。其原因可能是喪葬、祭祀的對象——神靈和胎兒——尚未成形,亦為精靈類似,恐二者互相影響,尤其恐前者傷害后者之故。孕婦要是“沖”了喪禮或棺木,就被認為要有“血光之災”,會招致亡人和家室不祥。因此,夫家如果正為長輩服喪,孕婦要另找臨時住所,移至離本宅很遠的地方待生產。第三,孕期婦女忌參加一切具有重大意義之事,更忌參加巫術活動或神事。孕婦因其污穢性(民間傳統認為污穢性的東西,如糞便,具有破解法術的功效)而具有厭勝功能,因此禁忌參加一切與神有關的活動。而民間的一些意義重大的活動,往往與神事有關。因此孕婦必須和這些重大活動隔離開來。東北地區傳統習俗禁止孕婦接近醬缸,一些地方破土建房、打井時,孕婦都不能在場。特別是蓋房上梁,為了怕孕婦“沖撞”,一般都把時間選在清晨。打井時,如果被孕婦沖了,就被認為破了龍脈,不是打不出水來,就是打出來的水質量不好。第四,傳統信仰中婦女生殖能力和自然生殖具有交感聯系,孕婦一旦接觸果樹,兩者旺盛的生殖力量就會互相排斥。因此,廣州梅州“懷孕的婦人,不得攀折花木,采摘果實?;救绫慌收?,香氣和色素都會變常,果實被采摘了以后,味純清者變為苦酸之類”?!胺补麡湓浶⒆釉袐D手折,則來年不生,或數年不著花結實。”( 江紹原:《中國禮俗迷信》)
對產婦的禁忌
對婦女的產血就更為忌諱,認為它帶有更大的破壞力。一般人患病時每每大意,倘若有出血、吐血現象,就立即驚怖異常,惶悚失措了。女子出血無過于分娩,因此婦女生產被稱為“血光之災”,佛經中特別造出了一部《血盆經》來祈禳消災。此經雖是偽經,不載于《大藏經》目,但隋唐時已經出現,可知流傳已久。
看過巴金著名小說《家》的人一定還記得這樣一個情節:當封建世家的家長高老太爺一命嗚呼、魂歸西天之時,恰好高老太爺的長孫覺新的妻子就要生產了,由于叔叔克明的反對,覺新只好把妻子搬置鄉下的一所房子里分娩。最后,其妻難產,由于離城太遠醫救延誤,母子雙雙告亡。導演這出悲劇的克明反對瑞玨在家生產的理由是什么呢?是忌諱辦紅白喜事之家遇女人生育,以防止“兇”沖“喜”,給家里人帶來災難。產婦分娩中的這類禁忌習俗在民間大量存在,歸結其緣由是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認為婦女分娩是一件異常神秘、可怕、充滿恐懼和災禍的事件,婦女生育時伴隨而下的羊水、血水等物,都是污穢不祥的,處理不好,不僅這種血光之災會給產婦和新生兒帶來不利,還可能褻瀆祖宗和各路神靈,使家人遭受神靈們的懲處。因此,人們創造了各種帶有強烈迷信色彩的禁忌做法,以避免這種所謂的災難發生。
忌諱婦女在原住地生產是最常見的避邪手段之一。據王充《論衡·四諱》記述:“諱女人乳子,以為不潔……乳子之家,亦忌惡之,舍丘墓、廬道畔,逾月乃入,惡之甚也。”這表明早在漢代江南一些地區,人們就有禁忌產婦在家生產的習俗,他們把產婦遷往墳墓、道路旁的臨時搭就的茅草棚里,要待嬰兒滿月后才能歸家。《禮記·內則》云:“妻將生子,及月辰,居側室,夫使人日再問之,作而自問之,妻不敢見,使姆衣服而對,至于子生,夫復使人日再問之。夫齊,則不入側室之門。”真是面對產婦,如臨大敵?!吨腥A全國風俗志》說:“鄂倫春婦臨產,夫為搭棚寮數里外,送婦居之,既生兒,乃迎歸?!毙轮袊闪⒑?,鄂倫春人在其聚居的村寨修建了公共產房,哪家有婦女臨產,就到里面分娩、坐月子。
在中國一些民族的歷史上,還有避忌產婦回娘家分娩的習俗,怕其血污給娘家帶來兇災。
婦女在家或娘家生產雖然不潔,但產婦畢竟是公婆的兒媳婦、父母的親閨女,且是作為自己家族增添后裔的佳事,發展至后世,禁忌產婦在夫家、娘家生育的習俗逐漸消亡,但認為婦女分娩為不潔的觀念仍普遍存在。忌諱借用他人房子寄產就是這種思想在產俗中的體現。
如明代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三“女醫貸命”條記述:“慈圣皇太后久病目疾,屢治屢發,至癸丑年,有醫婦彭氏入內頗奏微效,且善談諧,能道市井雜事,甚愜太后意,因留宮中。而懷孕已久,其腹皤然,宮婢輩皆勸之速出,彭氏貪戀賞賚,遲遲不肯忍決。一日,忽產一男于慈圣位下宮人封夫人名彭金花者之室。上大怒,立命殺之,賴慈圣力救,宛轉再三,上難違慈旨,命貸其死,發禮儀房打三十逐出。次年,慈圣即上仙。蓋寄產雖俗忌,然不避者禍立見。即已嫁之女有妊,其夫非贅婿而歸寧者,母家必遣之行,況宮禁乎?”這里,作者把慈圣太后之死歸咎于彭氏在宮中寄產,雖屬荒誕無稽,但在明朝,人們忌諱他人在自己家中寄產卻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習俗,連皇帝都深信寄產會給房屋主家帶來災異,并為此大發雷霆,幾乎要處死彭氏。解放前,許多房東有不愿把房子租給年輕夫妻,尤其是孕婦居住的現象,這些房東擔心孕婦在自己家中寄產,會給全家人帶來污穢不祥,引來邪魔、污濁之神。所以,每當已租房的孕婦快到產期,他們或催其速去醫院,或尋釁要人搬家。
