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毛女》在日本傳播的途徑和過程
1、《白毛女》是通過什么渠道傳播到日本。新中國成立以后,在當時東西方矛盾日益突出,朝鮮戰爭爆發的形勢下,日本政府追隨美國,于1952年與臺灣當局締結了《日華和平條約》。與新中國相對立,使日本和中國一度處于一種幾乎完全隔絕的狀態。但日本廣大民眾對于侵華戰爭的歷史深感內疚和反省,希望與中國實現由來已久的兩國傳統友誼。二戰結束以來,由于復蘇日本經濟的需要,在日本形成了以民間團體為主導的中日友好運動。尤其日本經濟企業界對近鄰中國的廣闊市場更加重視,從日本的中長遠發展考慮要求重新開展對華貿易。
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為打破這種隔絕狀態,參議員高良富以去巴黎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的名義取得了訪問法國的護照;參議員帆足計和改進黨眾議員宮腰喜助是中日貿易促進議員聯盟(1949年5月成立)的成員,他們以考察農業問題的理由取得了訪問丹麥的護照。這樣,三位代表沖破日本政府設置的種種障礙,繞道第三國輾轉到了莫斯科,應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的邀請,出席了促進東西方貿易聯系的國際經濟會議。之后,又應邀于1952年5月15日來到北京,從而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訪華的日本政界人士。帆足計等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簽訂了《第一次中日民間貿易協議》,為中日經濟貿易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在簽訂第一次中日民間貿易協議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帆足計等三位在北京與周恩來總理會見時提出:“為了使日本人準確地了解新中國,想把有利于中日文化交流的作品介紹給日本”。結果,周總理贈送了由賀敬之等創作的同名歌劇所改編的電影版《白毛女》。就這樣,在兩國幾乎沒有任何交往的情況下,在中日民間友好人士的實際行動中,把《白毛女》首次介紹給了日本人民。
2、松山芭蕾舞團在日本上演芭蕾舞《白毛女》,博得了廣大日本人民的好評。高良富等三位作為第一批訪問新中國的日本人,在回國之后,受到各方面的邀請,請其介紹新中國的情況。他們首先把《白毛女》的錄像帶遞交給日中友好協會的宮崎世民(后任該協會理事長)。宮崎等就開始在日本全國各地的群眾集會上作報告,把他們所看到的新中國的真實情況告訴民眾,同時策劃了“白毛女上映會”。就這樣,使日本觀眾第一次看到新中國的電影《白毛女》。
真正意義上把《白毛女》介紹給更廣大的日本民眾的,是1955年松山芭蕾舞團上演芭蕾舞劇《白毛女》。松山芭蕾舞團創建于1948年,清水正夫、松山樹子夫婦為正副團長。1952年的秋天,清水在東京江東區的一個小會堂里看到了電影《白毛女》,深受感動,便竭力推薦松山也去觀看。當時清水深為感動地說:“這部影片好極了,這將對日本的婦女解放運動產生極大的影響”。松山說:“其故事情節具有明顯的序、破、急,主人公喜兒的黑頭發一下子變成白發,很適合于改編為芭蕾舞?!?①兩位多次去看電影《白毛女》,最后決定用自己的力量將其改編為芭蕾舞,搬上日本的舞臺。
雖然他們決定創作芭蕾舞版《白毛女》,但是,只看過電影《白毛女》,手里什么資料都沒有,因此,他們給中國戲劇家協會寫了一封信,請求他們提供有關《白毛女》的資料。1953年底,他們收到當時任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的田漢先生的回信,隨信附上了歌劇版《白毛女》的劇本和樂譜,以及舞臺劇照。1954年日本東京未來社出版了以歌劇版劇本和曲譜為內容的《白毛女》(譯者為坂井照子、島田政雄等),日本作曲家林光參考歌劇版《白毛女》的樂譜,創作了芭蕾舞版《白毛女》的音樂。為了顯示出芭蕾舞演員苗條的身姿,更符合芭蕾舞的特色,松山專門為喜兒設計了銀白色的造型服裝。后來,中國芭蕾舞劇《白毛女》也采用了這一造型服裝。
經過2年多的艱苦創作,1955年2月12日,松山芭蕾舞團終于在東京日比谷公會堂上演了芭蕾舞劇《白毛女》。清水追憶,當時東京的劇場奇缺,許多希望得到表演場地的團體或藝術家均需采用先交款后抽簽的辦法來獲得劇場的檔期。為了演出,當時劇團實力并不強大的他們向銀行貸款,抵押了自己的房產和土地,發動了幾個團員帶著錢去排隊抽簽。幸運的是他們抽到了2月12日和18日兩個日期。②
松山樹子扮演主角喜兒、清水正夫擔任創作的《白毛女》,博得了廣大日本人民的好評。清水回憶道:“那天天氣非常冷,但是觀眾人山人海,連補座都沒有??瓷先ィ蟛糠值挠^眾都是大學生和工人等年輕人”。松山說:“我還很清楚地記得芭蕾舞《白毛女》的首演,我親自感受到了觀眾的熱情,我只是拼命地跳舞。謝幕的時候,觀眾的掌聲經久不停。我看到前排的觀眾都流著淚水,有的甚至大聲地哭了起來,臺上的演員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都留著眼淚謝幕”。③
