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很多教師感慨學生的作文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他們的天賦。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真的是難有作為嗎?筆者近日聽了一堂作文指導課,獲益頗多,對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價值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
這位老師教的是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里的——《說真話,抒真情》,因為是借班上課,學生不認識老師,于是這位老師單刀直入:
“你們知道我是誰嗎?”
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開了。
“我叫薛梅,是《紅樓夢》里薛寶釵的遠房妹妹?!?/p>
學生中間發出一陣笑聲。
“你們猜猜看,我有多大?”
這下學生更熱鬧了,猜得更歡了。
“告訴你們,我跟你們的媽媽差不多年紀,是你們媽媽的同齡人?!?/p>
學生一片驚訝。
“國慶節馬上要到了,你們又可以回家與家人團圓了,你們猜猜看,你們的媽媽可能會做什么好吃的等你們呢。”
學生反應熱烈,唧唧喳喳說個不停,似乎有說不完的美味佳肴。
“大家說到這個話題,都很興奮,好久沒有吃上可口的飯菜了,是吧?你們離家快有一個月了,說到可口飯菜,你們有沒有感受到父母對你們的關愛?”
教室里一下子靜了下來,似乎有種思念感恩的情感在涌動。
“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感受到的父母之愛?我先把我最深的感受寫在黑板上?!?/p>
學生異口同聲說“想”,此時教室里靜得出奇。
薛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母愛是冬日清晨一碗飄香的骨頭湯,溫暖了我四季。”
學生竊竊私語。
“為什么說母愛是一碗骨頭湯呢?猜猜看,我與母親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學生踴躍發言。接著薛老師讀起關于骨頭湯的故事。學生靜靜地聽著,若有所悟。
“聽了我的故事,你覺得哪兒打動了你呢?”
學生開始訴說著各自感動的地方。
“你們是否也能把感受到的父母之愛用一句話表達出來,待會兒大家交流?!?/p>
學生靜靜地思考著,不一會兒,學生開始回答:
“母愛是夏日里的一支冰棍,涼爽了我的四季?!?/p>
“母愛是一束跳動的火苗,讓我看到了希望?!?/p>
“母愛是溫暖的背,馱著我走過春夏秋冬。”
“母愛是危險時的安全帶。”
……
“你們的話里肯定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請寫下來,寫下那個最動人的片段,寫出你的真感受?!?/p>
學生緊張地寫著。不一會兒,學生寫完了片段,按老師的要求開始讀,并感覺是否能打動自己,之后相互交流。接著,老師讓每個小組推選一位代表朗讀自己寫的片段,并要求其他學生說說哪兒打動了他。
學生代表交流著,聽讀的同學則為伙伴感人的故事而嘆服。尤其是一個學生講述自己與母親之間關于咸鴨蛋的故事時,更是讓全班同學感動不已。最后老師總結說:“母愛不是強烈的情感沖突,它是平常生活中的長流細水,只有我們用心去體察,才能感覺到它的存在,才能感覺它綿綿不絕。生活中沒有什么刀光劍影,也沒有什么驚濤駭浪,往往是平凡而簡單的,而在這平凡而簡單中隱藏著濃濃的親情,我們要學會體察、學會感恩,用一顆常懷感恩的心去感受人世間的真善美。下一節課把你們寫的片段加頭,添尾,補充細節,連綴成文?!?/p>
聽這堂課,筆者的情緒一直為薛老師的熱情所感染著,為學生的真情所感動著。整堂課如涓涓細流,潺潺流淌,沒有忸怩做作的痕跡,學生的思緒活躍,一直處于起伏狀態,最終寫下了精彩而動人的文字。細加品味,我覺得這堂課的成功之處至少有兩點:
首先,薛老師真正做到了以生為本,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體驗作為教學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她用富有真情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身份與年齡,一下子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并引導學生直接進入他們的生活世界,激發他們對母愛的深沉思考。
其次是把作文技巧的點撥與情感的激發、思路的開掘融合在一起。這堂課上薛老師對作文技巧的點撥可謂不露痕跡,她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對母愛的具體感受,繼而以自己的“下水文”為例讓學生談談“什么地方打動了你”,并追問理由。此外,薛老師還讓學生反復朗讀自己的作文片段,感受文字的精彩與不足,并以學生朗讀的片段為例,讓學生作出評價,以更深切地體察母愛的深沉與含蓄。這種點撥從學生經驗和體驗入手,完全突破了以概念規則加事例的傳統作文指導方法,給我們的作文指導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