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媒業的發展,受眾對電視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大,電視業已經進入了“非群體傳播時代”。電視受眾市場的細分化、分眾化已成為電視節目的定位標。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作為最受大眾歡迎的優勢媒體之一,電視對家庭層面的反映不可或缺。
現代的家庭關系雖已日漸變得簡單明朗,但“家庭”所涵蓋的物質和精神元素卻沒有因此而變得貧乏,相反變得更豐富了。家庭成員因為共同的生活而彼此相悅,快樂著并感悟著,他們愿意將這種快樂和感悟借助媒體與他人共享。這就為家庭娛樂節目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家庭資源。而電視則順應普通人渴望走上媒體前端的心理,以家庭為單元,用異質化的節目定位取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同時以節目為載體,倡導新的家庭觀念,傳播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幾年來,電視屏幕上的“造星運動”可謂一浪高過一浪。從《開心辭典》、《幸運52》成就“智力明星”到《非常6+1》、《星光大道》打造“才藝明星”,讓眾多的普通觀眾更多、更大膽地在鏡頭前展示自我,讓他們更深層次地參與到節目的運作中來,成為娛樂的中心。相對于這些“明星個體”而言,家庭娛樂節目首先在節目形態上作出了異質化的選擇。中央電視臺《神州大舞臺》欄目以家庭為參與單元,通過家庭成員或單個或合作的才藝表演和與現場觀眾的互動,最后評選出“明星家庭”,使其作為一個整體被電視屏幕前的家庭所羨慕、所記憶,并刺激和鼓勵那些有想法的家庭到節目中一試身手。
綜觀這些家庭娛樂節目,從形態上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展示家庭才藝為主體的文藝型節目,如中央電視臺的《神州大舞臺》;二是以明星家庭訪問為主體的談話型節目,如上海東方衛視的《家庭演播室》;三是包容了才藝展示、家庭競技、情感故事、家庭圓夢等內容的綜藝型節目,如鄭州電視臺的品牌欄目《歡樂家庭》。
家庭娛樂節目的熱心觀眾不難發現,從節目的整體水平來看,中央臺明顯占據著優勢地位。首先,從節目的參與者來看,由于中央臺的家庭資源廣,選擇范圍大,上場家庭的素質大大高于地方臺;其次,地方臺由于投入有限,在節目包裝和家庭包裝上都還不很到位,這直接影響了節目的整體效果。再次,在節目內容設置上,中央臺注重家庭表演的整體性,常在家庭才藝展示環節突出合作性,在合作中彰顯家庭的和諧之美。
那么,作為地方電視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是不是就沒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地方臺辦家庭娛樂類節目,其最大的優勢恰恰就是節目與本地電視受眾的接近性。其實,受眾最關心的自然還是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以及和自己的關系。在“貼近性”上下足工夫,做足文章,“貼近性”就能演變成節目特色,而一臺有特色的節目是會顯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的。
《歡樂家庭》是鄭州電視臺的一個品牌欄目,內容主要有“家庭才藝串燒”、“家庭情感對話”及“普通家庭圓夢”等。作為地方電視媒體的一檔綜藝型家庭娛樂欄目,它從多個側面展示了鄭州人家庭生活的豐富多彩,從“家庭”這個視角管窺了鄭州人的精神風貌,并以生動活潑的情感表達方式使夫妻情、父子情、母女情、祖孫情得以充分宣泄,促進了家庭成員之間的理解和溝通,呈現出和諧美好的家庭生活圖景。“讓普通家庭走上熒屏,給他們以展示和表達的空間,幫他們實現明星夢,讓他們的所思所為去影響更多的普通家庭”,這正是地方臺家庭娛樂節目在實踐“貼近性”的過程中所追求的。地方臺的家庭娛樂節目只有揚長避短,以差異化求生存,在不斷創新中謀發展,才能吸引受眾,使收視率穩中有升。
“貼近性”是地方電視媒體的一大法寶,但要在同類節目中力爭上游,達到讓觀眾津津樂道的程度,還必須找準突破口,盡快縮小差距,使家庭娛樂節目的整體水平再上一層樓。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一是在選擇參與家庭時,要注意把握“高素質,有特色”的原則。從源頭上保證節目質量。家庭是節目的主體,他們在場上的表現直接影響著節目的檔次和效果。選擇好了,增光添彩;選擇不好,編導的意圖無法實現,節目水平必然下降。央視面向全國,家庭資源豐富,僅是選幾個不同民族的家庭上場,也是亮點多多;地方臺的選擇范圍相對較小,就更應該采取有效措施,調動和鼓勵高素質、有特色的家庭參與節目,讓他們的多才多藝和真情故事打動觀眾、贏得觀眾。鄭州電視臺的《歡樂家庭》中曾有過全家數口齊上陣,將電影片斷表演得惟妙惟肖的場面,出現過著名的豫劇演員夫婦和六個孤殘兒童組成的家庭閃亮登場的情景,還有過數對雙胞胎家庭齊上場的記錄。他們的參與使節目看點大增,這是辦好家庭娛樂節目的基本保證。
二是要加強策劃,制定各階段欄目重點實施計劃,突出欄目個性,使其更具連貫性、整體性,并輔助以社會性的活動,加強與家庭的對話和聯系。每期節目都是相對獨立的,但在共同的欄目名稱下,又是有著共性和聯系的,比如板塊設計、比如信息反饋。如何使欄目在常規運作中時有興奮點、如何使主題性的節目在表現內容上更加系統化、如何使娛樂性欄目更緊密地與社會、時尚相聯系……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三是要合理使用經費,必要時增加資金的投放,以全方位提升節目的包裝水平。這里所說的“包裝”大體上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軟包裝”,即對參與家庭的包裝,包括形象塑造、服裝選擇、才藝指導、儀態氣質的培養等;二是“硬包裝”,指片頭、舞美、道具、觀眾席的美化和廣告牌(位)的設計等。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一些看似小的細節往往影響著節目的聲譽和品位。
四是及時調整板塊設置和表現形式,加大創新力度,為節目在傳統和前衛之間找到平衡點,用新穎時尚的節目形態增加參與者和收視者的興趣,用善于發現的眼睛抓住細節做文章,以提高節目內容的含金量。
此外,還應該不斷提高編導對家庭娛樂節目的認識,加強他們對節目的整體把握能力。節目主持人是場上的靈魂,提高自身修養和文化素質,增強親和力和場上的應變能力,這對一臺節目的成敗至關重要。
(作者單位:鄭州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