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從某種意義是上說,應該成為一個教育家——至少應該具備教育家的一些好的素質。教師除了應該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熟練的專業技巧,更應該具有比較完善的人格風貌。即在性格、氣質、品德等方面,具有一種堪為學生楷模的總體人格特征,能給予學生一種美好的精神感染力。或如春風一樣寬厚和煦,或如泉水一樣簡單明澈,或如哲人一樣深刻睿智,或如嚴父一樣一絲不茍……,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學生面前樹立起一個“可師”、“可范”的榜樣。
在學校里,教師是搞好教育教學的主導因素。那么在這一過程中是什么在發揮重要作用呢?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先生說:“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應該是一種人格完善的過程,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響?!倍砹_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人格的作用?!庇纱丝梢姡谡麄€教育的全過程中,教師的作用貫穿始終,而教師人格力量的引導作用至為重要。
師當有“道”,不容置疑。這師道的“道”,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的概念。而教師的人格魅力應該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縱觀中外教育史,那些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如馬卡連柯、蔡元培、陶行知、葉圣陶等等,無不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與高尚的情操造就的良好的人格修養,以自己強烈的人格魅力形成巨大的感召力,培養出許許多多的有用之材。另外,只要稍加留意我們就不難發現,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優秀教育工作者也莫不如此。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關系,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處在主導地位的教師如果不具備相應的人格魅力,就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學工作也難以有效展開。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如果師生關系緊張或者淡漠,必然難以取得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專業知識欠缺,對生活缺乏熱情,性格不穩定,品質欠純,個性模糊的教師,能較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并在施教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較高質量的教益,且贏得學生的尊敬。而那種在我們的學校里時有發生的動輒呵斥學生,體罰學生,或者對學生沒有耐心,厭惡差生,以及在課堂上對學生發牢騷等等現象,不能不說是某些老師人格缺陷的反映,而這種缺陷的存在必然會影響到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
那么,一個什么樣的教師才可以稱得上具有“人格魅力”呢?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教師的人格魅力,是自身較高的道德情操與豐富的專業水平完美的統一。也就是說,一名教師要形成富有感召力的人格魅力,必須具備健康的價值觀;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的專業知識。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正真做到熱愛學生,公平對待所有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努力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對學生形成一種強有力的感染與引導,收獲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進入21世紀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巨大進步,我國的教育事業空前發展,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處在教育教學主導地位的各級各類學校里的教師,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教什么?怎么教?培養什么樣的學生?這一系列問題都有待于我們教師去積極地探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不是可以說,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提高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完善我們的教育,保證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筆者認為,目前,教師們在各級各類學校面對的學生,已是心智空前活躍,信息接受量空前增大,面臨的積極影響和不良干擾也極大地增多。在這樣情況下,正如有的專家指出的那樣,在現代教育中,教師的人格魅力的強弱更顯得至關重要。在各種施教因素中,教師的人格魅力已經成為召喚和凝聚學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可以斷言,像陳舊的知識將被無情地淘汰一樣,人格魅力薄弱的教師最終也將被淘汰出局。所以,在國家大力開展科教興國戰略的今天,注重自身的人格修養,更新專業知識,不斷探索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增強自己人格的感召力,無疑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