松山芭蕾舞團在上世紀50年代頂著巨大的政治壓力,付出相當大的決心與毅力,成功地上演了芭蕾舞劇《白毛女》。日本的芭蕾舞劇的藝術,一向都是西洋芭蕾為主體,忽然要演繹中國民間文學中的白毛仙姑,這對于他們來講,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氣和艱苦的創業精神。
二、芭蕾舞《白毛女》在日本的影響和評價
松山芭蕾舞團的《白毛女》獲得了很大成功,在日本國內轉眼之間成了非常熱門的話題。但是,對于《白毛女》的評論卻分為截然不同的兩種意見。廣大年輕觀眾紛紛地說:“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的芭蕾舞”,但也有不少人批評:“芭蕾舞不應該寫這種中國解放戰爭時期的農民的故事”,“松山芭蕾舞團是共產主義者”等相反的意見。后來,隨著演出的增加,《白毛女》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日本民眾的理解和贊許。
《白毛女》在日本深受歡迎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通過講述主人公喜兒從倍受壓迫的苦難生活中站起來的故事,日本人民了解到了中國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了解到了中國為什么會發生那場革命,同時也在思考解放以前中國人民所處的災難和困境。白毛女的遭遇,使得日本人民認識到了受苦受難的中國農民翻身解放的主題思想,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另外一個是,其主題思想恰好反映了當時日本人民的實際生活。廣大日本人民把喜兒的心情當成自己的心情,被受虐待的中國農民站起來建設自己國家的故事情節深深感動。清水說:“打動我們的心弦并使我們難以忘記的是受壓迫的農民們如何去求得自己國家的解放這一主題?!?④《白毛女》的故事觸發了他們內心深處渴望自由的意念,并下定決心要把這部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的傳說改編成芭蕾舞上演。
1951年日本政府締結了《舊金山和約》,隨后又和美國簽定了《日美安保條約》。當時,日本雖然已經獨立,但在朝鮮戰爭爆發以及東西冷戰體制下,追隨美國的外交政策,仍然處于美國軍隊的占領之下,民族矛盾十分突出。由于美軍基地建設的需要,日本各地許多農民土地被沒收,日本逐漸成為了美國在遠東的戰略陣地。但是,面對美軍不斷擴充在日軍事勢力,沖突事件接連不斷。
1952年11月發生了“內灘事件”,美軍要求把金澤市郊外的內灘村海岸建設成射擊場,當地政府不顧村民的強烈反對,同意了美軍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村民們在海邊建設小屋以示抗議。1955年9月,美軍要求擴展立川軍事基地,引起了沙川居民的反對,但是政府一意孤行強制測量擴展土地,引發了居民與警察的激烈沖突,1000多人在沖突中受傷,這就是“沙川事件”。1957年又發生了“杰拉德事件”,在群馬縣的一位農婦不慎進入相馬之原美軍基地,被士兵開槍打死。在上世紀50年代的日本,類似這樣的事件不斷地發生,掀起了日本廣大民眾追求真正獨立、和平運動的高潮。
日本軍國主義禍害了中國人民,也給日本老百姓帶來了相當大的損害,普通老百姓都強烈希望不要再爆發那樣的戰爭。但是,朝鮮戰爭的爆發和美軍基地不斷擴充,使日本廣大年輕人感覺到深深的不安,他們處于對戰爭的恐懼和對前途的茫然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白毛女》的故事帶給了大家強烈的震撼。故事中,中國老百姓翻身做主人建設自己的國家的情節深深觸動了日本人民,他們也渴望建設自己的國家。所以,《白毛女》引起了日本人民強烈的共鳴,尤其是在大學生和工人群眾中博得了極大的贊譽。
那么,《白毛女》為什么會在大學生和工人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呢?從5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經濟進入了高速增長時期,經濟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影響最大的是工人和大學生。一方面,急速發展的經濟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以煤炭與鐵路等為代表的產業工人的生活狀況卻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而對于大學生來說,日本重新武裝的苗頭復活、急劇變化的社會讓他們對于國家的未來以及自己的前途更加茫然。由于這些時代背景的原因,《白毛女》引起了日本民眾的強烈共鳴。
三、《白毛女》作為中日兩國的友誼橋梁做出的歷史貢獻
1、松山芭蕾舞團赴華演出,開辟了兩國人民往來的一條新的道路?!栋酌吩谌毡精@得了成功,使得松山芭蕾舞團與中國結下了極深的淵源。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以前,該團訪華演出次數高達八次,在眾多來華演出的外國文藝團體中是獨一無二的。