由于有了寄產可導致房東不幸的俗信,有些產婦便租不到生產的房屋,只好奇生于寺廟,冀以寺廟之威靈滌去產血的不祥。《隋書·高祖本紀》說,隋高祖的母親就是在馮翊般若寺中生下高祖的?!吨腥A全國風俗志》說,“婦人在甲家受孕,不能在乙家生產,若外來租戶,不知其法,一經遷移則甲屋已貸出,乙屋不許住,而臨盆在即,只得至廟中或養生堂誕育,俟滿月后,始可進屋?!?/p>
對寡婦的禁忌
寡婦不僅被認為是不潔之人,還被視為是不祥之人。迷信的說法,寡婦克死了丈夫,命中犯了披麻星?!芭椤奔磁榇餍?,認為她的命相就是來為丈夫披麻戴孝的?!痘茨献印ふf山訓》說,娶婦之夕,不宜言“衰麻”一類的話?!八ヂ椤奔粗竼史?。迷信的說法,認為亡夫的鬼魂經常附于寡婦之身,所以,廣東就稱寡婦為“鬼婆”(《墨子·節葬下》說當時越俗稱寡婦為“鬼妻”,并說“鬼妻不可與居處”),有娶之者,必受其祟。《中華全國風俗志》亦云:“(廣東)寡婦俗稱孤矜,又稱鬼婆,人咸目為不祥人,以為其夫主之魂魄,常隨婦身,又娶之者,必受其祟,故輒棄置不顧,無人再娶?!彼?,寡婦不宜再嫁,否則還要克死丈夫的。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寡婦再嫁,將來入陰間地獄,將有兩個男人來爭分其身。魯迅先生的小說《祝?!分校鴭尡闶沁@樣恐嚇祥林嫂的。
受封建倫理道德觀的影響和對婦人節烈觀的不斷強化,宋代程朱理學興起之后,開始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說法。他們提倡“從一而終”,“好馬不吃回頭草,好女不嫁二夫男”、“好馬不鞴二鞍,烈女不嫁兩男”成為民間的口頭禪,于是以寡婦改嫁為大逆不道的行為,因而在寡婦改嫁時,便有許多禁忌習慣,并在許多方面有別于正常的婚姻嫁娶。江西、河南一帶,有寡婦再嫁,必走偏門、后門或從墻壁上鑿洞而出,不能走正門、大門;嫁時還要在夜晚,且不用鼓樂,如果被人看見,人們便以為是不祥之兆,將有兇禍發生,避禍的辦法就是對看見的人要狠狠唾罵幾聲。臺灣有一習俗,寡婦改嫁,也忌像初婚那樣從娘家坐轎,必須徒步走到半路上再坐轎。有的寡婦還要在上轎的地方,丟下一件自己平時所穿的衣服,然后才放心上轎,據說這是為了避除前夫的靈魂跟隨寡婦來到新夫家作祟。寡婦先走一段路的用意就是讓前夫的靈魂發生錯覺,誤以為他的妻子是到某地去辦事,當她在途中上了花橋后,前夫的靈魂再想跟去但無法找到她了,丟下舊衣就是為了讓前夫的靈魂不可能再認出自己。廣西桂中一帶的壯族,對不同的情況下成為寡婦的婦人有所謂“傘下寡”、“鴛鴦寡”、“斷橋寡”之分?!皞阆鹿选笔侵该墼吕锼懒四腥说膵D女,改嫁時切忌梳妝打扮,一定要從后門悄悄出去。為了趕跑原夫的靈魂以辟邪,在半路上,還要安排人朝她走來的方向打槍,并高聲喊叫:“不準他跟來,打死他,打死他!”然后,像押解犯人一樣,把她押送進新夫家門。“鴛鴦寡”是指生兒育女后死了男人的婦女,改嫁時先要半夜三更來到深山野林的小草棚中,禁忌遇見人,躲避原夫七七四十九天,達到辟邪目的后,才能去新夫家生活?!皵鄻蚬选笔侵改腥瞬皇遣∷蓝且蚱渌馔鈧χ滤赖?,改嫁時要先到野外呆三個晚上,其間禁忌被人看見,每晚都要摟抱大樹多次,意思是讓她“克樹”,不再“克人”,從而辟除她自身帶有的“克夫”之邪氣。赫哲族寡婦改嫁時不受歧視,但也有類似的禁忌習俗,就是到男家去,禁忌走沒有大樹的路,如遇大樹,要停下抱住大樹一會兒,說是這樣才可以免除災難過上好日子,不會“再妨”丈夫。
上述再婚中的辟邪禁忌習俗和活動儀式反映了對女性性別的歧視,是男權主義社會的歷史寫照。
所謂的不潔之人皆是處于逆境或社會地位卑下的人。他們內心備受摧殘,生活舉步維艱,本應該受到社會的同情和扶助,禁忌民俗卻使他們受到更大的損害和心理壓抑,反映了過去人際關系寡情少義、倚強欺弱的一面。禁忌以風俗形式使人間悲劇“文化”化、“模式”化。不論祥林嫂怎樣左沖右突,使出渾身解數,也逃脫不出禁忌之網。在強大的傳統的禁忌力量面前,個人是無能為力的。被禁忌的人只能屈從。這是人對自身的異化,即人性淡化,獸性再現。新中國建立后,人們與所謂“被禁忌的人”的關系已經得到一定的改變。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