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俸君
《2004中國美容產業年度發展報告》顯示
●經過20多年的自主發展,我國美容服務業在傳統理發業的基礎上已發展成為一個涉及多領域、多層面的專業服務行業,成為第三產業中發展迅速的一個重要領域。
●2004年從業人員超過1600萬人,擁有172萬家各類美容機構,已獲生產許可證的化妝品企業3140家左右,擁有美容教育專業機構600余家,每年培養25萬名各級美容美發師,92.73%美容產業機構為民營經濟性質。
●國際平均化妝品人均消費為50美元,發達國家在100美元以上,我國目前人均化妝品消費約7美元,僅為全球人均消費的1/7,留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美容是創造美和欣賞美的過程,美容產業就是以創造美和欣賞美為目的而進行的相關經濟活動。據2月28日《2004中國美容產業年度發展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美容機構從業人員(從事服務)總數已達到1600萬人,化妝品生產企業、媒體、教育等領域相關從業人員約50萬人。
2003年度全國美容機構的保有量為154萬家,近兩年的增長率約為6%。其中51%左右的美容機構是近5年開業的。中國美容產業正步入一個新的增長期,并且已成為地方經濟發展和就業的一個新途徑。
據調查表明,美容機構的服務呈混合狀態,其中以美容(生活)為主者占75.91%,以美發為主者占24.08%,兼化妝者占19.67%,兼美體者占15.06%,兼減肥者占4.5%,兼健身或主營健身者占3.72%,兼SPA或主營SPA者占2.65%,其他項目者占4.93%。目前美容機構已轉化為以美容為主體,并且多形態的服務已逐漸成為時尚。
◆美容業帶動相關產業
據資料顯示,2004年美容服務業產值為2200億元人民幣,按2002年度中國美容服務業為1343億元比較,年均增長率為31.91%,高于同期國民生產值9.5%的增長率,已成為蓬勃發展的第三產業中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美容產業實際上已經形成包括生產、服務、教育、會展、營銷在內八大領域的產業鏈。不僅如此,它的上限可涉及到化工原料;它的場地會涉及到房地產及其租賃;他的服務可以延伸到醫藥;他的器械可以涉及到電子、模具、包裝、機械制造;它的媒體可以涉及到發行、廣告;它的會展可以涉及到展館、餐飲、住宿;它的營銷可以涉及到零售、批發及廣告業。所以它的輻射帶動作用是勿庸置疑的。
帶動服務業:美容業作為服務業在2004年度較之其它服務業,它更有投產來源于民間,投入產出相對較高的特點。
增加社會經濟總量:雖然較之2004年度GDP來講,2200億元人民幣所占的比重很少,但遠遠高于全國9.5%GDP增長速度的31.91%的年增長率,這充分展示了朝氣蓬勃的發展氣勢和廣闊發展空間。
增加收入、刺激內需:2004年度推算美容從業者的月收入約在1050元人民幣,較之其他服務業屬偏高的態勢,它為1600萬從業者帶來的直接收入令人欣慰。同時作為一對一,多對一的服務業形態,它又可以充分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很有可能成為繼房地產、汽車、旅游、電子通訊之后的我國居民的第五大消費熱點。
可以看出,美容產業的發展大大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按照經濟學理論,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其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應在50%左右,發達國家均已遠遠超過此水平,美國為65%,日本為57%,2003年我國約為32.3%。當前,我國居民的消費正從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需求的滿足,主要是通過消費環節實現的,其中美容消費是滿足人們健康需求的主要消費形式之一,也是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
◆美容市場誰光顧
一、美容主要消費群體分布
1、性別分布:抽樣調查表明,男女消費者性別比例分別為19.61%和80.39%;2、年齡分布:(見圖4)
二、美容主要消費方式
抽樣調查表明,顧客進行美容消費時,31.32%為隨機選擇,使用月卡者占19.28%,使用年卡者占23.08%,在商業流動區消費者占34.05%,在寫字樓者占15.38%,在住宅區者占20.62%,余為其他區域。
三、美容總體消費量
抽樣調查表明,每人每次平均的美容費用為人民幣118.31元,其中每人每月消費2-3次者30.66%,每月消費一次者占40.26%。據此推算,城鎮以女性為主的美容總體消費量是非常可觀的,2000億的美容服務業和850億化妝品的銷售量就是最好的證明。(見圖5 )
四、美容消費群體心理狀況
