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鋼鐵行業發展態勢分析
(一)鋼材表觀消費量預測
2004年國內市場鋼材消費由前幾年高速增長轉為平穩較快增長。鋼材表觀消費增長率已由2003年的28.12%降至15.29%,回落12.8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強度由2003年的4900噸/億元降至2004年的4500噸/億元。消費強度減少400噸/億元,下降8.2%。鋼材消費強度減弱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的轉變,使得鋼材高消費行業增長速度放緩。
企業增產的積極性高漲,能否實現預期目標,主要取決于市場需求與生產支撐條件。市場能不能消化新增的4999萬噸鋼,主要看三方面,一是國內消費能夠增加多少;二是進口鋼材還能減少多少;三是出口能夠增加多少。從頂替進口、擴大出口和國內消費增長三方面看,2005年國內外市場需求增長幅度比2004年均將有所回落,同時不確定因素增多。如果新增鋼材品種結構不完全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將出現部分產能過剩的局面。
(三)鋼鐵生產支撐條件仍然趨緊
制約鋼鐵生產增長的外部條件主要是鐵礦石、焦煤、運輸。
鐵礦石。2004年進口2.08億噸,比上年增加5997萬噸,增長40.5%。當年消費進口礦約1.84億噸,其余為港口和企業增加了庫存。2005年國內鐵礦石增產幅度將有所提高,特別是國內低品位鐵礦石在進口礦價大幅上漲情況下能得到更多的利用。因此,總的看鐵礦石資源偏緊的狀況比2004年有所緩解。但是,進口鐵礦石大幅漲價已成定局,目前談判仍在僵持中,樂觀估計漲價也要在30%左右。

焦煤。預計2005年國內焦煤生產增幅有所降低,部分企業將增加進口焦煤。進口焦煤已呈現大幅漲價的局面,日本已基本接受澳大利亞焦煤上漲1倍的價格。國內焦煤也呈上漲趨勢。運輸。從各方面情況看,鐵路運輸緊張的程度2005年將更為嚴重,將更多依賴公路,這將導致運輸成本進一步增加,因石油價格上漲和能力不足,海運費也呈現上漲之勢。
(四)國際市場情況分析
目前,全球鋼鐵產能處于新一輪增長期,據世界經濟合作組織預測,到2005年全球鋼鐵產能12.478億噸,比1998年增長15%。2004年全球粗鋼產量為10.546億噸,比上年增加8530萬噸,增長8.8%。國際鋼協預測2005年全球鋼材消費量10億噸左右,推算全球產鋼11億噸左右,增速有所減緩。世界發達國家采取穩定本國產能、擴大海外投資的戰略,一些發展中國家采取擴大產能,實現規模效益的策略,2004年95%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實現鋼產量增長,這種趨勢已導致資源的激烈競爭,緊接著隨之而來就是鋼鐵市場的激烈競爭。
(五)國內鋼材價格走勢分析
——市場供需變化和生產成本變動是主導2005年國內鋼材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特別是企業將增加的4999萬噸鋼如何消化,2004年增加的5129萬噸鋼中有45%是用于頂替進口和擴大出口了。今年消化新增產的鋼仍然是這個途徑,但是消化能力將減弱。煉鋼生鐵成本在2004年上升46%的基礎上,今年將繼續上漲15%左右。
——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鋼材價差呈現縮小的趨勢,2004年末國際與國內綜合指數相差26.89點,即價格上漲的空間在縮小。
——板材價格與長材價格比價呈現擴大趨勢,2004年末,我國板材價格指數134.43點,比長材價格指數101.65高出32.78點,二者之間價差擴大。主要原因是全球板材資源偏緊,價格不斷攀升,國內外市場關聯度強,國內市場的價格與國際走勢基本一致。長材國內資源充足,與國際市場的關聯度較小,受國內建設投資的影響比較明顯。但是,這種比價關系已偏離了正常區間,使長材價格具備了上漲的條件。
——國際市場鋼材價格受經濟增長的拉動和成本上漲的推動仍將在高價位區間運行。

綜合分析,2005年鋼鐵工業經濟運行的基本趨勢,一方面市場消費增長幅度回落和全球鋼鐵產能繼續增長,意味著鋼材價格除個別品種外,進一步上漲的趨勢減緩;另一方面因原燃料貨緊價揚,企業生產成本將進一步上升。這將使鋼鐵行業的利潤空間大大壓縮,國內外市場將會出現激烈競爭的局面。
二、當前鋼材市場價格走勢分析
根據國際鋼鐵市場行情,國內原燃料漲價和鋼材庫存及訂貨合同情況初步分析,一季度及上半年鋼材價格總體上呈穩中趨升之勢。
(一)需求拉動。目前固定資產在建規模21萬億元左右,新開工項目仍保持增長勢頭,特別是煤電油運等基礎行業的投資明顯加大,鐵路基本建設2005年的投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比上年增加1倍多。北京奧運會場館、上海世博會工程、首鋼搬遷等重大工程也要相繼開工。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前期工程主要是增加鋼材等建筑用材,對建筑用材的直接拉動和市場影響都很大。
