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調查活動始于2004年7月,歷時6個月,全國數千家企業參與了調查。調查顯示,信息化正在引起企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變化,企業在信息化實施中更加注重實效,以核心業務信息化為導向目標,逐步建立企業信息化效益管理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2005年將繼續開展企業信息化及電子商務應用試點示范工作,有關行業協會、各省(區、市)發展改革委(計委)、經委(經貿委)在項目申報和組織管理中可參考本項調查的分析與結論。
一、2004年企業信息化500強的特點
2004年企業信息化500強的主要特點顯示:我國大型企業正在走向新型工業化道路,信息化開始成為大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支柱,信息化投資更加理性。
2004年度企業信息化500強入選企業總體規模有所提高,入選企業最低年主營業務收入由2003年的2億元提高到5億元。從行業分布來看,81.2%的企業來自制造業,比2003年度的77.4%又有所增加;從地區分布來看,本次調查覆蓋了2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分別有40余家企業入選500強;從企業規模分布來看,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百億的企業75家,其中千億級企業近10家;從企業CIO(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設方面來看,36.4%的500強入選企業設置了CIO職位;從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導向來看,業務部門平均擁有對項目規劃、實施和預算決策的參與和支配權達50%以上;從電子商務的普及應用來看,42.2%的500強入選企業不同程度地開展了電子商務活動,
比2003年度的39.2%有所增長。
(一)大型企業正走上新型工業化道路,信息化開始引領國有企業變革
大型國企信息化走在全國信息化前列。能源、交通、電力、銀行、保險等行業涌現出一批很好的典型。信息化水平最高的企業出在大型國企。國有企業掌握信息化的能力明顯提高,隊伍在加強,信息化正在引領大型國企變革。在中國人壽保險、武鋼等企業,信息化正在影響企業戰略,促進企業組織變革。
(二)信息化開始成為大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支柱,國有企業在深度應用中提高了駕馭信息化的能力
圍繞核心業務建設信息化,是2004年企業信息化500強的突出特點。正確判斷業務重心,確定信息化重點,使信息化開始成為大型企業核心價值的支柱。一批大型企業正在通過信息化建造新一代核心業務系統。
(三)信息化投資更加理性,在實施中更加注重實效,信息化適宜度提高
調查顯示,當前企業信息化正進入一個調整期。企業信息化基礎建設完成后,重點正轉向靠管理出效益的階段。
2004年企業信息化投資相對平穩,突出特點在于投資趨于理性,投資效益大幅度提高,企業開始沿著建立有效益信息化的方向發展。政府對企業信息化的正確引導的作用明顯。
信息化投資效益明顯提高表現在,在企業年度信息化投入占固定資產投入比重下降的情況下,效益指標明顯提高。通過對前幾年信息化投資經驗教訓的總結,很多企業在信息化投資上趨于理性。同時,信息化建設和業務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也是導致投資轉型的主要原因。
二、2004年企業信息化500強的經驗
(一)領導力是信息化的關鍵因素
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正在提出一個重要挑戰。在未來,企業家必須是具有杰出的信息化領導力的人。未來杰出的企業領導者,將從杰出的信息化領導者中產生。
隨著信息化日益深化,信息系統越來越復雜,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和依賴也越來越強,領導力在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日益突顯。中遠集團、哈藥總廠、中外運、京東方等企業在信息化實施中,充分發揮了企業領導力在推進信息化中的關鍵作用。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31萬人,年營業收入近千億,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實現大集中。離開了強有力的領導,如此復雜的系統工程就難以實現。
在調查和訪談中,發現不少企業開始認識到,對信息化的領導能力,就是未來企業能力。領導力不僅僅是領導重視和領導拍板,而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領導者能力,即以具有遠見的領導人為核心領導集體的全面領導能力,好的技術隊伍。第二,領導者對信息化的認識能力,對信息化地位、作用、技術發展方向和行業經驗的認識能力,對本企業核心戰略的判斷能力。第三,信息化實施力,如計劃的能力、執行的能力和管理風險的能力。第四,持續改進能力,包括創新能力和敏銳的環境感知力等。
(二)信息化關系企業未來生死存亡
調查顯示,處于競爭性行業中的企業,信息化投資效果優于壟斷型企業。在競爭性很強的行業,信息化關系生死存亡,許多企業將信息化當作企業生命線高度重視。
(三)信息化不能急于求成
企業開始認識到,信息化要當作長期戰略,而不是按照項目來完成。這是由信息化的長期性、艱巨性、持久性決定的。
(四)建立科學的投資觀,建立信息化效益管理機制,重視信息化績效評價
要建立科學的投資觀,建立企業信息化效益管理機制。加強對信息化投資的效益管理,重視對信息化績效的評估。許多企業開始從投資的觀念看待信息化,把科學投資當作信息化成功經驗。隨著信息化實施風險的加大,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有效性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進行獨立的、有效的IT審計成為了檢驗信息系統的一個必要手段。一些在海外上市的企業開始利用IT審計進行風險評估,加強對信息化投資的效益管理。發展趨勢表明,高風險正成為信息化進一步發展面對的難題,建設有效益的信息化,不僅要創造效益,還要控制風險。
三、啟示
(一)改革引路,在變革中走向卓越
從2004年度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的經驗中,我們得出一個啟示,信息化正在引起企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變革,成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引領力量。
(二)業務挑頭,以目標為導向推動
信息化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復雜越好。企業信息化一定要為核心業務服務,以核心業務信息化為導向目標,把評價的聚焦點集中到核心業務上來。
從調查反映的普遍問題來看,當前,大企業要注意片面追求信息化整合的風險。要強調信息化與業務類型匹配,與自身業務發展階段匹配,與企業的管理基礎、企業資源匹配。要防止忽視企業實際,片面強調大整合、大集中帶來的誤導。要從中國國情實際出發,建設務實的、有效益的信息化。
(三)領導推動,培養干部提高能力
當前,企業決策層缺乏對信息化的領導能力是一個突出問題。提高大型企業決策層對信息化的領導力,是很重要的任務。
通過連續幾年的調查和研究,我們進一步看到,信息化是企業在變革中走向卓越的過程,信息化成就是杰出的領導者在改革創新中變革的結果。我國的企業信息化經過數年的發展和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果。但是從總體上看,仍處于初級階段。展望未來,企業信息化發展,要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重點大型企業信息化應用為龍頭,帶動中小企業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