抽樣調查表明,超過70%的消費者對美容業的前景表示樂觀,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前三個因素是美容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素質(占28.6%),設備的先進性、可靠性(占15.2%),用具的衛生安全性(占12.1%)。評價滿意度較高的是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價較低的是管理和質量誠信。
◆美容業正值“青春年少”
中國美容業是一個青春行業,更是一個女性就業的優勢產業。近兩年中國美容產業的從業人員約為1600萬人,較之2002年1200萬人年增加16.5%,而且女性比例為78.58%,平均從業人員的年齡為25.72歲。
在中國美容機構的從業人員中,小學學歷者占3.57%,初中學歷者占31.53%,高中學歷者占31.61%,中專及技校者占21.92%,大專占7.44%。本科占3.81%,研究生及以上者占0.13%。從業者普遍接受教育的程度顯偏低,這與其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和與人親密接觸的服務性質有所差距。(見圖1)
通過對全國主要城市的專門調查,目前全國美容教育專業機構約600余家,較之2002年670余家減少了11.67%,每年培養25萬名左右的各級美容美發師,主要有美容、美發、美甲、藝術造型等。(見圖2)
美容產業在發展中為社會直接提供了1600萬人的就業機會,特別是解決了年輕女性和普通受教育者的就業問題。其上、下游及相關產業的潛在就業作用也不可忽視,年新增加就業率為11%。而且多達92.73%的機構為純民營經濟性質,投資少,見效快,已成為居民創業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見圖3)

◆產業發展亟待行業規范
有關專家認為,美容產業目前存在以下10個主要問題:1.投資規模相對較小,沒有形成規模經營和強勢品牌;2.從業門檻低,業內人員素質難以保證;3.行業競爭激烈,約有五分之一的機構的生存有問題;4.主導資金的投資力度和熱情不夠,短期內難以通過資金的注入提升美容美發服務業的整體水平;5.對國外的強勢品牌、企業介入缺乏競爭能力。6.尚未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美容美發學歷教育體系;7.雖然有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培訓和考核體系,但內容較為陳舊,不能滿足新的需求;8.各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實現對行業協調管理尚待時日,對美容美發服務業的不客觀認識是行業管理中不能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9.源于無相應的真正意義上的行業管理法規,使得行業的法制建設尚屬實際上的空白狀態,整個行業無法可依、無章可循,這是所有問題中最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根本性的問題;10.整個行業無實際意義上的服務性標準可依,行業的標準化建設嚴重滯后,成為行業無序、低水平、低素質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原因。
國家商務部已于2005年頒布實施的《美容美發業管理暫行辦法》是美容美發業法治建設上的里程碑,是法制標準建設的契機和最大機遇,將開創美容美發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人來管的新篇章。
與此同時,國家衛生部也對醫療美容做了較為細致和可操作性的規范,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對美容美發業的規范建設也做了不懈的努力,從職業培訓的角度就培訓計劃、教學大綱、職業等級、考核標準等做了明確的規定。還對美容師、美發師的執業等級和要求做了相應的標準性的規范。另外許多省市也探索性地提出了美容美發機構的分等定級標準,如:北京、天津、深圳、上海、陜西等為行業法規和標準化制定工作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為此,有專家建議:一、.政府各有關部門應象重視其他產業一樣,加強對美容產業的關注,積極引導、規范美容產業的健康發展;二.加快推進行業法制化、標準化建設。如,完善法規政策環境;建立健全標準體系,以《美容美發機構開業條件》和《美容美發機構星級劃分》國家標準為契機,真正營造規范、標準、健康發展的機制;為民營企業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扶植美容機構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