松山樹子首次來華訪問是在1955年7月。她為了參加在赫爾辛基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先赴芬蘭。在大會上,松山等向中國代表團團長郭沫若表達了想訪問中國的愿望,得到了中方邀請,經過列寧格勒、莫斯科,首次訪問了中國。當年的國慶節,松山被邀參加在北京飯店舉行的國慶宴會。周恩來總理特意把中方在歌劇中扮演喜兒的王昆和在電影中扮演喜兒的田華請來,使中日兩國3位舞臺上的白毛女齊聚一堂。周總理并對松山說:“下次把你們的芭蕾舞《白毛女》帶到中國來”,留下了中日友好的佳話。⑤
日本前首相片山哲1955年11月率領日本擁護憲法國民聯合會的代表團訪問中國,同中國人民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簽定了《第一次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協定》,有了這個協定,中日兩國間文化交流的開展具備了更加有利的條件。1956年5月下旬,梅蘭芳率領中國京劇代表團訪問日本時,副團長兼秘書長的孫平化與日方進行具體協商,籌備松山芭蕾舞團的訪華演出。
1958年3月3日到5月1日,松山芭蕾舞團一行46名,應周總理的邀請進行為期2個月的第一次訪華演出。演出共28場,代表團先后在北京的天橋劇場、重慶的人民禮堂、武漢的中南劇場、上海的人民文化廣場等地公演《白毛女》、《胡桃夾子》等劇目,受到中國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們赴華演出之前,在日本將近演出40多場《白毛女》,但每次都遇到重重阻撓。1958年6月,日本花柳德兵衛舞蹈團赴華演出時,聽到了松山版《白毛女》轟動了北京城的消息。之后,他們所從事的中日友好活動得到了越來越多人們的理解和贊許。
1964年,從9月22日到12月12日,松山芭蕾舞團一行50名進行第二次訪華演出,演出共38場,先后在首都劇場和人民大會堂、哈爾濱市工人文化宮、南京人民大會堂、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大禮堂、廣州大會堂等地公演《祗圓祭》等日本劇目。他們在人民大會堂演出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觀看演出并接見全體演員。松山回憶道:“在和毛主席交談過程中,他多次對我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是老前輩了!’毛主席稱我們為老前輩,我們很難為情……這是由于中國從這一年開始,全面開展了京劇現代化和古典藝術的改革,而我們則已經把《白毛女》改編成了芭蕾舞。所以稱我們為老前輩,以此來鼓勵我們”。⑥之后,上海舞蹈學校的師生也開始了將《白毛女》改編成芭蕾舞劇的創演工作。松山芭蕾舞團的創新,對正在創作如何將西洋芭蕾樣式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中國舞蹈家,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1971年,從9月20日到12月2日,該團一行57名進行第三次訪華演出。演出共38場,先后在天橋劇場、西安的人民劇院、延安大禮堂、武漢劇院、長沙的湖南劇院、韶山禮堂、上海的人民廣場劇場、廣州的友誼劇院等地公演《白毛女》、《越南的少女》、《沖繩的五個姑娘》。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松山芭蕾舞團不管中日關系順利發展還是遭遇困難,他們堅信中日友好的信念?,F任藝術總監清水正夫的兒子清水哲太郎、團長森下洋子等都曾于70年代來中央芭蕾舞團學習,為中日關系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付出了心血和努力。
2、上海芭蕾舞劇團赴日演出《白毛女》的重大意義。1971年中國重新加入聯合國,尼克松總統派基辛格博士秘密訪華,與中國方面達成尼克松訪問中國的歷史性協議。在中美關系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日本方面要求日中友好和恢復邦交的浪潮也日益增加。1972年7月7日田中角榮首相在首次內閣會議上就明確表示“要以實現同中華人民共和國邦交正?;癁榧喝危趧邮幍氖澜缧蝿葜辛η笸七M和平外交”。
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1972年7月10日,以中日友協秘書長孫平化為團長的上海芭蕾舞劇團一行208人,被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和朝日新聞社的邀請,在東京、大阪、名古屋、京都等地演出《白毛女》、《紅色娘子軍》、《民族歌舞祭》等節目,對日本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友好訪問。
