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現象產生的那天起,便有了對教育效果的評價,沒有評價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隨著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學校教育的出現和發展,教育評價的重要作用就顯得更為突出。而考試無疑是教育評價的一種最重要的手段,尤其對于學校教育,考試幾乎是唯一的手段,高校教育也是如此。在高校教育效果的評價方式中,作為一種相對公平公正的評價方式,考試還處于無可替代的位置,它是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中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教學質量測定的主要手段,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指揮棒”。科學合理的考試不僅能對教學起到反饋、調節、評價和促進作用, 對高校的人才培養也起著積極的導向作用。因此,能否科學合理地設置考試模式,對能否正確評價教育效果、引導人才培養方向,推動高校教育的進一步發展顯得至關重要。
隨著社會生產的日益現代化,社會分工的日益專業化,高校教育也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多元化。新專業、新課程如雨后春筍(目前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下就有專業249種),新的教學方法不斷產生,教學設備也日新月異。而高校的考試模式卻未能跟上高校教育的發展步伐,基本上還停留在以“閉卷筆試”為主的幾種傳統的固定模式上。由于其呆板和僵化,難以正確評價課程的教育效果,難以正確引導人才的培養方向,導致學生的考試成績與學習質量相脫節,高校人才的培養與社會需求相脫節,“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根據不同課程的性質和特點、不同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和目標等實際情況,合理設置考試模式顯得尤為重要。本人根據所授課程(《中外建筑景觀》)的實際情況,對考試模式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和創新。
一、 新考試模式的設計
1.課程概況及對學生的教學要求
《中外建筑景觀》屬B類選修課,32學時,授課對象為旅游管理專業。本課程是一門以對中外建筑的識別和欣賞為主要內容的課程,主要任務(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對國內外主要的代表性建筑的基本情況(如類型、年代、建筑風格、主要特征,文化背景等)有基本的了解,使學生在現實的生活和工作中(如在導游過程中)見到某一建筑時,能大致辨別它的年代、類型和建筑風格,說出它的主要特征和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因此,“會說著名建筑”是本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
2.采取“看圖說話”的新模式
(1)考試題型設計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以能反映某一建筑類型、建筑風格的主要特征或某一時期建筑的主要特點的現存(尤其是常見的)著名建筑為主。考試類型屬于資格性考試,目的是檢驗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因此試題內容與教學內容保持一致。因為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要求是學生能對著現有建筑進行現場講解,所以考試的題目以現有建筑圖片為主。根據建筑的重要性、知名度等因素分為三個題型:
識別題要求學生看到建筑圖片后,能夠識別出該建筑的名稱、類型、建筑風格、年代等基本信息。
解析題要求學生看到建筑圖片后,能講出該建筑或該建筑風格的主要特點,簡單分析形成該特點或該風格主要原因。
論述題要求學生看到建筑圖片后,進行三分鐘的講解,講解內容完全由學生自由組合。除了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學生還可以通過查書、上網等途徑,獲取包括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其他相關信息。
(2)考試題量設計
試題庫題量由于本課程的所有試題圖片在考前全部公布,因此,圖片不能太少,否則學生復習內容將不能覆蓋課程教學內容;同時也不能太大,否則會造成重點不突出,大大浪費學生的復習時間。因此,本課程試題圖片量以覆蓋主要教學內容為標準,總圖片量在120-150張左右。
“試卷”題量與分值試題庫的總圖片量在120-150張左右,而每個學生的試題將隨機抽取其中的15%左右,即基本保持在21張。具體為:識別題15張,共45分;解析題5張,共40分;論述題1張共,15分,合計100分。
(3)考試過程設計
提前公布試題圖片由于本課程的試題是以現存的著名建筑圖片為主,因此試題圖片本身具有一定的透明性,而且考試類型是屬于資格性考試,根本目的是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因此,本課程的試題圖片在考前全部公布。具體實施辦法是在每次課程結束后,即把該次課程的相關試題圖片在學院網站上公布,學生可隨時下載,以便及時復習。
采取“看圖說話”的口試形式本課程在考試前,學生按照抽簽或其他方式確定考試順序。考試時,由老師通過投影儀在屏幕上依次打出隨機抽取的圖片,學生看著圖片回答老師的問題,其他同學可以坐在后面旁聽,整個過程進行錄音和錄像。老師則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分,由于論述題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則由三位老師共同打分取平均值。
二、新考試模式的優缺點分析
1.新考試模式的優點
(1)真正起到“以考促學”的作用
首先,學生在考試前拿到題目,使學生復習的目標更明確,針對性更強,因此,學生聽課時容易抓住主要內容,考前復習的積極性大大增強。從和學生的交流中證實了這一點。
其次,在考試時,允許其他學生旁聽,以每個學生回答15%的問題,一個班級按30個學生計算,平均起來,每個學生相當于復習了5-6遍,而且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往往更加集中,因此效果也相對更好。
(2)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該課程所屬專業要求學生有很強的口頭表達能力,而新考試模式正是適應了這一要求。首先,每個學生直接面對老師回答,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其次,試題的最后一道解析題,學生需要看著圖片,介紹3分鐘左右的時間,大大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3)可以完全杜絕作弊行為
因為每次只有一位學生直接面對老師回答問題,不存在任何作弊的可能性。完全可以消除自考試制度形成以來都無法解決的頑癥——作弊。
(4)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性
試題圖片的公開意味著教學內容的公開,這樣可以避免個別教師隨意刪減教學內容和時數、減少考試內容和難度而導致無法完成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規定的教學任務,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5)節約了學生的考試時間
參照上次的考試時間,平均每個學生的考試時間在15-20分鐘左右,比一般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大大縮短。
(6)降低了考試成本
如果忽略投影儀等設備的折舊費,那么考試成本幾乎就是一點電費。同時也節省試卷保存的空間(“試卷”本身和答案均保存在電腦里)。
2. 新考試模式的缺點
(1)需要一定設備作保障
為考試能正常進行,至少需要一整套投影儀設備(包括電腦等);為了能核對考試成績和配合教學檢查,必須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現場錄音和錄像。
(2)大大增加了老師的考試時間
按照每位學生15分鐘計,一個30名學生的班級就需要8個小時,兩個班則需16個小時。
三、 新考試模式的效果
從實際應用看,新考試模式取得的較好的效果。所授四個班級的平均分分別為77.6、81.2、82.5、84.1,最高分94,最低分65,沒有不及格現象。而且,學生反映較好,認為既符合本課程的實際情況,也考出了學生的真實水平;已經在進行導游實習的學生反映,由于考試模式與現實工作非常接近,使教學內容能充分地應用在實際工作中。
考試是衡量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一桿秤”,也是引導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指揮棒”。我們應該充分根據所授課程的性質和學生的專業特點,科學合理地設置考試模式,使之能正確評價教育效果,正確引導教學方向,推動高校教育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