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正明確目標消費者需求。
據調查,大部分賣不出去的產品首先是因為銷售定位錯誤,定位不僅僅是給產品確定一個口號或者標簽,而是對產品的消費者利益進行認真分析,找出消費者真實的需要,而不是從產品出發去揣測。大部分企業往往從自己產品出發,武斷或者盲目認為消費者應該有什么需要,并根據這種假想需要,進行營銷宣傳活動,其結果必然失敗。
2.向消費者說出你的“賣點”和“利益點”。
敢于說出很重要,有時候就在于你是否說出來了,樂百氏大膽說出27層凈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有時候這個“賣點”和“利益點”每家企業都差不多,但是率先提出來的企業,往往會吸引相當部分消費者注意和重視。
如家電產品提出三年包修、一年包換,雖然這是基本規定,但提不提在消費心理上大不一樣。這方面的傳播方法主要是獨特的銷售主張(USP),就是運用FFAB技巧。就是從:Feature:產品或解決方法的特點;Function:因特點而帶來的功能;Advantage:這些功能的優點;Benefits:這些優點帶來的利益這4個方面說出產品的不同。
比方說:“我這個手提電腦只有1.3公斤,也就是說它很輕,所以它攜帶很方便,當你商旅出差的時候,你可以非常輕松地攜帶著它處理商務而不覺勞累!”
3.制造消費者心理價值。
就是運用強勢的品牌聯想制造消費者心理價值。它又細分為三種:企業形象聯想;產品品質聯想;使用者形象聯想。
比如提到海爾,消費者馬上會聯想到海爾“真誠到永遠”的服務或是國內最大的家電企業;提到索尼,消費者馬上會聯想到索尼產品的高品質高價位。只要是索尼的產品,就認為是品質卓越的,是可信賴的。
提到萬寶路,消費者馬上就聯想到西部牛仔的粗獷形象。那種感覺馬上就會體現在消費者的神情和心態中。
同時,給產品命名也起很大的作用。例如,當初的三株口服液,將產品名字與構成產品的菌種相聯系,從而使產品更加科學化、神秘化。使銷售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紅桃K補血劑,功效清楚,也對產品傳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用名字制造消費者心理價值時,要注意名字的設計不要產生負面不良聯想與潛在心理障礙。如:WINDOWS 95原來的名字叫做“芝加哥94”。芝加哥,僅是美國一個城市的名字,其“地方性”內涵,無疑是全球發售的一個障礙。改成“視窗”,則一掃“地方”色彩。IBM則遜色不少,它的一個很好的軟件,卻取了個APTIVA的名字,怎么都叫不響,在中國市場更感困難。
4.傳播“第一”概念。
即我們說的定位論,它強調占據心理位置,強調第一。如全球銷量第一的格蘭仕微波爐就是第一位的定位。比如,在美國的香皂市場,“象牙”是柔和型、“舒膚佳”是除菌型、“卡美”是保濕型、“依斯特”是清新型,各自都依靠清晰的定位概念牢牢占據一塊市場,然而,“李沃2000”卻打出了既除菌又保濕的概念,用了短短6個月,就從各大巨頭碗中搶走了8.4%市場份額。
5.事件行銷,造出大聲勢。
在今天信息高速發達,傳播噪音巨大的社會環境下,一般性的信息,無法影響人們的決策,應該以事件行銷為契機,將產品的價值信息迅速傳播出去。國人都知道海爾的“砸冰箱”事件,直到將此事多少年后,海爾還在不厭其煩地拿出來吆喝幾聲,該事件為海爾的“真誠到永遠”立下了汗馬功勞。
捷達轎車1996年推出60萬公里無大修的宣傳,一下子就將捷達轎車的優勢傳播出去,到1998年年底,捷達轎車在深圳珠海兩地出租車市場占有率躍升到85%,而在1995年,它們的市場占有率只有10%。
事件行銷要注意把握時機,如能與社會上的熱點話題聯系起來,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媒介創新,實現“乘數”傳播效果。
研究發現,人們喜歡看一些新奇的東西,因此,媒介創新,成為營銷活動的重要內容。企業進行整合營銷時,需要在媒介種類與使用方式,進行大膽創新,才能使自己的信息與眾不同,達到最佳傳播效果。
