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與時俱進,才能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才能保持蓬勃生機和活力。
一、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是適應時代變化的必然要求。人類歷史,就是一部創新發展史,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創新中鞏固、提高、發展的。當今中國和世界正處在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出現了并將繼續出現一系列復雜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引起人們精神世界的深刻變化。從國內看,政治、經濟、文化體制的深刻變革,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特別是經濟運行方式的重大變化,必然引發利益關系的重大變化,引發新舊觀念的碰撞、沖突和思想波動,引發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從國際看,我國在擴大開放,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先進經驗和優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同時,西方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錯誤思潮也會趁機滲透,中外文化的相互激蕩、新舊觀念的對立沖突、信息網絡的普及運用,都對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的課題。面對新形勢,如何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擴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如何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這些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新課題。
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目標的必然要求。構建和諧社會,涉及歷史、經濟、政治、文化、思想、道德等各個方面。當前,我國正處于人均GDP從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跨越期,這個時期既是“黃金發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在我國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呈現多元交織、錯綜復雜的背景下,如何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確保社會和諧發展?怎樣構建和確立和諧社會的道德觀和價值觀?這是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緊迫任務。
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是改變思想政治工作現狀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多領域取得了可喜成就,但從總體上來看,面對不斷向前發展的新形勢,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面對社會階層的分化、社會成員利益訴求方式的多樣化,思想政治工作在觀念、內容、形式、方法和隊伍素質等方面存在諸多不適應,突出表現在創新不夠、蒼白滯后、缺乏生機和活力。
二、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必須遵循的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思想政治工作在黨的各項工作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黨組織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既是歷史形成的,又是現實的需要。堅持黨的領導是加強、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保證。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人民群眾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對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務對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腳點。了解群眾想法,把握群眾心理,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心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堅持以人為本。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終堅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任務,著力提高人的素質,開發人的潛能,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在尊重和保障人民群眾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等方面,努力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提供途徑,搭設舞臺。
堅持服從、服務經濟建設,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標,穩定是前提。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促進改革發展、維護大局穩定為目的,堅決反對脫離中心工作,孤立地就思想論思想的“兩張皮”問題,堅決反對脫離實際、圖表面上轟轟烈烈的形式主義傾向。
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思想問題應立足于從思想上解決,但思想問題的產生,又離不開具體的社會環境和社會實踐,往往同許多實際問題密切相連。因此,解決實際問題是解決思想問題的基礎。
三、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方法途徑
觀念創新。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首先實現自身觀念的更新,以發展的眼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來看待、研究和解決新問題,探索新辦法,創造新經驗;同時,以自身觀念的創新帶動思想政治工作理論和方法的創新突破。要牢固樹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務意識,服務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適應人民群眾思想需求;要強化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競爭意識,在思想政治工作領域引入競爭機制,有效地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一系列棘手問題,真正建設一支理論強、業務精、作風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要大力提倡質量意識,克服形式主義,講求工作實效,以最小的“投入”達到最大的“產出”;要深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研究,高度重視和科學分析當代中國發展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通過加大理論建設和理論研究的力度,科學回答干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有效發揮思想政治工作明理、解惑、鼓勁的作用。
內容創新。內容創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核心。時代在發展,一切與人的全面發展相關的內容都應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作風意志培養,不斷提高人們的政治素質;要加強基礎知識、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不斷提高人們的業務素養,提高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生存能力和發展能力;要加強市場意識教育,克服因循守舊、小富即安的思想,樹立競爭、風險、效益觀念;要加強權利、義務教育,引導群眾正確對待和處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保持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要加強唯物論、無神論和移風易俗的教育,傳播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各種沒落、腐朽思想的侵蝕;要根據人民群眾求知、求美、求健、求樂、求新的需求,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
方法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應不斷創新和改進。要徹底摒棄那種單純“說教式”的工作方式,克服那種只講大道理的傳統式的教育方法,拋棄不合時宜、不切實際的做法,汲取、借鑒現實有效的形式并加以創新。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由單一的“教育型”向多元的“綜合型”轉變,由“聲勢型”向“實效型”轉變,由“執行型”向“自主型”轉變,由單純的“灌輸型”向寓教于樂、寓教于文的“滲透型”轉變。按照“增強時代感,提高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的要求,借鑒社會學、心理學和企業文化等理論,創造更多生動活潑的具體方法。
機制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運行離不開完善、健全的機制保證。要從單位部門的性質、規模、特點出發,靈活機動地設置工作機構,配備政工干部。既要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系統的完整性,又要體現基層單位聯系實際的靈活性。要建立“一崗雙責”制,形成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落實一級抓一級、一級管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層級管理責任制,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同布置、同檢查、同考核,變“兩張皮”為“一體化”。
(作者系河南油田副總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