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這樣建議:“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的表達、有個性的表達、有創意的表達?!闭Z文高考《考試說明》關于作文的考查內容也要求“有創新”,可見創新對作文的重要性。必須指出的是,人們對創新有各種不同的理解。在教育領域講創新,更多的是指創造力,它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作文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很好的形式。是否有創新是衡量學生作文優劣的重要標準。然而在作文教學中,存在著對創新的一些錯誤認識和做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老師自身缺乏創新素質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師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起主導作用,一個教師自身的素質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創造力。在作文教學中,許多老師的做法卻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背道而馳。比如,學生作文寫不出來,逼著學生寫,硬性規定多少分鐘內完成。在布置好作文題后,有的老師接著大講特講如何審題,如何立意,如何選材,如何布局,甚至講如何開頭,如何結尾等等,講得滴水不漏。有的老師覺得這樣講還不夠,于是又找出優秀范文來念。作文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少而精的點撥,有時是必要的,但像這樣的細心指導就給學生造成思維定勢,學生就會按照老師的指導去寫,全班學生的作文基本上是一個模具鑄造出來的,學生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從何而來呢?又比如,有的老師在講評作文時,搞“一言堂”,自己講這篇作文好就好,那篇差就差;一篇作文中這里好就好,那里差就差。沒有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即使有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也不鼓勵,不認同,學生頭腦中剛冒出的一點可貴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就這樣熄滅了??梢韵胂?,自己本身沒有創造力的老師,卻要求學生具有創造力,無異于紙上談兵,緣木求魚。
要使學生作文有創新,教師要創造一種寬松的寫作環境,可以采取“先放后收”的辦法,進行開放式作文教學,鼓勵學生寫“放膽文”。采取“先寫后導”的方法,講評作文時,創造一種民主、自由、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自己只在關鍵處表態。
二、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有的老師認為,創造力是天才和偉人所獨有的,在作文上不要輕易去創新。這種觀點似是而非。隨著創造力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為,創造力應該是所有人都共同具有的一種能力品質。有人將創造力由高到低分為高級、中級、初級三個層次,高級創造力是經過長期研究和反復探索產生的非凡創造,在某一領域作出自己獨到的貢獻,推動社會或人類文明的進步。具有高級創造力的人數量極少。中級創造力是指經過模仿,在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重新組織材料、加工產生有一定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初級創造力指對本人來說是前所未有的,不涉及到社會價值。在寫作方面,具有后兩種創造力的學生人數占絕大多數。因此,老師對學生在作文方面的創新不能期望太高,那樣容易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從而影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的發揮。
在作文教學中,只要發現學生的作文有一處閃光點,哪怕是跟他自己以前的作文比較而表現出來的閃光點,我們都應該給以肯定和鼓勵。當然,在高考作文中,對創新要量力而行,如果實力不夠盲目創新就會弄巧成拙,反受其害。但是,也要克服那種雖有實力為求保險不敢創新的怯懦心理。
三、 重形式創新而輕內容創新
在作文教學中,很多老師重視結構和文體技巧,比如,結構上的形式有:題記式,后記式,小標題式等;在文體上的形式有:日記、書信、戲劇、訪談、啟事、處方、廣告、小品、電視欄目等。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本來,形式的新穎是相對而言的,像結構上的各種形式早就不新鮮了。至于文體上的形式因為寫的人少而顯得較為新穎,如果叫大家一窩蜂都去寫,也就顯得平淡無奇了。我把《語文月刊》上2003、2004、2005年的高考優秀作文創新文體做了統計,結果顯示:在文體方面創新的作文,2003年10篇,2004年6篇,2005年4篇,創新文體明顯呈遞減趨勢。這是一種好現象。
只強調形式上的創新是沒有多少意義的,甚至是有害的。因為有的文章的主題,根本不適合選擇所謂創新文體的。況且,要寫創新文體,就要熟悉那種文體,要做到寫啥像啥。有的學生由于筆力不夠,依葫蘆畫瓢,加之內容空虛,結果寫成了不倫不類的“四不像”。企圖用新穎的形式來掩蓋內容上的缺陷十有八九要失敗。
要做到內容上的創新非投機取巧所能奏效,需要日積月累,需要深思熟慮。比如要做到材料創新,首先就要到生活中去,到社會上去,到大自然中去,去聽,去看,去體驗,去采集。多接觸現實生活中層出不窮的新人、新事、新物、新風尚、新問題,多關注社會焦點問題和百姓的熱門話題,多采集緊扣時代脈搏的新鮮材料,然后分析思索,積累貯存。
四、重華美語言而輕創造性思維
語言學告訴我們,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離不開語言,語言也離不開思維。運用語言來表情達意的作文,當然離不開學生的思維。作文要創新,離不開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但在作文教學中,老師們似乎只強調語言美,教學生如何做到“語言生動,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而對看不見的思維卻無意去培養。致使有的學生刻意追求辭藻華麗,而整篇文章結構混亂,選材失當,立意模糊。
其實,一篇作文有無創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維是否創新。因為作文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思維。所以,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可小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里介紹我平時做的三種方法:
1.“一題多做”法。通過對同一命題從不同的角度的理解,運用不同的文體練習寫作,可以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如對話題“圓像什么”要求學生分別寫一篇科學小品文,介紹一下圓的特征和應用等;以圓作為某種象征,寫一篇優美的散文;寫一篇諷刺性很強的記敘文,刻畫一個圓滑者的形象等。
2.反彈琵琶法。作文時朝著與認識事物的一般方式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從而提出不同凡響的超常見解。這種逆向思維不受舊觀念束縛,積極突破常規,標新立異,表現出積極探索的創造性;不滿足于“人云亦云”,不迷戀于傳統看法,而是積極地否定舊說,揚棄陋識,具有深刻的批判性。我常教學生對一些成語、格言進行逆向思考,然后作文,效果很好,如《紅顏真的薄命嗎?》《讀書百篇,其義不現》《失敗未必是成功之母》,單看標題,就耳目一新。
3.寫想象作文。這也是訓練學生作文創新的好方法。
以上是中學作文教學時在指導思想上、寫作方法上、講評方式上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幾點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以喚起同行的注意,權且拋磚引玉。
(雷精華,廣東省汕尾市林偉華中學)