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是:“以‘說“安”’為題作文。‘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寧’‘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選定角度,寫一篇議論文,字數不少于800字。”這一題目緊密結合當前的社會現實,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考生有話可說,而且體現了積極的思想道德導向,立意確實不錯。但令人遺憾的是,題目本身“說‘安’”存在語法錯誤。
“安”在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單獨使用的。為了把問題說清楚,這里就要涉及“語素”的概念。語素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是最小的語法單位。語素的主要語法功能是構成詞。按語法功能分,語素可以分為成詞語素和不成詞語素。有的語素能夠單獨作為詞使用,我們稱之為成詞語素,如“人”“吃”“好”等。有的語素不能單獨作為詞使用,只能與別的語素組成合成詞或固定短語,我們稱之為不成詞語素。如“基”(基地、地基)、“習”(習慣、陋習)、“們”(我們、人們)等。有些語素是多義的,也就是說一個語素有幾個互有聯系的義項。這時就會有幾種情況。第一,語素的幾個義項都可以獨立成詞。如“掏”:①用手或工具伸進物體的口,把東西弄出來:~錢|~口袋。②挖:在墻上~了一個洞。第二,語素的幾個義項都不能獨立成詞。如“夕”:①太陽落的時候;傍晚:~陽。②泛指晚上:前~。第三,語素的幾個義項之中,有的可以獨立成詞,有的不能獨立成詞。如“顯”,有三個義項,其中兩個義項可以獨立成詞:①形露在外面容易看出來;明顯:藥剛吃了一劑,效果還不很~。②動表現;露出:大~身手。而第3個義項不能獨立成詞:③有名聲有權勢地位的。~達|~赫。
“安”是一個多義語素。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在現代漢語的平面上,“安”共有8個義項:①形安定:心神不~|坐不~,立不穩。②使安定:~民|~神|~邦定國。③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于現狀(滿足于目前的狀況,不求進步)|~之若素。④平安;安全(跟“危”相對):公~|治~|轉危為~。⑤使有合適的位置:~插|~頓。⑥動安裝;設立:~門窗|~電燈|咱們村~上有線電視了。⑦動加上:~罪名|~個頭銜。⑧動存著;懷著(某種念頭,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第5版《現代漢語詞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在區分詞與非詞的基礎上給單字條目、多字條目標注詞類。”單字條目在現代漢語中成詞的標注詞類,不成詞的語素和非語素字不做任何標注。(見“凡例”)根據上述區分原則,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安”的8個義項中①⑥⑦⑧標注了詞性,說明是能夠獨立成詞的,它們都能單獨使用,直接進入句法結構。②③④⑤沒有標注詞性,說明是不能獨立成詞的,它們都不能單用,必須同別的語素組成合成詞或固定短語之后才能進入句法結構。“安”⑥(安裝)、⑦(加上)、⑧(存著)能夠獨立成詞,進入句法結構,但是這些義項顯然不合命題的意圖,“說‘安’”不是要求議論這些內容,而是“安”的①—④項。從語法上分析,只有“安”①(安定)能夠獨立成詞,可以和動詞“說”組成動賓短語。“說‘安’”①語法上是合格的,但在語義上并不十分清晰。一方面因為“安”是個多義語素,往往不易確定語義所指。另一方面“安”①雖然可以獨立成詞,但一般總要同“心”“心神”之類的詞語同時出現才能把意思表達清楚。光禿禿的一個“安”①在語法上雖然可以同“說”組合,但語義上是不完整的。再看“安”②(使安定)、③(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④(平安;安全),這些義項都不能獨立成詞,也就沒有資格同“說”組成動賓短語。事實上,這道題目的補充說明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有了它,才能把命題意圖交代清楚,便于考生按要求落筆,不至于跑題或是感到茫然。我們覺得“說‘安’”這一題目雖然通過補充說明向考生講清了意圖,但它自身在語法上是不合規范的。
另外,對題目的說明“‘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寧’‘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這句話也有毛病。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分析,“安”的語素義可以有“安定”(義項①)、“安全”(義項④)、“安于……”(義項③),但是并沒有“安寧”和“安逸”。“安寧”和“安逸”不是“安”的語素義,它們都是語素“安”同別的語素組成的合成詞。在這兩個合成詞中,語素“安”是以“安定”的義項出現的。我們只能說“安寧”“安逸”中的“安”含有“定”的意思,而不能說“安”含有“安寧”“安逸”的意思。因為“安寧”“安逸”的意思不僅有“安定”,還包含“寧靜”“閑適”,這些意思都是“安”所不具有的。
由于“說‘安’”存在上述的語法錯誤,于是在語義表達上就產生了模糊含混的問題。因為語法正確是一個語言結構表意清楚的前提條件。“說‘安’”到底要求說什么?光禿禿的一個“安”字顯得十分別扭,不符合人們約定俗成的語言習慣。命題的本意要求考生說的,單獨一個“安”難以表達。雖然在作文題的要求里對“安”的意思作了進一步的說明,但這并不能解決上述存在的語法問題。既然是命題作文,那么題目本身各個詞語的意思及其相互間的聯系就應該清楚明確,沒有歧義,以便準確體現題旨,這應該是命題作文的基本要求。題目出得好、出得巧,應該是不僅題目的意思非常清晰,而且文章的立意具有廣闊的思維空間。需要在作文要求里對“說‘安’”作進一步的提示,恰恰說明題目本身所表達的意思是含混模糊的。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說‘木葉’》(林庚)、《談生命》(冰心)、《談骨氣》(吳晗)、《談誠實》(周漢暉)就絲毫不存在題目表意含混的問題。
“安”在古漢語中是可以獨立成詞的語素,但在現代漢語的平面上,只有部分義項可以獨立成詞了。我們在語言運用中,特別是高考作文題這樣嚴肅的語言運用活動中,必須嚴格堅持現代漢語的規范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