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請讓我們一起觀看同學們自編的啞劇《一顆釘子》。
(班里有個板凳,上面的釘子凸起來了,第一位同學把凳子換給了別人,第二位同學也換給了別人……直到有位同學用工具把釘子釘下去,此時,前面那幾位同學都漲紅了臉低下了頭……)
師:同學們從啞劇中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生:幾位同學表演得不錯,還真有點演員的味道。(學生大笑)
生:有幾位同學遇到困難自己不積極想辦法解決,卻不負責任地推給了別人。
生:明知凳上有凸起的釘子不能坐,卻換給別人,這是損人利己。
生:我看前面幾位同學的行為實際上是既損人又不利己。
生:我要向最后那位同學學習,對人對己都要負責任。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有的同學認識還非常深刻。是啊,人不能有過多的私欲,否則它會讓你失去快樂,失去做人的準則。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窗》對人性的美與丑就作了最好的詮釋。
(評點:學生在表演啞劇時神情非常投入,有的學生在表演中已完全進入了角色,效果很不錯。學生觀看表演,感受著角色形象,在劇情發展中發現生活中的美與丑,在鮮明的對比中明辨是與非,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設計這樣的導入,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師:誰能說說,小說為什么取名為“窗”?
生:“窗”是一面鏡子,照出兩位病人心靈的美丑。
生:題目包含著深義,是對倫理道德的評判。
生:取名為“窗”,主要是將“靠近窗戶的病人”與“不靠窗口的病人”的心靈進行對比,烘托人性的美丑與善惡。
生:“窗”是文章的線索。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下面我們用評點法來閱讀課文。(投影:完成下表,表略。)
(學生自由讀課文,合作填表,師引導。)
(投影:高爾基說:“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人物形象逐漸完善,現在讓我們一起根據故事情節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師:兩位病人開始時關系如何?你愿意做其中的哪一位?為什么?
生:開始時關系非常友好。我愿意做聽眾,因為靠窗病友描繪的景色太生動形象了。
生:兩人非常和睦。我也愿意做聆聽者,那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生:兩位病友關系非常融洽。我愿意做靠窗的病人,因為有一種成就感,我為我的朋友帶來了快樂,分擔了痛苦。
師:作者是如何表現“不靠窗口的病人”嫉妒心的?你認為這樣寫好不好,說說自己的看法。
生:這樣寫非常巧妙,可以看出不靠窗病人的庸人自擾。
生:抓住“不靠窗口的病人”的心理進行描寫,通過這些描寫我們可以看到他靈魂深處的丑陋。
師:當“靠近窗戶的病人”夜間病情發作時,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如果是你,會怎么做?試分析人物形象。
生:太殘忍了,如果是我,會不顧一切地按響床邊的急救按鈕。
生:他的自私簡直難以想象。如果是我,我寧愿不要一切,也要珍惜這位朋友的友誼。
生:“不靠窗口的病人”自私、冷酷、無情得令人發指。
師:本文的結局出乎意料,想一想,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
生:越是這樣越能反襯出“不靠窗口的病人”心靈的丑陋,對比強烈,感染力強。
師:這也是小說最耐人尋味的,可以讓讀者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點:有小說中兩位病人經歷的學生肯定很少,但借助開頭的《一顆釘子》的影響,學生的討論便容易走向深刻。在情節對比中,學生的心靈必定受到不同程度的震撼。面對追問,學生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而這種選擇正反映著他們的不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選擇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一定的訓練,在交流中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學生在合作中分享了學習的快樂,提高了學習能力。)
師:從討論的結果可以看出,大家對文章領悟得比較深刻,尤其對兩位病人的形象分析得非常透徹,下面讓我們做個有趣的猜測。
(投影:某大公司準備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后,只剩下三名技術最好的競爭者。主考者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兩米”,第一位說。
“半米”,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
第三位說:“_____________。”
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
(投影: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愛因斯坦)
師:同學們,請開動我們的大腦,設想一下第三位是怎樣回答的。
生:越近越好,用磁鐵去吸。
生:伸手就能拿到的距離,但要保證自己的安全。
生:寧愿不要那塊金子,太危險了。
師:同學們都作出了自己的選擇,要我選擇的話,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
(評點:問題設計僅從內容上看跟所學課文并無直接聯系,但作為教學環節之一,它的實際效果非常明顯。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而想象正是創造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我們感到“窗”的構思真是到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步,它的情節發展著實出人意料,但讓人覺得很合乎情理,這應歸功于作者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匠心。在此,我們不難體會到執教者的一番激趣的苦心,也不難發現它又落實了教學的另一個重點,即體會文章精巧的構思。)
師:小說的結尾很值得我們去尋味,請大家展開豐富的想象,為它設計一個新的結局,要求先想后說再寫。
(學生積極思考,相互討論。)
生:他非常痛苦,在極度的自責中死亡。
生:他很內疚,過了幾天又來了一位病人,他也向新來的病人描述窗外的“美景”,以此來減輕自己的負罪感。
生:他到了天堂,向“靠近窗戶的病人”贖罪彌補自己的過失。
生:他本性難改,住進一位新病友,由于光照問題,醫院決定為新病人開一扇門,可以通風曬太陽,可是他又開始嫉妒,于是病情加重,死得很痛苦。
師: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構思再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準備在下一節課交流。
(投影:續寫《窗》。要求:想象合理,構思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