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是河南大發展、大收獲、大進步的一年,也是近年來發展速度最快、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年。現在河南的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全省人民將如何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推進中原崛起的進程呢?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代表說:“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進一步增強發展、建設、崛起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把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有機統一起來,做到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實現城鄉互動、協調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委書記、河南省人大主任
徐光春:實現中原崛起科學發展觀是統領
實現中原崛起需要長期的艱苦奮斗。最近三到五年,關鍵是做到“八個一”即河南要形成一個科學的發展思路來引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實現中原崛起的大局下來思考、來謀劃、來行動;要建成一批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和較強競爭力的產業基地,奠定中原崛起的產業基礎;要培育一批大的企業集團來帶動,壯大優勢企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發展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進一步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實現城鄉經濟良性互動。要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來推進,在對外開放、壯大非公有制經濟、振興國有企業、優化發展環境、破解“三農”問題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要集聚一批優秀人才來開拓,堅持實施科教興豫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在全省形成人才薈萃、各盡其能的良好局面;要創造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來保障,大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努力構建和諧河南,使中原大地充滿正氣、順氣、和氣;要依靠一批堅強的領導班子和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來組織,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為實現中原崛起偉大事業共同奮斗。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常務副省長
王明義:深化糧食改革 加快農業調整
近幾年來,我省堅持糧食市場化改革方向,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們的體會是: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支持,中央確立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方向,堅定了省委、省政府大膽推進的信心。2001年至2004年,全省農民增加收入20億元以上。
今年河南省農業結構調整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要繼續保持去年我省糧食增產的良好勢頭,進一步抓好糧食生產。把國家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落到實處,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千方百計保證我省今年糧食生產再有一個好收成。繼續加強以優質小麥為主的優質糧生產與加工基地、優質畜產品生產與加工基地建設。真正的把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奮力實現中原崛起。
全國人大代表、南陽市委書記
何東成:做好農民增收大文章
今年我們迎來了“三農”發展的又一個春天。中央繼續出臺含金量巨大的一號文件關注“三農”問題。我們河南省委、省政府決心大、措施硬,提前一年全部免征農業稅,僅此一項就為農民人均減負增收46.5元,這在我省農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仍然是全市最關鍵、最緊迫的重要任務。重點在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做文章:一是落實政策促增收。二是產業化經營促增收。三是科技興農促增收。四是發展城鎮促增收。
與此同時,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重點是加強對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以及對勞務輸出的指導和服務工作,認真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工資發放、子女就學、勞動保障等實際問題,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擴大勞務輸出規模,力爭全市新增外出人員30萬人。
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康利達裝飾有限公司董事長
薛景霞:壯大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為河南的改革發展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國務院剛剛通過的《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是第一個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全面系統的政策性文件,這將進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各種體制性障礙;必然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新一輪發展;今年我國將開始編制“十—五”計劃,民營經濟的發展將被歷史性地正式列入發展規劃,這將對民營經濟的發展,乃至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今年年底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過渡期基本結束,這將為非公有制經濟更好地與國外投資者合作以及非公有制經濟更好地發展外向型經濟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在今年年初召開的省非公有制企業表彰大會上,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措施,很多民營企業家紛紛表示,有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充分重視,非公有制經濟在一定會闊步前進,為實現中原崛起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新野紡織集團董事長
魏學柱:完善政策 理順紡織加工貿易體制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有的紡織加工貿易政策和體制顯示出了其不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方面。一是現有的加工貿易政策與國家提倡合理資源配置,發展深加工業務,拉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技術含量的長遠發展目標不相適應。二是管理部門眾多,相互間協調困難。在設有地方海關的區域,企業辦理各項業務仍要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逐級審批。因此,應對棉花加工貿易業務管理實行總量控制。進口多少,出口多少,國家從兩頭加強嚴管理。對混入的相同性質的國內棉花不予扣減相應數量,出口時也不予退稅。這樣,使整個棉花加工貿易政策的執行具有可監控性和可操作性,也不損害國家的根本利益。同時,簡化棉花加工貿易審批程序,放寬棉花加工貿易審批權限。實踐證明,通過加工貿易業務的開展,能有效地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穩步增長,能在中原崛起中起到強勁的拉動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鄭州三全食品集團董事長
陳澤民:制度+良心 做大做強食品工業
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到人民身體健康、生命安危的大事,我們做為食品加工者,遵循的是制度加良心的原則。人人都是安全員,人人都是檢驗員。既保證食品百分之百的合格,還要保證食品的營養結構科學合理,既要防止食用后造成營養不良,也要避免出現食用后造成營養過剩。
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加工業的發展。目前河南的食品加工業排在河南國民經濟的第一位,產值突破1052億元,已經成為河南省的支柱產業。食品的原料都來自農產品,食品工業對農業的貢獻也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大力發展食品工業,對農業產業化、工業化、科技化進程,農業結構調整、對農民增收、安排農村富余勞動力起到了決定性的帶動作用。有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有利于中原崛起,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全國人大代表、安彩集團董事長
李留恩: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培育自主知識產權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關鍵是要培育自主知識產權,不斷地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我國雖已發展成為世界彩電大國,但在液晶、等離子等新型顯示器件領域,尚缺少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技術的引進仍受到發達國家的封鎖。因此我們要立足于原創技術,培育自主知識產權。新技術的開發,一方面靠企業自身的積累和創造,另一方面需要國家在戰略布局、政策導向、項目規劃上進行支持。比如,國家對出口產品退稅稅率的調整,如何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產品采取不同的政策,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企業出口創匯的積極性,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