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混合運算”第一課時(第10~1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我們要去春游了”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出“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設計說明:
教材設計了“小熊購物”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但考慮到教室場地和學生人數的情況,如果讓學生在課堂上模擬購物,只有部分學生有機會參與購物活動,其他學生只能觀看,這樣便不能調動起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因此,我將“小熊購物”問題情境變換為“我們要去春游”的情境,以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學校將要組織的春游活動做準備。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有一件事情要告訴你們,相信你們聽了一定會很高興。再過十幾天,我們班要組織一次春游活動,地點是學校附近的龍沙公園,怎么樣,愿意參加嗎?
師:可是,要想在這次春游中玩得開心,我們必須要做一些準備工作。我們要做那些準備呢?大家說說看。
(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互相交流。)
二、提出問題,解決兩步計算問題
(一)買備品
師:為了在活動中大家不掉隊,老師想為每個人準備一頂小黃帽。在春游那天,4個人一個小組,每組再準備一塊大塑料布(野餐時用)。如果每頂小黃帽6元錢,塑料布的價錢是8元,算一算每個小組需要花多少錢買小黃帽和塑料布?
(小組討論交流,可能出現如下算式)
(1)6×4=24(元) 24+8=32(元)
(2)6×4+8 (3)8+6×4(4)6+6+6+6+8
引導學生討論研究(2)、(3)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觀察有加法又有乘法時應先算什么。小組討論。
(小組匯報后,板貼: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師:大家看6×4 +8,這是我們以前沒有學過的兩步式題。計算的時候不把等號寫在算式的右邊,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個數字6更靠左邊的位置寫上等號,把沒有參加運算的+8抄下來,然后再另起一行算加法。最后,答案要自己占一行。
(二)坐小火車
(屏幕顯示:公園游樂場中的小火車。)
師:小火車票價每人3元,如果給你們小組20元錢,應找回多少錢?
(讓小組交流討論,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情況下,怎樣計算。)
(三)闖迷宮
師:我們到達公園的第二站將是“諸葛亮軍事智力迷宮”。為了能順利闖過這個迷宮,今天我們先來一個走迷宮的練習。迷宮圖就在同學們桌上的大信封里。注意看,迷宮的路線上有混合運算題,前一題的得數是后一題的第一個數,看誰先走出迷宮?
(四)自由選擇游樂項目
師:請同學們自由選擇游樂項目。
游樂項目 激流勇進 套圈 空中飛毯 海盜船
單價 9元 2元 4元 5元
1.如果給每人30元錢,選出你喜歡的一種游樂活動,只玩這一種,你能玩幾次?怎樣列式?
2.如果你隨意選,30元錢,你能玩哪幾項游樂項目?
【評 析】
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將數學與現實背景緊密聯系起來,也就是說通過數學化的途徑來進行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才能真正獲得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
新教材設計新穎、富有情趣、貼近學生生活,但并不是所有內容都是孩子親身經歷或體驗過的。本課教師開發課程資源,創設“春游”這一生活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教師簡介】
李季,現任公園路小學三年級班主任。曾獲省十佳教師、省級骨干教師,市級學科帶頭人、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區級優秀教師、優秀輔導員等榮譽稱號。多篇論文獲獎并在省級刊物發表。
李季老師在教學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用童心走近學生、用愛心呵護學生、用真心感染學生。她對教材進行潛心研究,有機整合,努力開發課程資源。教學中時時從學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識經驗出發,設計出貼近學生生活、拓寬視野、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