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編寫的。教材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繼承中有創新,在整合中尋求超越,從選編課文到設計練習,從內容安排到呈現方式及版式設計,有了新的突破。
一、教材的突出特點
(一)圍繞專題組織單元,整合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繼續突出“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的編排理念,圍繞專題合理有序地組織內容,精心設計學習活動,使語文各項能力的培養訓練整體推進,協調發展。
1.加強了單元內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聯系與整合。
用一段流暢的文字將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貫穿,更好地發揮陶冶情操和訓練閱讀的功能。如學了精讀課文《畫楊桃》,在略讀課文《想別人沒想到的》前有一段承上啟下的話,既概括了前面精讀課文所學的內容,同時也引出略讀課文所學的內容和要求。
2.聯系單元專題,加強單元教學內容的整合。
聯系本單元專題,繼續設計聽說讀寫的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加強單元教學內容的整合。如第八單元專題是“神話、傳說故事”,四篇課文從不同方面反映了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故事。在訓練安排上,也注意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既在導語中點明,在課文中滲透,又在課后思考題和口語交際、習作中進行訓練。這樣,將聽說讀寫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后面有落實,有利于全面實現課程目標。
(二)結合專題安排“綜合性學習”,落實新課程理念
本冊共安排了兩次綜合性學習。教材從提出活動內容,到提示學習方法,到展示交流學習成果,為聽、說、寫的訓練創造了條件,提供了有意義的話題,還為學生課外閱讀指明了方向,同時加強了課堂內外的銜接、語文與生活的聯系。
(三)大量更新課文,創新學習內容
教材在選文方面,注意密切聯系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本冊新選編的課文超過一半,有反映家鄉美好景物的《珍珠泉》;有反映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燕子專列》;有反映現代兒童關愛他人,化解矛盾、重建友誼和良性競爭的《檢閱》《絕招》等。課文角度新穎,對學生思想方法的啟蒙很有幫助。
(四)改進導學和練習設計,轉變學習方式
1. 突出課文的導學系統。
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對每個單元前的導語編寫更加著力,除達到點明專題、揭示學習內容的目的外,還進一步增強了教材的親和力。
2.改進思考練習的方式。
課后練習采用激勵的口吻,以學習伙伴的敘述語言,提出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談感受、展示學習成果,或用舉例的方式,鼓勵大家討論交流,發現規律,為學生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留有空間。這不僅僅是形式的改變,更體現了編寫指導思想的變化,反映了教材在轉變教學觀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上的努力。
每篇精讀課文至少都有一個能統領全篇的重點題目。如《七顆鉆石》的重點題目是討論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到了什么。能夠完成這個題目,本課的主要內容和教育意義基本上也就把握了。為了增強教材的適應性,部分課后練習中安排了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決定是否選做。
3.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本冊教材采用了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積累語言。把課程標準關于詞句訓練、讀寫訓練等方面的要求作為教材編寫的暗線,滲透在各部分內容之中,較好地體現了讓學生自主選擇、主動積累的思想。在課后練習中加強了詞、句、段的積累,在語文園地中通過“讀讀背背”,加強了古詩、諺語、成語等傳統語言文化的積累。
4.繼續安排適量的“小練筆”。
本冊專門安排三次“小練筆”,分別是:《荷花》《爭吵》《賣木雕的少年》。同時,在部分課文的練習中還安排了“小練筆”的內容,都緊密聯系學生的閱讀或生活實際,力圖讓學生都有話可說、可寫。
(五)加強“語文園地”的整合和創新,拓寬學習領域
為了更好地體現內容與訓練的整合,本冊教材繼續把“口語交際”和“習作”這兩個版塊提前。“語文園地”中的內容依次為:“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版塊,則由以前的“展示臺”、“寬帶網”,變為“展示臺”、“成語故事”、“趣味語文”、“寬帶網”。這四項交叉安排,使“語文園地”的學習內容更豐富、更有趣。
全冊共安排八次口語交際。體現了以下兩點:一種是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和“習作”,一起成為“綜合性學習”的有機部分;另一種是既結合專題內容又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的話題,讓學生交際起來。
在“語文園地”中安排八次習作。在編排上努力為學生自由習作提供方便,不規定習作的題目,只提出一個內容的范圍,使絕大多數學生都有話可寫。題目由學生自己擬定。教材安排了一次不限制內容的作文及兩次想像作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想像,但對想像合理性的要求不必過高。
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識字、寫字教學
識字、寫字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將已經掌握的識字方法遷移到新的識字、寫字的學習中,尊重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允許學生有差異。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通過其他渠道,增加識字量。識字的鞏固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應該通過多種方式讓所學的字與學生多接觸、多見面,也可以采取一些歸類復習的方法,在適當的時候讓學生做一些歸類整理。
應繼續加強寫字的指導。教師一定要板書示范,指導不容易寫好的筆畫、結構以及容易寫錯的筆順,要求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
(二)閱讀教學
1.精讀課文的教學。
精讀課文是教材的主體,在教學中要繼續加強詞、句訓練,注意讓學生理解和積累。要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準確理解詞語,運用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并通過背誦、摘抄等形式,養成主動積累詞語的習慣。
要注意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閱讀、感悟的過程,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精心組織教學活動。給每個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促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要善于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組織好討論交流;要善于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點撥和講解。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體現語文學習的個性化、多元化。
2.略讀課文的教學。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學生要靠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可以先由學生參照提示獨立閱讀、思考,發表閱讀感受,然后抓住一兩個重點的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全班學生討論、交流;還可以用指名朗讀的方式,檢查讀書的效果。有些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留著今后解決。
3.選讀課文的教學。
教材后附有八篇選讀課文,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決定是否選用。在教學方法上,應以學生自己課外閱讀、自我檢測為主,教師的任務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檢查,通過交流,起到激勵和引導的作用。
(三)口語交際教學
教師要明確本冊訓練要求,從啟發興趣、激發交際的欲望入手,使學生明確圍繞一個話題交流、討論。交際情境的創設,要體現中年級學生年齡的特點,還要有層次性。要盡可能地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要求口述的一定要人人練說,擴大口語交際的“面”與“量”。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不做過多的指點。此外,還應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大膽地與人進行交流,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四)習作教學
中年級不受文體束縛,讓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教師要鼓勵學生有創意地表達,不要有過多的條條框框,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可以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在合作中進行習作,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