這次上海芭蕾舞劇團赴日演出,被稱為中日建交歷史進程中的“芭蕾外交”,直接探索與日本政府解決兩國復交的重大行動。代表團到達日本后不久,周恩來總理又專門指示訪日農業代表團成員、外交部亞洲司日本處處長陳抗傳話給孫平化和中國駐東京聯絡處首席代表蕭向前,大意是:“我講田中內閣要加緊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值得歡迎,是因為毛主席對我說,應該采取積極態度。(對方)能來談就好,談得成功也好,談不成也好,總之現在到了火候,要抓緊。這回不能再叫‘旋風’了,要落地。孫平化嘛,就是要萬丈高樓平地起,蕭向前是繼續前進的意思,這兩個人就是要把這件事落實才行?!?⑦
為此,訪日代表團及聯絡處人員先后4次會見了田中內閣的外相大平正芳。舞劇團回國的前一天,田中首相會見了孫平化和蕭向前,兩位正式轉達了周恩來總理的邀請,田中首相感謝周總理的盛情邀請并表示他已決定訪華(當天就舉行了記者招待會)。8月16日,代表團乘坐有史以來首次直航上海的專機離開了日本。同年9月25日,田中首相訪問中國,兩國終于實現了邦交正?;?。
上海芭蕾舞劇團在日本各地的演出贏得了極大的聲譽。但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也受到敵視中國分子的重重阻撓?!霸趧F下榻的東京新大谷飯店和演出地,不斷有反對日中友好的宣傳車開來開去,揮舞旗子,哇哇大叫,騷擾。我們組織了強大的隊伍,支持、保護舞劇團演出的正常進行。為了防止(右翼)搞亂分子扔燃燒彈,外崎芳昭和清水哲太郎(和森下洋子)等芭蕾舞演員都穿著《白毛女》中的演出服,化好妝,戴著手套,提著浸過水的毛毯,隨時準備應付意外?!?⑧
在70年代初期,國際關系的巨大轉折使得中日兩國政府在短期內實現了邦交正?;?。這一目標的達成與兩國間的民間團體長期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是密不可分的。
四、總結
1971年3月,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中國恢復派出代表團參加比賽和一切活動,毛主席并批示同意美國乒乓球隊在日本參賽后來華訪問,導演了眾所周知的“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⑨同年7月15日的尼克松沖擊,促使中日兩國談判復交的實際行動“芭蕾外交”,無論體育比賽或文化交流,“以民促官”都是打開兩國關系的重大力量。
1955年中日關系尚不正常時,松山芭蕾舞團根據周總理贈送的影片《白毛女》,在周總理的關懷下成功創作并上演了芭蕾舞《白毛女》。1958年,克服了重重困難,該團攜《白毛女》首次訪華演出,在與中國半個世紀的交往中先后12次訪華,演出達100余次。
由于兩國人民意識形態的差距,松山和上海兩個芭蕾舞劇團對《白毛女》的創作以及結局部分的處理有所不同。但是,松山芭蕾舞團帶來的《白毛女》,不僅僅是芭蕾藝術,更是對中國革命的理解和支持,也許正是因為有了松山芭蕾舞團這樣的日本民間藝術團體,廣大中國人民才能夠理解和接受“發動侵華戰爭的是一少數日本軍國主義者,廣大日本人民是友好”的想法吧。
2004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授予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巨大貢獻的外國友人的最高獎項“文化交流貢獻獎”頒獎儀式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舉辦。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和訪日的中國文化部副部長孟曉駟共同為松山芭蕾舞團理事長清水正夫、名譽藝術導演松山樹子夫婦頒發該獎,以表彰他們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做出的杰出貢獻。在紀念儀式上,該團的演員還表演了《白毛女》的片斷。
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是中日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文化交流既是連接兩國人民心靈的友好橋梁,也是增進雙方相互理解的重要手段,文化交流為改善和發展中日關系發揮具有獨特和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國有句古話,“吃水不忘挖井人”,在中日兩國間不斷產生一些摩擦的現在,我們應該回想起那些老前輩所付出的白毛女精神,做出的杰出和重要的貢獻?!?/p>
①古川萬太郎《日中戰后關系史》第49頁,原書房1988年版。
②③④⑥⑧清水正夫《白毛女はるかな旅をゆく》第71、70—71、53、147、214—215頁,講談社1983年版。
⑤增田弘編《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と中國》第275頁,山川出版社1995年版。
⑦孫平化《中日友好隨想錄》第89頁,世界知識出版社1986年版。
⑨馮昭奎等《戰后日本外交》第333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高級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