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發展趨勢。美國自19世紀后期起,開始實行教師證書制度,德國和日本也有與美國相似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在我國,教師資格認證申請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向社會開放,意味著教師崗位將實行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標志著教師職業社會化的開始。 我國教師資格認證主要經歷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001年開始,教師資格認證首先在教育系統內部開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這一階段的工作已基本完成。第二階段從2004年3月開始,教師資格認證面向全社會正式啟動實施。由此開始全面實施教師資格認證制度。與第一階段相比,第二階段的工作所涉及的人和事將更加復雜,從目前一些地區實施的情況來看,一些問題的出現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我國教師
資格認證制度存在問題
問題之一:部分認證工作流于形式
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的實質在于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以加強我國的師資隊伍建設。但在現實的教師資格認證中,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地方沒有嚴格把關,導致資格認證純粹變成走過場,一些接受采訪的中學教師告訴記者,資格認證過程中,幾乎所有在職教師都“自然過渡”了,教師們、特別是老教師,感受不到什么壓力。相對而言,倒是職稱評定要重要得多了。筆者認為,我們應該把教師資格認證看作一個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育發展的過程,從本質上,它應當具有像律師資格認證、醫師資格認證一樣的法律效力,因此,我們必須維護這項制度的嚴肅性,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問題之二:統一認證標準不統一
由于我國教師資格認證實行分級認證,即大學教師資格由省級及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認證,高中(中專)教師資格由地市級教育行政部門認證,初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資格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認證,導致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的培訓與考試各自為政,缺乏統一標準。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甚至以此為創收手段,假培訓、考試之名,行斂財之實,實際上等于降低了教師職業準入門檻,使一些“偽師”、“劣師”得以混進教師隊伍。反觀教師資格認證制度成熟的國家,申請教師資格認證人員均須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考試。
問題之三:認證評價標準片面化
忽視教育實習,導致一些毫無實際教學工作經驗的人獲得了教師資格。實踐證明,教學實習是提高教師實際工作能力的必要途徑。筆者絕非“經驗主義”者,但教師工作的性質決定了不允許其拿學生當“試驗品”。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規定,獲得教師資格至少要經過一年到一年半的教育實習期,而我國師范生的教育實習期只有一個月到兩個月,明顯偏短,致使許多師范畢業生參加工作后學校還要為其再安排一位輔導教師。現在,面向社會人士進行的教師資格認證完全不考慮其是否進行過教育實習,無疑會使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忽視實際經驗的資格認證評價體系必將導致教師在實際教育工作中的困難重重,造成許多人雖持有教師資格證卻仍然成不了教師。從日前在中關村北京人才市場舉辦的“北京第五屆教育人才交流洽談會”上反映的情況看,3000多人來到招聘會現場競爭500個教師職位,取得從業資格但尚未有經驗者仍難入行。
問題之四:認證等級單一化
目前我國教師資格認證中,采用的是較為單一的合格制,只為教師從業確定了最基礎的準入要求,隨著學校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這一制度必將難以適應學校對不同水平層次教師的需求。從當前教師資格制度實施較為成熟的美國等國家的情況來看,資格認證采用等級制度已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做法,比如美國有兩種不同級別的證書:教師資格證書,主要是發給達到教師基本標準者;高級教師資格證書和授予教學水平突出者。日本目前實行三級教師許可證:專修許可證、一級許可證和二級許可證(上海師資培訓中心課題組,1998)。韓國的教師資格等級劃分較細,形成了準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先任教師、特級教師等資格等級制度,目的是為了克服教師等級上的平均主義,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問題之五:認證時限永久化
通觀我國當前實施的教師資格條例,對教師資格認證的有效期限尚未作出明確規定,那么,這是否意味著教師資格證書“一朝擁有,享用終身”呢?顯然,這種狀況并不符合教師這一職業的基本特點。教師職業的基本特點之一就是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其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都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正因如此,西方一些教育發達國家對教師資格時效問題都非常關注,在其法律條例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如美國目前已經取消了永久性教師證書制度,代之以教師證書有效期制。教師證書有效期一般為5-7年,教師必須在證書期滿之前參加專門培訓,獲得新的教師許可證才能繼續任教。
二、完善我國
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對策探索
1.樹立科學的教師素質觀