(二)成本推動。原燃料價格上漲不僅是國內市場,已經成為國際性上漲,而且漲勢迅猛。一方面是需求增長過快,另一方面是原燃料供應相對集中在幾家國際性的大公司,從而控制生產組織和價格談判的主動權。因鐵礦石、焦煤價格的上漲,日本鋼鐵業已決定提高部分鋼材的價格。
(三)利益驅動。鋼材品種的價格差距促使企業適時調整生產組織,以減產薄利產品,如2004年螺紋鋼產量增長17.64%,線材增長21.39%,分別低于鋼材平均增長水平5.85和2.1個百分點,其中12月份線材只增長18.29%,低于鋼材平均水平7.34個百分點。
(四)國際互動。國內與國際市場的差價調節進出口數量的靈敏度在增強,特別是關聯性比較強的板材尤為明顯,由于國內市場薄規格的冷軋板價格自去10月以來就高于國際市場,致使鋼材進口11月比10月增加13萬噸,12月又增加16萬噸,今年一季度仍將持續這一態勢。
(五)市場炒作。按一般慣例,冬季是建筑用鋼材的淡季,價格也隨之下降,但是近兩年情況發生變化,出現反季節性價格上漲,這其中不乏人為炒作的因素,一方面說明人們對鋼材市場預期看好,另一方面也表明鋼鐵具有一定的投資屬性,特別是在股市不好的時候表現較明顯。今年伊始,股市低開低走,而鋼市則高開高走。
三、穩定國內鋼材市場價格的相關政策措施
目前,鋼材價格上漲主要是成本推動和需求拉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果鋼材價格進一步上漲,將會增加下游企業成本上漲的壓力,加劇國內煤電油運緊張矛盾。因此,必須采取綜合措施,保持鋼材市場價格基本穩定。
(一)堅持中央已確定的宏觀調控方針政策,堅決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快增長
鋼材屬于中間產品,不直接進入消費領域,60%左右與固定資產投資有關。因此,穩定鋼材價格要從源頭掀起,堅決落實已確定的各項宏觀調控政策不動搖,嚴把土地審批和信貸投放,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抑制過度投資等拉動的過度需求。
(二)加強進口鐵礦石的協調工作
促進國內大型鋼鐵企業的聯合,加強合作,協調對外,增強與國外鐵礦石公司的價格談判能力,爭取談判的主動,穩定供應主渠道,維護雙方利益,力爭合理價位。支持企業“走出去”,以投資和其他合作方式參與國外鐵礦資源的開發。同時,還要搞好煤電油運供需銜接,緩解成本上漲推動鋼材價格上漲的壓力。
(三)加強對鋼鐵產品出口的調控和引導,把握好調控的方向和力度
鋼鐵產品是資源性和高耗能產品,要消耗大量鐵礦石、廢鋼和能源。出口大幅度增加,在帶來國內鋼鐵企業利潤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因此,可以通過調整出口退稅等經濟手段適當控制鋼鐵產品出口,首先是控制鋼坯出口。這不僅有利于緩解國內煤電油運資源約束矛盾,淘汰國內落后鋼鐵企業,對鋼材價格上漲也會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促進鋼鐵行業增長方式的轉變,降低生產消耗和成本
隨著鋼鐵工業產能快速增長,國內供求形勢開始發生變化,要抓住市場和投資主體變化的新情況,切實推進鋼鐵行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L鋼鐵工業發展重點轉向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短缺品種和降低資源消耗上。根據產業政策和規劃,推動企業聯合重組和產業升級。加快結構調整,嚴格市場準入,依法淘汰污染環境、資源和能源消耗高的落后生產能力。加快技術創新,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改善環保。
(五)大力整頓市場秩序,堅決制止串通提價、操縱市場的行為
發揮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大中型企業帶頭規范企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依法調查處理違反《價格法》等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的案件。
(六)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加強鋼材信息引導
目前國內鋼材成本上漲如果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相碰撞,國內鋼材市場就會再度掀起波瀾。為此,必須密切關注鋼材生產、銷售、進出口和成本、價格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長變化情況,加強監測預測和形勢分析,適時適度采取調控措施,保持全國鋼材價格平穩運行。要正確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宣傳宏觀調控的方針政策,避免人為炒作引發鋼材市場價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