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貿》:2005年廈門市對外經貿企業協會(以下簡稱廈門企協)成立十年,請你簡單介紹一下協會發展史?
吳桂興:廈門企協成立于1995年1月8日,迄今已有十年了,這十年既是從小到大的十年,也是自我完善的十年。現在協會的團體會員已從初期的369家,發展到1600多家;專職工作人員從3人發展到20人;總資產從上無片瓦發展到擁有900多平米的辦公用房;功能作用從為對外經貿企業單一的協調服務發展為開拓市場、素質培訓、法律援助、電子商務等全方位的綜合服務。
《中國經貿》:廈門企協是如何為外經貿企業協調服務的?
吳桂興:針對不同的問題聯絡相關部門開展業務協調,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例如針對企業擴大出口遇到的通關、退稅、貸款三大難題,及時舉辦關貿、稅貿、銀貿、主管與企業等協調會,促使有關問題及時解決。這樣的協調會平均每年舉行4~5次。
“非典”時期,協會配合廈門市貿發局進一步推廣和利用“網上實時在線咨詢”的方式。這種方式,已成為協會服務企業的常用平臺,至今已舉辦了近20場,每場都有上千家企業上網咨詢瀏覽。
最近,針對一些掛靠廈門港的船公司對集裝箱不合理征收“鉛封費”問題,我會與廈門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廈門市集裝箱運輸協會聯合采取維權行動,多次與船公司交涉,同時還爭取得到中國外經貿企業協會的支持。
《中國經貿》:廈門企協如何幫助企業“走出去”?
吳桂興: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一是組織企業“走出去”,到國際市場搶占份額。十年來,共組織50多個團組760多家企業到國外考察、參展、推銷;組織1300多家企業參加廣交會、東盟博覽會等大型交易會,取得良好效果;二是認真做好廈門市政府委托的中央和地方財政扶持外貿的各項補貼以及“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的承辦工作。累計爭取到1.9億多元人民幣,支持600多家企業參與的近千個項目,推動了企業的市場開拓和對外宣傳;三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力邀大批外商、臺商參加采購團參加“投洽會”、“臺交會”等大型商務活動,使企業獲得了大量送上門的商機。
《中國經貿》:廈門企協在幫助企業培養人才上做了哪些工作?
吳桂興:根據企業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及時舉辦富有前瞻性、針對性、務實性的業務培訓。十年來,協會共舉辦定期“市場準入”培訓和不定期的各類 “短平快”業務培訓120多場次,開辦各類專題講座80多場,“經貿新規”宣講會每年4場。如針對新進出口企業,特別是民營進出口企業的大量增加,定期舉辦“市場準入”培訓班,邀請海關、檢驗檢疫、公安、國稅、外管、市貿發局等相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授課。此外,還積極組織企業參加部、中國企協和兄弟省市舉辦培訓。這些業務培訓,大大提高了企業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
《中國經貿》:企協設立的“外經貿法律服務中心”可謂國內首創。請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吳桂興:“外經貿法律互助中心”由13名法律專家和法律工作者為顧問。“中心”設有法律咨詢熱線,每周安排1名法律顧問電話值班。“中心”以幫助中小外貿企業“以法治貿”為己任,實行“以大帶小,以強幫弱,自愿結合,共同發展”的運行機制。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組織開展法律培訓;指導會員企業簽訂合同;提供知識產權保護咨詢;幫助處理會員企業各爭議方提交的外經貿糾紛;為會員企業提供訴訟、仲裁法律幫助;應企業要求,提供其它法律幫助等。據不完全統計,“中心”已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08億元人民幣。

《中國經貿》:協會的“經貿信息中心”網站對推進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有哪些作用?
吳桂興:“經貿信息中心”是在廈門市貿發局的支持下設立的,目前用戶1500多家。一是為企業提供國內外最新的經貿信息,使企業及時了解市場動態和政府發布的政策法規等;二是開辟網上審批、申報系統平臺,方便企業進行申報;三是為企業提供中國電子口岸技術服務和電子商務技術咨詢服務。現在,網站已成為會員企業獲取信息、與外界交流的一大窗口。
《中國經貿》:廈門企協是如何利用特殊地理位置和民間身份拓展兩岸經貿的?
吳桂興: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兩岸的經貿交流不暢。我會發揮自身“民間、專業”兩大優勢,積極開展“四交活動”,即交友、交流、交往、交易。1996年,時任市貿發委主任、協會會長的黃菱同志率團訪臺,與臺灣同業公會結成“姐妹會”,開了廈臺民間經貿機構直接交往的先河。之后,兩岸“四交活動”日益拓展,建立了密切的互動、互信、互惠、互利關系。協會還加強與金門縣商業會的往來,促進廈金貿易實現“四直達”——船直達、貨直達、人直達、錢直達。
《中國經貿》:隨著政府機構改革和管理方式轉變的深化,越來越多的政府職能將會轉移到協會,協會如何抓住這一機會的?
吳桂興: 近幾年來,我會陸續承接廈門市貿發局移交的部分事務職能,如“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的項目申報受理、匯總及審核;國內外展(博)會組團工作;“廣交會”的展務、會務工作;民營會員企業因公出國(境)政審的審核推薦;外派勞務培訓;企業拓展新市場培訓;承辦出口企業各類貼息申請;協助做好外經貿公共信息服務推廣等十幾項工作。我會對此十分珍惜和重視,努力承接好,并嚴格按照現行政策和有關規定,責任到人,認真承辦,獲得了政府和企業的好評。
《中國經貿》:十年來廈門企協多次獲得政府榮譽,最近又被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民間組織”。你認為這些成績的取得靠的是什么?
吳桂興:首先要開拓創新,不斷加強協會自身建設。這是協會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十年來,協會重視加強自身建設,實現了“七有”,即: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有一個適應市場經濟的運作體制、有一個充滿活力的運行機制、有一個強有力的“智囊團”、有一支高素質的專職人員隊伍、有一個設備齊全服務企業的辦公場所、有一份贏得良好聲譽的好會刊。
其次定位要準確,自覺做行業利益的代表。協會從成立之日起就十分明確協會是中介組織的定位,協會既不是“二級”政府,也不是政府機構的附屬物,更不是企業的領導機關,而是服務企業、維護企業權益、聯絡各方的橋梁和紐帶。
更重要的是要與時俱進,不斷增進協會活力。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企業之所需。廈門企協有今日的發展,走的是一條與時俱進,不斷增進活力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