本質上說,我國實施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就是對教師從業提出最起碼的素質要求。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樹立科學的教師素質觀念,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當前教師的素質要求,是實施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的前提條件,也是直接影響此項制度實施有效與否的關鍵因素。筆者認為,當前教師資格認證工作中存在的部分教師資格認證人員的素質偏低、認證標準缺乏科學性等問題都與此有關,如果要想提高教師資格認證人員的素質,避免教師資格認證流于形式,乃至提高教師資格認證標準的科學化程度,從而保證教師資格認證工作的質量和效果,那么樹立科學的現代教師素質觀就顯得尤其重要。隨著近年來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構成教師基本素質結構的職業道德、知識、能力的內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具有民主平等的觀念,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詮釋;科學文化素質的各項內容在新形勢下已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比如說,“基礎知識”原來主要指“讀、寫、算”等各專業所必需的知識,而新科技的發展則使“基礎知識”有了新的內容。美國發表的《為21世紀而教育美國人》的報告中明確指出,“21世紀的基礎已不僅是讀、寫、算,還包括通信技術,高超的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及科學技術方面的素養……這些新基礎是所有學生都必需的。”; 許多國家提出,21世紀的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掌握信息的能力和知識更新的能力,也就是說要具有“擴展能力”。所謂“擴展能力”是指非常靈活地適應科學技術和時代迅速變化的綜合性能力,主要指信息處理能力(即吸取、更新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即獲得新知識、擴充新知識的能力)。這一切都將是這一時代的教師的基本特征,也必將成為審視21世紀教師的基本要求。
2.加強教師資格認證工作的專業化程度
目前我國的教師資格認證考試可說是各自為政,各地的認證標準也是參差不齊,缺乏統一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作的混亂,也在客觀上導致了一些地方對此項工作把關不嚴,流于形式。反觀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對這一工作實施的專業化標準化程度則要高得多,美國早在1954年,正式宣告成立全國教師教育鑒定委員會(NCATE),承擔起全美教師教育機構的資格鑒定工作。近年來美國關于教師專業(expertise)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例如,全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NBPTS)組織各方面專家,在進行多年的深入研究基礎上,總結出了優秀教師所需的教學專長,主要包括知識的應用、根據學生的特點組織教學、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應變力、課堂教學環境創設、全面體察學生對教學的各種反應、利用學生和班級的基本特征來指導決策、監控學習和提供反饋、對教學的反思與改進、尊重學生、對教與學的熱情、對學生提出高標準高要求、不斷通過對問題的探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和解決問題等13個方面。這13個方面的品質是衡量和判斷一名教師是否勝任的尺度。美國全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對教學專業標準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專業所應具備的特定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品質,為我們認識教學專業的獨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也為改進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相比之下,我國的教師資格認證目前既沒有全國統一的專門管理機構,也缺乏像美國的全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NBPTS)一樣的專業組織的研究,只是在國家教育部這樣的綜合性管理部門的要求下分頭實施,而很少有教育專業組織的參與。筆者認為,為加強我國教師資格認證工作的專業化和標準化程度,今后要著手采取以下措施:(1)急需成立全國統一的教師資格認證機構,改變由教育行政部門籠統承擔教師資格認證的局面;(2)大力鼓勵教育專業組織如教育學會、教師協會等的參與(3)一旦條件成熟,考慮組織全國教師資格統一考試。
3.加大教育實踐環節的認證力度,提高教師實際工作能力
當前我的教師資格認證中,明顯體現出忽視教育實踐的傾向,致使一些毫無教育教學實際經驗的人取得了教師資格證書。而在實際的就業過程中,這些取得了教師資格證書的人又往往由于實際工作經驗的缺乏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需改變現行的教師資格認證體系,加大教育教學實際能力的考核力度。特別是在當前面向全社會的教師資格認證已全面展開,社會人員普遍缺乏教育教學實際經驗的情況下,這一措施顯得尤其重要。在這方面,國外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如德國要求獲得大學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在擔任教師前,一般要先經過18個月明確的教師職業培訓:一是教育理論,二是教學實習。在18個月的培訓期間,2/3的時間全是實習。八十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在教育改革中特別開展了一項計劃,組建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它作為大學與中小學伙伴關系的產物,把美國教師教育改革同公立學校(義務教育)的教改緊密聯系起來,使師資的培養和中小學教育生成一種“共生關系”,格外突出師范生的教育實習比重。
4.完善有關法規制度,建立合理的配套機制。
教師資格認證中的許多問題如認證等級、認證時效等都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并且最終要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以維護其作為我國教師的一項基本人事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同時,我們應當認識到,提高我國教師的素質是一項系統的浩大的工程,教師資格制度只是一項國家法定的職業許可制度,只是擔任教師工作的基本條件,它的主要作用是解決教師的職業準入問題。要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優化教師隊伍,還要依靠教師隊伍建設的一系列法律、法規、規章如《教師編制標準》、《教師聘任辦法》、《教師考核辦法》、《教師職務條例》、《教師繼續教育規定》等等。只有這些教師隊伍建設的法律、法規、規章特別是《教師法》的配套法規全部頒布實行后,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優化才有保障。
三、結論
任何一項制度都有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我國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也不例外。當前我國教師資格認證制度中既存在來自制度本身的問題,也存在來自制度實施過程中人員素質的問題,我們應當認真比照中外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積極吸取國外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實施過程中的先進經驗,努力完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本身,同時加強對教師認證制度實施人員的培訓工作,這樣,我國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才能做到健康有序的發展,真正發揮其在我國教師隊伍建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