三株口服液的一個成功之處是在全國交通干道低價刊登墻體廣告,它還發揮了入戶投遞傳單的效率,通過使用監督員、大張旗鼓的宣傳,增加投遞的到位率與宣傳效果。
微軟在法國發布WINDOWS 95時,將其“國車”雪鐵龍汽車繪上WINDOWS 95標志,以象征“速度”,期望引發社會話題與傳媒關注。
在大投入的背景下,傳統傳播媒介,還可以使用更加富有挑戰性的形式,引起公眾關注。例如: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在發布新的奧迪轎車廣告時,選擇在當地電視臺新聞時間,采用突然中斷新聞的方式,告訴全國人民,此刻,一條新的重要新聞即將發布,即奧迪將有一款新車問世。
在英國,微軟公司于WINDOWS 95上市的當天,以60萬美元買下了這一天《泰晤士報》原來發行量的兩倍——150萬份,免費贈送給讀者,創下了該報100多年來首次免費贈報的先例,此舉引起世界各大通訊社的報道。為WINDOWS 95免費做了不少廣告。
7.接觸管理,實現和消費者雙向溝通。
接觸管理是IMC的新策略措施。“接觸”(Contacts)的定義:凡是能夠將品牌、產品類別資訊和任何與市場相關的資訊,傳輸給消費者或潛在消費者的“過程與經驗”。接觸管理貫穿于IMC的全過程,不會因為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而終止,反而應該通過售后服務,通過消費者的社交圈傳播,繼續維系和擴大廠商與消費者的關系。
研究表明:要成功推出一個品牌,就是在每一個消費者接觸點上,將公司希望表達的信息與創意以有力地形式進行傳播。
接觸管理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有雙層含義,一個是它保證公司的信息能夠接觸到消費者。另外一個原因,是它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通過擴大接觸的方式,贏得足夠消費者的注意。
微軟視窗95在臺灣的上市,就采取了接觸管理,推出了大量貼近消費者的別開生面、氣勢不凡的多種公關活動,如記者招待會、新聞發布會、記者研討會、研討營銷、產品展示、有獎問答、免費上機操作,以及由多家媒體聯合舉辦的“全民電腦運動”等活動。
在運用接觸管理中,還要注意的一點是,要針對不同人群,進行獨特宣傳。即要求對主要購物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
例如:在美國一個防曬油的宣傳中,企業分別制定了針對以下人群的宣傳:
·廠商、經銷商。其動機是獲取更多的利潤;
·醫藥人員。幫助他們的顧客預防皮癌;
·救生員、體育教師、網球教練、美容師等。協助顧客安全地享受陽光;
·潛在使用者的父母。幫助他們的子女安全地享受陽光;
·12-18歲少男少女。希望安全地在陽光下持久一點,使他們在異性間看起來更動人。
通過針對上述不同的目標群,通過不同的媒體進行接觸,企業圍繞產品購買形成了一個完善的接觸網絡。
在上述接觸設計中,最后一組是重點,為保證重點接觸對象獲得足夠量的接觸,整合營銷推出了消費者行為特征研究方法,即通過調查座談、分析每一個可能接觸他們的方法,并通過紀錄它們每日的活動(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去了哪里和做些什么),尋找接觸點。如對這群對象接觸的場所及跟太陽浴有關的娛樂節目,都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考慮以家庭海報、學校海報、MTV、廣播、電視報紙、雜志廣告、記者招待會、空中文字廣告、T恤、泳帽、太陽眼鏡、小冊子等作為接觸媒體。
接觸管理在信息過量、媒體繁多、干擾大增的情況下,價值重大,因為“接觸管理”對營銷過程中跟誰接觸,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接觸會對品牌,公司印象產生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