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輝
在市場經濟日趨完善的今天,誠信已成為社會生存的基本條件、立足之本和發展源泉。所謂企業無信不旺、政府無信不威、社會無信不穩、國家無信不強,“誠信,天下之結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市場經濟就不可能健康發展。由于一些企業不重視信用體系建設,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造成巨額經濟損失的事件屢見不鮮。據統計,每年因信用缺失造成的損失高達5585億人民幣之多。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我國信用體系建設。國務院曾做出了在五年內要建立起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和行動機制的統一部署,以進一步提高全民誠信意識,形成誠實守信的社會風尚,加快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什么是誠信?我以為,在當今的經濟生活中,誠信有著不同的層次。
首先,是法律標準下的誠信,這是最基礎的層次。它表現為合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企業不按合同辦事,這說明最底層的誠信還有很多問題。
第二,職業道德方面的誠信,它的衡量標準是職業道德。在經濟生活中主要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一買一賣之間信息不對稱,賣家畢竟掌握更多的信息。能否在買賣之間不利用信息的不對稱達到贏利,這是誠信對待的問題。
第三,風格方面的誠信。就是買賣雙方不僅在一般意義上講誠信,而且要為對方著想。
光憑誠信能否發財?不能!因為在經營、管理、戰略、質量等方面還有好多的問題解決不了,所以發不了財。但是,有了誠信就可以幫你發財,能夠幫你持續發財,因為做小事靠財,做大事一定要靠德。在日益復雜的競爭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如果無德,就會有很多人反對你、抵制你,你就走不遠,發展不起來。所以想發大財一定要講誠信。那么,不講誠信能不能發財?按理說是不能發財,可現實中卻有一部分人不講誠信也發了財。這又怎么講?我認為,不講誠信發財的風險成本太高。不講誠信可以發財,但是說不定哪一天你就會倒霉,你發的財就沒有了。講誠信,你的財就會很保險。這是從事經濟工作的人應該且必須有的誠信觀。人、企業求財是正當的,但要處理好發財與誠信的關系。誠信對于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不在于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是一個底線,最重要的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如果這樣看待誠信,我們會積極的創造自己的誠信,因為我們要創造最重要的無形資產。
在市場競爭中有三個層次:價格競爭、質量競爭、品牌競爭。品牌競爭是最高層次,在品牌競爭中最有效的就是誠信或者叫信用。當消費者、客戶無法辨別產品的好壞而企業又要銷出產品時,靠的是人家的信任,靠的是企業的信用。信用是解決交易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最簡便的、成本最低的、效果最好的要素。因為信用就在你的品牌中。從消費者對品牌、名牌、老名牌的認可程度中,我們可以充分體味到信用的作用。一個老名牌可以說明很多問題,因為它是經過眾多消費者檢驗的,而吸引消費者的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就是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